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EYE开讲丨白继教授倾情演绎临床中如何思考与总结

为EYE开讲丨白继教授倾情演绎临床中如何思考与总结

为EYE开讲丨白继教授倾情演绎临床中如何思考与总结

编者按:重庆白继眼科工作室白继教授研究团队首创的“SMILE术中水浸润微透镜分离法”大大改善了SMILE术后极早期“视力恢复不满意”或“视力波动”的现象,使得SMILE手术距离“微创”的实际效果更进一步。该理论方法自发表至今已在国内外各大学术交流会议上多次汇报,并获得中华医学眼科分会视光学组2017年度十大科研亮点赞誉,也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及推广应用。本期“为EYE开讲”荣幸邀请到白继教授“为EYE发声”,白教授将倾情讲述自己如何从点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心得与体会。

对于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微透镜摘除术,即SMILE手术,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刚接触时,眼科医师认为该手术比较简单,只需把透镜摘除即可。随着认识的深入,临床中医师常常发现有些患者手术很顺利,但术后效果却不是很好,而有些患者分离并不顺利,但手术效果却还不错。这一现象引发了白教授的思考,是否因为术中给予的能量太高,造成分离界面的损伤?当时还无法给出答案。

与此同时,在国际会议中也有专家在研究类似的问题。2014年ESCRS大会上有位名叫David的法国教授通过基础及临床研究后提出,SMILE能量低一些,效果好一些。但问题是由于不同个体对激光吸收的差异性,降低激光能量可能遇到部分病例角膜透镜分离的阻力的增加。

而这一难题恰好被白教授当时的研究课题解决:采取水浸润分离法,可使得透镜分离更加顺畅,透镜更加完整。当时白教授的相关发言引起了法国专家的关注,他迫切希望观看白教授的水浸润分离录像,以用于他的低能量分离的尝试。而这一想法,也正是白教授苦苦思索多日的答案。

不同的团队,不同的试验,相似的思路,如今,白教授和国外专家关于低能量水浸润分离的文章都已在国际期刊得到发表。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开始深层次的探讨,不但要顺畅地取出透镜,而且应注意高能量对角膜的“额外”损伤,找到手术最合理的能量,寻求更好的临床疗效。

白教授表示,临床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手术成功病例的多少,而更应该关注到那些超出手术预期的病例。如果超出预期的手术有其规律性,就需要总结规律。白教授希望以自身经历给年轻医师借鉴,去发现临床中的规律性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之路上走的更远、更快、更好。

为EYE开讲丨白继教授倾情演绎临床中如何思考与总结

专家简介

为EYE开讲丨白继教授倾情演绎临床中如何思考与总结

白继教授

中国名医百强榜名医,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兼任重庆市主任委员,全国角膜屈光手术专家组成员,全国全飞秒手术专家协作组专家,全国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协作组专家,西部视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视光学会副主任委员,重庆白继眼科工作室发起人,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副院长,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多个专科杂志编委。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优质课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育才银奖。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为EYE开讲丨白继教授倾情演绎临床中如何思考与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