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家長是幼兒教育“小學化”重要推手

觀點|家長是幼兒教育“小學化”重要推手

幼兒教育作為孩子進入小學的前期教育,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幼兒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學化”的傾向,嚴重違背了幼兒身心成長的客觀規律,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我們應在分析其表現與成因的基礎上,積極採取措施杜絕這種傾向的繼續存在。

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對策

一是有效地加強和培養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幼兒教師是幼兒直接面對的對象,其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以及幼兒教育的方向,因此,提升幼兒教師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在幼兒教育師資隊伍的培養中,必須加強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通過培訓讓幼兒教師能夠科學地進行教育活動,多給孩子傳授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方面的知識。同時培訓教師從科學角度來安排教育教學活動,主動在教學中多進行遊戲互動,讓遊戲和教學相輔相成,讓課程真正適合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教師成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幼兒教育機構要多給幼兒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教師能夠接觸到外面先進的教學理念,尤其是國外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師資隊伍水平提升了,幼兒教育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才能有效改善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問題。

二是要更新家長的觀念,讓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是推動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重要推手,必須首先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轉變家長的思想方式,使其轉變思維,杜絕追求神童的傾向。中國的家長大都是望子成龍,渴望孩子越早掌握理論知識越好,其實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比如,在很多中國家庭,四五歲的孩子已經認識很多的漢字、能算20以內的加減法等。而家長也為孩子有了這方面的能力而感到自豪,但另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四五歲的孩子連自己吃飯都完成不了,還是父母去喂,也不懂得去做一些基本的家務。更大的問題是父母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總覺得這些我們可以替孩子做,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這恰恰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理念。要想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必須改變家長這種錯誤的理念,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培養孩子的個性和自身興趣,在幼兒教育中遠遠重於這些知識的傳授。

三是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在幼兒教育中必須遵循孩子自身的特殊性,按照孩子身心發展進行針對性教育,做好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消除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等於不考慮幼小銜接問題,比如多參與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通過遊戲活動來培養孩子的主體意識,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生存技巧等,為幼兒順利適應小學學習奠定心理與行為基礎。

四是提升政府對於幼兒教育的監督水平。學前教育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長期以來,政府在學前教育發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導致了幼兒園錯誤的辦學傾向。在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工作中,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出臺關於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文件,對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時間和班額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對違反規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試予以處罰,保證幼兒在園遊戲與活動的時間,堅決禁止幼兒園強迫幼兒參加興趣班。同時,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兒教師培養和培訓的質量,確保教師素質不斷提升,進而使幼兒園杜絕小學化傾向的努力從外部強制行為變為教師有意識的自覺抵制行為,進而促進幼兒教育的科學健康發展。

摘自2018年12月《陝西教育》(綜合版),作者:馬靜芳,原標題: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及對策


更多陝西教育資訊,請瀏覽陝西教育新聞網http://www.sxjyb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