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戊辰战争到日俄战争(2)

对外扩张与日本海军的现代化

虽然海军建设尚需时日,但日本的野心却膨胀得更快,平定旧幕府势力没几年,就将目光投向海外,准备侵略周边国家,其第一个目标就是朝鲜。早在1870年,就有人提出征韩论,主张吞并朝鲜,但在政府内部引起了争论,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主张以内政建设为先,反对征韩,而西乡隆盛、板垣助退等人主张用兵海外,缓解国内矛盾,最后,这场政争以西乡、板垣等人下野面告终,被称为“明治6年政变”

从戊辰战争到日俄战争(2)

三景舰

其实木户派并不反对出兵海外。在明治4年( 1871年) 10月,发生了琉球(冲绳)渔船飘流到台湾,渔民被当地人杀害的事件,当时琉球是中国清朝的瀋属,这件事本与日本无关,但日本政府以琉球曾向萨摩藩进贡为由,在明治7年( 1874年)派西乡隆盛之弟西乡从道率军“讨伐”台湾。这是日本开国后首次对外出兵,也翻开了此后70余年侵略史的第一页。最后琉球事件以日方勒索中国50万两白银而结束,但几年后日本公然吞并了琉球。由于这一事件,中日关系趋于恶化,清政府开始着手加强海防,与此对应,日本也将预定建造的军舰数量增加到3艘,分别为“金刚”、“比睿”和自建的“天城”号。

从戊辰战争到日俄战争(2)

三景舰

明治8年( 1875年),朝鲜政府内乱,日本趁此机会派出军舰“云扬”号和“第二丁卯”号前往汉江口示威,并非法测量水道,遭到朝鲜江华岛炮台的攻击,日军随即开炮还击,并登岸烧毁炮台和民房,这就是江华岛事件。日本据此向朝鮮提出赔款、开港等无理要求,并派5艘军舰至朝鲜近海施压。明治9年( 1876年) 2月27日,两国缔结了《日朝修好条约》,日本从此打开了侵略朝鲜的大门。在日本国内征韩呼声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日本海军的强化变得非常迫切。

在明治初年,日本还没有确定假想敌国。川村纯义在造舰计划书中写道:“如果要设定假想敌国,那么应该是最强的对手。但是,最强的国家是英国或法国,和这些国家交战完全是无法想象的”。既然无法挑战强者,只好优先考虑防卫,而且就算是拥有200艘军舰的大舰队,也只能是被动迎击,川村纯义的判断是非常现实的。但是,通过琉球事件和江华岛事件,日本海军改变了防守国土的目标,成为对外侵略的急先锋。

从戊辰战争到日俄战争(2)

三景舰

明治18年( 1885年),曾指挥出兵台湾的西乡从道接替川村纯义就任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一上任就追加造舰计划,要求建造以三景舰(“严岛”、“松岛”、“桥立”)为首的54艘舰艇,这个新计划需要1600万日元,面当时国家预算总共不过7000万日元。为了实施这个计划,发行了海军公债,竟然取得了意外的成功,第一次募集资金预计为500万日元,实际上达到了1664万日元,使造舰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海军公债的成功即反映了日本国内对海军建设的巨大支持,也是明治维新以来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实行自由贸易,加强对外商贸往来,使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

从戊辰战争到日俄战争(2)

西乡隆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