任正非:“末位淘汰制”是我发明的 但后来这个机制越走越僵化

为了应对华为近日遭遇和即将面临的困境,2019年1月15号到17号的3天时间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改“低调”常态,与数十家国内外媒体见了面,还首次接受了国内电视媒体的专访。1月20日晚,任正非还接受央视专访的《面对面》节目,无论是外界还是华为,都需要他给大家信心。

​对于为什么面对媒体,任正非笑言:被公共关系部门“逼”的。

​任正非:他们说现在处在一个危机转换阶段,我一定要让客户理解我们,让18万员工理解我们,团结起来奋斗,渡过这个困难的时间。他们说还是你讲话有权威,那我就讲话了。

​针对外界有人说,现在华为可能是从公司成立以来最艰难最危机的时候,任正非表示,并非如此,华为今年(营业额)至少增长20%,每一个部门都跃跃欲试。

任正非:“末位淘汰制”是我发明的 但后来这个机制越走越僵化

△任正非接受央视记者董倩专访

2019年1月18日,任正非接连签署了【2019】006号和【2019】007号两份他的讲话,并被华为总裁办放在了心声社区上,我们选取了重要的绩效管理这一块,接下来一起来看看。

​个人绩效管理有两个作用,一是对过去责任结果的评价,二是对未来努力进取更要有牵引。“末位淘汰制”是我发明的,我年轻时看到西点军校考核制度很好,就在我们公司全面实行,早期发挥了作用,但后来这个机制越走越僵化。现在我们要改变一下,允许一部分部门可以采用绝对考核制,但是要逐步推行,不急于大规模变化。有些小部门可以自愿选择是否采用绝对考核,只要完成任务,就给相应额度的薪酬包和奖金包,自己内部去分配。

​职员每三年考核一次对本职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他要晋升就要去接受更上一级的考核,干什么考什么。更不需要考核对于公司战略的理解,泛战略考核是对人力的浪费。职员体系要像高铁运行一样保持高速的日常运作,京广高铁途径几千个审查点才能到广州,但都是无接触的监管,只要核对几个命令是符合的,就按钮操作。主官对发出的命令承担决策责任,职员对命令执行的符合度承担责任,而不是对结果负责,这就减少了沟通成本。如果总在沟通,一是延误了时间,大量资金占用,二是增加了人力编制,没有必要。

任正非:“末位淘汰制”是我发明的 但后来这个机制越走越僵化

相对考核是为了挤压“火车头”的管理方式,非“火车头”为什么必须要打C?有些部门每个人都干得好,还提心吊胆,不知道今年的C会落到谁头上;有些本来很优秀的员工,生完小孩回来没有岗位,就被末位淘汰了;有些岗位不是作战部队,为什么要这么大的新陈代谢?我们不能为了僵化地在挤掉一个人,搞得每天都人人自危。海外有位炊事员每月总收入3万多元,他在那里干了14年,尽心尽责,做饭真的好吃。我们鼓励这样,如果给炊事员相对考核,能考出“将军”来吗?考不出来。因为他永远不具备将军的底料,这就是人力的浪费。

任正非:“末位淘汰制”是我发明的 但后来这个机制越走越僵化

任正非对未来形势并不乐观。此前,他在采访里下调了华为的经营目标,而在邮件里,他也对5G并没有盲目期待,认为5G不可能像4G一样势如破竹,它可能是东爆一个“地雷”,西爆一个“地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