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你的這個行為會讓孩子邊笨的,別再做了哈

許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他們認為,吼兩句很正常,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吼過,日子不是照樣過嗎?但吼完孩子,說幾句好話,傷害真的就消失了嗎?近日,國外頂級心理學專家11年的研究報告出爐,結果很扎心——

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精神病專科醫院——麥克萊恩醫院的精神病學副教授馬丁·A·泰徹,通過大量的數據樣本證實: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包括吼叫、詛咒、侮辱、威脅、貶低、嘲諷等)的孩子,腦結構會受到損傷,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各位家長,你的這個行為會讓孩子邊笨的,別再做了哈

父母的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

泰徹教授對“父母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這一課題進行了長達 11年的研究。2009 年,其團隊使用彌散張量成像(DTI)技術分析了曾經遭受過父母語言暴力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的韋尼克區(主要負責對語言進行處理加工)和前額葉(負責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之間的連接減少。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越少,人的語言理解能力就越差。

2011 年,泰徹教授帶領團隊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他的團隊掃描了21 個 18~25 歲曾經遭受過父母嚴重語言暴力的人的大腦,發現父母的語言暴力會增加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增值達到14%。顳上回區域也和語言智商有關,父母語言暴力越多,這個區域的增加體積越大。和經常被父母語言暴力傷害的人類似,受過虐待而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女性的顳上回體積也比正常人大。

各位家長,你的這個行為會讓孩子邊笨的,別再做了哈

2018 年,泰徹教授團隊再次發現,長期接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的海馬體和胼胝體體積縮減,而海馬體是記憶形成的關鍵腦區,胼胝體是連接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起著連接左右半球的作用。與此呼應的是,小時候常常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人的語言智商只有 112 分,那些小時候沒有經常遭受語言暴力的人則有124分。

通過這些研究,泰徹教授指出,語言暴力會改變兒童大腦對感覺信號的處理迴路,改變這些相關腦區的生理結構。他認為,由於兒童時期正好是大腦發育的重要關鍵時刻,因此極度壓力所產生的衝擊,很可能在大腦的結構及功能上留下無法消除的印記,給神經發育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罵孩子後,再多的表揚都無法安撫

泰徹教授還發現,父母如果經常辱罵孩子,事後的安撫並不能讓傷害煙消雲散,並且語言暴力與虐待會一代傳給一代。當代知名心理學家、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曾在一篇著名論文中指出,“壞的力量比好的強”。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和表揚相比,我們對尖刻的批評記憶得更準確,反應也更快、更深刻。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為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幾乎是永久性的,所以父母平時要多加註意,有些話不要隨便說出口。當孩子真的惹怒了父母時,該怎麼辦?

各位家長,你的這個行為會讓孩子邊笨的,別再做了哈

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羅娜·雷納曾在著作《不吼不叫:如果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中提到過一套“ABCDE法”:

自問(Ask)——呼吸(Breath)——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確定孩子的需要(Deside what your childneeds)——同理心(Empathize)。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吼不叫的關鍵在於先冷靜自己的情緒。“自問”可以幫你弄明白髮脾氣的根本原因,“呼吸”和“平靜自我”都是對自己身體的放鬆與情緒調節。之後,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當行為只是他還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自我。最後,用平靜的陳述句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吼叫的威懾其實遠比不上讓孩子承擔後果。比如孩子因為頑皮故意將牛奶灑在地上,與其朝他吼叫,不如給他一塊毛巾,讓他擦乾淨。(範宏博整理)

各位家長,你的這個行為會讓孩子邊笨的,別再做了哈



張旭鎧(阿鎧老師)是蒙迪教育的聯合創始人,是臺灣著名的感統專家,比較擅長幫助家長找到孩子的優勢並加以培養,倡導:“孩子輕鬆育兒,孩子快樂成長”。

如果您遇到了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可以來問問阿鎧老師,搜搜張旭鎧(阿鎧老師)關注一下吧!

搜索“請問問阿鎧老師”,關注公眾號,裡面有你想要的育兒經哦!

搜索“張旭鎧-阿鎧老師”,關注微博,看看育兒專家每天都在做什麼,可以從中學著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哦!

各位家長,你的這個行為會讓孩子邊笨的,別再做了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