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高級新手,《刻意練習》讀書筆記分享(二)


告別高級新手,《刻意練習》讀書筆記分享(二)

正如我之前在文章中所說,信息時代人們普遍存在知識焦慮,而緩解焦慮的方法之一就是求知若渴的學習。然,稍不留神,就會陷入“知識鴉片”的陷阱:腦海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甚至是相互衝突的道理、模型及範式,但,從沒實踐過,I依然慣性行事,這就是明白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人看到“告別高級新手,《刻意練習》讀書筆記分享”的標題,點開匆匆掃了幾眼,覺得自己明白了,然後依然無意識地做著熟悉的事,久而久之成了知識收藏者,而實際你與這些知識之間不過點贊之交而已。刻意練習的核心在於練習,其次是刻意。踐行是亙古以來成事的根本,簡單卻深刻!


  1. 從有效練習的研究中獲得一條重要洞見: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
  2. 有目的的練習包含反饋不論你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
  3. 如果沒有反饋(要麼是你自己給自己提出的,要麼是局外人給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還需提高,或者你現在離實現你的目標有多遠。
  4. 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5. 對於任何類型的練習,這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
  6. 在國際象棋上的失敗,令他感到異常氣餒,但他從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棋藝無法精進了。如今我們都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便是:他從來沒有逼一逼自己,從來沒有走出過舒適區,也從來沒有進行數小時的刻意練習,而那種練習正是提高棋藝所需要的。他就如同一名在30年的時間裡一直以同樣的方式彈同樣一些曲子的鋼琴家。這種做法,是使自己停滯不前的“訣竅”,而不是使自己技藝精進的秘訣。
  7. 首先取得進步,然後到了一個瓶頸,被困住了,尋找不同的方法來克服障礙,最後找到了這種方法,然後又穩定地提高,直到下一個障礙出現。
  8. 不管什麼障礙,越過它的最好辦法是從不同方向去想辦法,這也是這種方法需要導師或教練的一個原因。有些人已經熟悉了你可能遇到的障礙,於是,可以為你提供克服障礙的方法。
  9. 問題並不在於那些需要他記住的數字有多少,而在於他能多麼迅速地將數字編碼到記憶中去,也就是為構成整個數字串的各組不同的數字找到記憶術,如果他可以加快速度將數字放到長時記憶中去,那麼,他就有可能提高自己的表現。
  10. 事實上他完全有可能記住數字更多的數字串。他意識到,他的問題並不是自己已經抵達了記憶力的極限,而是他在整個數字串中漏掉了一組或兩組數字。他認定,繼續前進的關鍵是更加仔細地將數字的小組進行編碼,於是,他又開始提高自己的水平了。
  11. 儘管我們總能繼續前進和不斷進步,但要想做到,並不見得總是輕而易舉。保持專注並繼續努力,是很難做到的,而且通常沒有趣味。因此,動機的問題不可避免地浮現出來:為什麼有些人願意進行這種練習呢?是什麼使他們繼續下去呢?
  12. 一般來講,有意義的正面反饋是保持動機的關鍵要素之一。這種反饋可能是內部反饋,比如滿足於看到你自己在某件事上的水平提高,也可能是由其他人提出的外部反饋,但它們對某個人是否能夠在有目的的練習過程中堅持不懈地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十分重要。
  13. 走出你的舒適區,但要以專注的方式制訂明確的目標,為達到那些目標制訂一個計劃,並且想出監測你的進步的方法。哦,還要想辦法保持你的動機。對想要提高自己的每個人來講,這些是讓你有一個卓越開端的秘訣——但依然只是開始。
  14. 正如我們將會看到的那樣,改進幾乎各種類型的心理表現,至關重要的是心理結構的構建,這樣便可以避免短時記憶的侷限,並且馬上就能高效地處理大量信息。
  15. 其結果告訴我們,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會根據你對它們的運用而改變。因此,通過清醒的、刻意的練習,以我們期望的方式來塑造大腦,包括你的大腦、我的大腦以及任何人的大腦,都是可能的。
  16. 為什麼人類的身體與大腦一開始就具有如此強大的適應能力呢?諷刺的是,它全都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單個的細胞和組織在盡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
  17. DNA中的大多數基因,在任何特定的時間都是不活動的,而細胞會“打開”和“關閉”各種不同的基因,這取決於它在那個時刻需要些什麼。)這些剛剛激活的基因將打開或者提升細胞內部各種生物化學系統,由那些系統來改變細胞的行為,使細胞順應這樣的事實:細胞和周圍的系統已經被迫走出了它們的“舒適區”。
  18. 當身體的系統(比如某些肌肉、心血管系統或者其他系統)感受到壓力,以至於原來的體內平衡無法繼續保持下去時,身體便會開始響應那些變化,目的是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19. 一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時,如果能夠觸發大腦結構的變化,那麼,這種學習比起只是繼續練習已學會的某項技能時的學習要高效得多。另一方面,在過長的時間內過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導致倦怠和學習低效。大腦和身體一樣,對於處在舒適區之外卻離得並不太遠的“甜蜜點”上的挑戰,改變最為迅速。
  20. 訓練對大腦的影響。可能隨著年齡增長,在幾個方面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方面是:年輕人的大腦,即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比成年人的大腦更具適應能力,因此,年紀越小,訓練產生的影響也越大。因為年輕人的大腦會以諸多不同方式來發育,因此,幼年時期進行的練習,實際上可以塑造後來的發育路線,從而造就更大的改變。這就是“折彎幼枝效應”。如果你將一根剛剛長出來的幼枝稍稍折彎一點點,那麼到最後,那根樹枝生長的位置,可能會發生重大改變;而如果你去折彎已經長成了的樹枝,這種影響則小得多。
  21. 由訓練引起的認知和生理變化需要繼續保持。如果停止訓練,它們便開始消失。
  22. 第二個值得一提的細節是,通過超長時間的訓練來發展大腦中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價。在許多案例中,那些已經超常發展了某項技能或能力的人,在另一些行業或領域則出現了退化。
  23. 這些事情需要人們進行艱辛的訓練,通常比大多數人願意做的訓練量大得多,但不管怎樣,這些能力也是能夠培養出來並發展提高的,因為人類的身體具有足夠的適應能力來響應訓練。大部分人做不到這些事情,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具備做這些事情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滿足於在舒適區中生活,從來沒有嘗試走出舒適區。他們生活在“足夠好”的世界中。
  24.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學到足夠多的東西,但是,一旦我們抵達了那個界限,很少迫使自己超出“足夠好”的範圍。我們很少去挑戰自己的大腦來生產新的腦灰質、腦白質,或者以有望成為倫敦出租車司機的人們或小提琴學生可能採用的方式,對整個大腦進行“重新佈線”。很大程度上,這沒問題。一般說來,“足夠好”就是足夠好。但重要的是記住,選擇總是存在。如果你希望變得更擅長某件事情,你就可以做到。
  25. 傳統方法並不是專門用於挑戰體內平衡的。它假設,不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這種學習全都涉及發揮你的內在潛力,並且意味著你可以發展某一特定的技能或能力,而不用走出你的舒適區太遠。
  26. 對於刻意練習,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發掘自己的潛能,而且要構築它,以便從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變得可能做到。這要求挑戰體內平衡,也就是走出你的舒適區,並迫使你的大腦或身體來適應。一旦你做到這一點,學習便不再只是執行某些遺傳命運的方式;它變成了一種控制你自己命運的方式,也是一種按照你選擇的方法構築潛力的方式。
  27. 心理表徵不只是對棋子位置的編碼那麼簡單。它們使得國際象棋大師看到正在進行中的棋局時,馬上便能感到哪一方佔優勢,棋局會朝哪個方向發展,以及下一步或更多步的招法是什麼。這是因為表徵除了記住棋子的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之外,還包括記住兩位棋手在棋盤上各種優勢與劣勢,以及在那種局面下可能有效的招法。清晰地將大師與新手或中等水平棋手區分開來的因素是,大師第一次研究棋局時,便能想出精妙得多的招法。
  28. 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
  29. 這些表徵是信息預先存在的模式(比如事實、圖片、規則、關係,等等),這些模式保存在長時記憶之中,可以用於有效且快速地順應某些類型的局面。對於所有的心理表徵,有一點是相同的:儘管短時記憶存在侷限,但它們使得人們可以迅速地處理大量信息。
  30. 各個行業或領域之間心理表徵的細節具有極大差異,我們難以給出一個十分清晰的頂層定義,但基本上,這些表徵是信息預先存在的模式(比如事實、圖片、規則、關係,等等),這些模式保存在長時記憶之中,可以用於有效且快速地順應某些類型的局面。對於所有的心理表徵,有一點是相同的:儘管短時記憶存在侷限,但它們使得人們可以迅速地處理大量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