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伐宋,利益归鲁,郑齐就这么好心?40 三国伐宋

三国伐宋,利益归鲁,郑齐就这么好心?40 三国伐宋

本年是鲁息姑在位执政第个年头。

鲁息姑即位的时候摄政称公,所以对他的压力非常大。鲁息姑呢,基本上低调谨慎是他主要的行事作风,对外友好是他主要的对外政策。

可是经过这10年一步一步的走过来,再加上前面前面几年国际形势不断的转变,加上郑国国君郑寤生在中间不断搅和,鲁息姑在今年终于要雄起一把了,要开始进行大的军事行动。

>>>> 本年春天,周历正月。鲁息姑和齐国的国君齐禄甫,郑国的国君郑寤生三个人在鲁国中丘这个地方会和。

到了正月二十五,三个人在鲁国邓这个地方结盟,确定了讨伐宋国的时间。

去年,郑寤生假借王室天王的命令,说,宋国不朝见天王,所以要讨伐它。这个一看,明显是郑齐集团是对宋卫集团一次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反击。

但是我们回想一下,这次反击相对于当年宋卫集团攻打郑国的时候,四国伐郑、五国伐郑,声势很大,但是究其根源是什么。是因为卫国发生了内乱,然后宋卫之间和郑国之间有嫌隙,就拉上陈蔡,四个国家组织起来,打击一下郑国的嚣张气焰。所以不管怎么看,都像是几个国家之间有纠纷,相互之间打个群架。

可是本次郑齐集团攻打宋国,是有大义为先,因为它有王室天王的命令,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压制宋国。不管从各个角度上来说,更理直气壮一些。

之前,宋国要求鲁国出兵,参加四国伐郑,鲁息姑予以拒绝,但是这次呢,郑齐集团要攻打宋国的时候,因为有大义在身,所以即使以鲁息姑和平外交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他也不能置身事外,也得商量怎么着攻打宋国。

>>>> 到了本年的夏天,鲁国公子鲁翚先鲁息姑出兵,和齐禄甫郑寤生会师,一块儿讨伐宋国。

鲁翚这个人我们之前也提到过,这个人极其好战,喜欢暴力。那时候四国伐郑,宋国就是请鲁息姑出兵,鲁息姑拒绝,就是鲁翚私自出兵。更何况这次上面有王室天王的命令,中间有三个国家君主的盟誓,下面有鲁息姑的批准。鲁翚巴不得马上就出兵,他就先鲁息姑一步,率先攻入了宋国。

>>>> 一直到六月初三,鲁息姑才带领鲁国大军,在宋国老桃这个地方,和齐禄甫郑寤生会师。

六月初七,鲁息姑在菅地击败宋国军队,六月十五,郑国军队攻克郜地。六月十六,也就是攻克郜地的第二天,郑国就把郜地送给了鲁国。到了六月二十五,郑国又攻克了西防,第二天,又把西防这个地方划归了鲁国。

这个事非常有意思。郑、齐、鲁三个国家一块儿攻打宋国,郑国得一个地儿就送给鲁国,得一个地儿就送给鲁国,好处都让鲁国占了,而且鲁息姑还是最后才跑过来跟郑齐会师的。

所以,《春秋》就借君子之口来称赞郑寤生,说郑寤生这种做法这才叫做治政有道。因为郑寤生这次讨伐宋国,那是奉了周王室的命令,讨伐不觐见的诸侯,如果获得土地自己就私吞了,就成了借公事,得私利,这还得了。所以郑寤生就把得到的土地都犒赏给了这次出兵的诸侯,所以春秋认为“为公事,不谋私利”,这才是治政的根本。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首先要注意到,郜和西防都距离鲁国比较近。自从姬宜臼东迁洛邑之后,王室的权威下降,导致诸侯所拥有的在他们核心实力范围以外的飞地,对他们来说成本非常的高,这些地既不容易保存,也不容易管理,收益也不容易集中,所以有略胜于无。

之前郑国特意用祊地去换鲁国的许田,就是因为祊地对他来说是飞地,离他的核心势力圈太远。如今,又得了这么两块儿飞地,郑国难道把这两块儿地据为己有之后再去找鲁国去换吗?完全没有必要。所以郑寤生将这两块儿地送给鲁国,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

但是有一个问题,参战的一共有三个国家,郑国、鲁国、齐国。这两块儿地郑国不能要,可是齐国和鲁国本来是邻国,这两块地方既然离鲁国近,离齐国也不会太远。可是为什么把这两块儿地都给了鲁国,没有都给齐国或者两个国家一人一个呢。这实际上就是郑寤生的私心,因为郑寤生还要一个非常大的计划,需要鲁国的配合。这件事情不用太远,到明年的时候,大家就会看到。所以两块儿地既然靠近鲁国,郑寤生就都划给鲁国,以讨好鲁国。

那齐国怎么办?三个国家一起参战,一个得了名,一个得了利,齐国就白干吗?

当然不是这样,齐国是郑国非常重要的盟友,郑国当然不会亏待他,只不过不是在这次战役而已。

当然,我就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