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系列 解读全媒体直播访谈活动举行 刘贵祥解读“攻坚执行难”

刘贵祥解读“攻坚执行难”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12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系列解读全媒体直播访谈活动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刘贵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就“攻坚执行难”主题进行解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人崔志刚主持。

刘贵祥指出,2016年全国两会上,周强院长在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两年来,人民法院紧紧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手段破解查人找物和财产变现等执行难题,逐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坚持善意执法、文明执法的理念,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人民法院执行权威有效树立、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刘贵祥表示,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两年来,人民法院忠实履职,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提高执行的实际到位率,力争把更多的真金白银装到当事人的口袋里,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刘贵祥表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人民法院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破解执行难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国广大干警的辛勤努力,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 罗书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