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村民拿出一欠条,张口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问:您祖父是谁?

山西农民拿出一欠条,张口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问:你祖父是谁?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还没有解放的时候,经常需要参加战争,需要打仗,但是打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仅是跟敌人去拼就行了,还要保证粮草的及时供给,打仗的过程中战士们需要有吃的有穿的,所以那个时候为了国家最后的安稳,战士们在前线打仗,百姓们就在后方种粮食,然后送到前线去支援抗战。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这件事情。

在打仗的时候,粮草供给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想一想当时参加战争的都是一些青壮年,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而且每天都在战争中消耗大量的体力,如果不及时补充能量,不能吃饱肚子,那么可能连枪杆子都拿不起来,所以粮草就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可是当时中国是非常穷的,战士们一件衣服都是破了缝,缝了再穿,但是虽然条件特别艰苦,战士们还是会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奋斗着,咬牙坚持着,挺过难关。

不过不论战士们信念怎样坚定,都只能挺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何况战士们是在消耗了大量体力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吃饭,还如何打胜仗呢?那么在古代的时候百姓们粮食供给不足的时候是怎么解决战士们的粮草问题的呢?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大兴“军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让战士们在部队上自己种粮食,自己播种自己收获,自给自足。这样一来,战士们能够吃饱肚子,百姓也能够不饿着肚子,战士们在打仗的时候就打仗,等到空闲的时候种粮食,当时很好的解决了部队粮草的问题。

到了抗战时期,就跟明朝不一样了,因为抗战时期时局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政府,所以种植粮食也就不太理想,当时政府就想出一个办法,向富商和百姓借钱,他们给富商和百姓打下欠条,借了粮食,但是欠条上并没有写下还款的日期,因为当时的战争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打完,所以在欠条上面只有借款人签名和数额,并没有还款日期。这样一来就有了很多的“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抗战时期的很多债主都找上了政府,要求政府还钱,这要求也合理,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当时山西的一个老农就拿着一张欠条找到了政府,张口就跟政府要1100万,他说是当年部队里的一个团长级的领导打下的欠条,他的祖父当年家境殷实,部队打仗到他们那里时,他的祖父将钱全部借给了部队,但是后来他们家道中落,到他这一辈就比较穷,有一天他发现了这一张皱巴巴的欠条,所以想拿到政府来试一试看还管不管用。

领导找来了很多专家一起研究这个欠条的真伪,专家研究发现这是一张八路军时期留下的欠条,专家又问道:您祖父是谁?老农说是战争时期,解放军需要军资支撑战争,解放军到家中借粮,就写下来这张欠条。后来祖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于是只把欠条留作纪念,建国初期的还账风潮也没有参与。政府经过核实,发现这张欠条确实是真的,但是欠条上的数额比较惊人,1100万法币。因为欠条的数额巨大,但是只相当于80年代的8万,所以政府一次性将8万块钱还给了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