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大承氣湯適用於哪些病症?看張仲景怎麼說

《傷寒論》中三承氣湯是張仲景運用瀉下的方劑,三承氣湯是指大,小承氣湯和調胃承氣湯,這三種承氣湯在概念和作用上都有所不同,從張仲景的整體觀的診療規律來說,應該有認識他基本精神的必要。今天我們先說一下大承氣湯的適用證,以及仲景的組方和治療原則。

《傷寒論》中大承氣湯適用於哪些病症?看張仲景怎麼說

《傷寒論》說:“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裡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虐狀,日哺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病人大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息,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腹滿不減,當下之,宜大承氣湯。”“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已解,可攻裡也。手足自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陽明少陽合病,必不利,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論》中大承氣湯適用於哪些病症?看張仲景怎麼說

從以上敘述的條文,可以知道,大承氣湯主要的脈證是“實大”。腹證是因為有內實的積屎而滿痛,其餘兼見的諸證,都必須圍繞著這兩個主證而出現。所以《醫宗金鑑》說:“滿者,腹肋滿急腫脹,故用厚朴,以消氣壅;痞者,心下痞塞硬堅,故用枳實,以破氣結;燥者,腸中燥屎乾結,故用芒硝,潤燥軟堅;實者,腹痛大便不通,故用大黃,功積瀉熱。然必審四證之輕重,四藥之多少,適其宜,始可與也。”這段敘述,比較好理解,也比較清晰,我這裡也不多加解釋。

我們在具體運用中,凡是熱邪傳入胃腑,見到身熱汗出,不惡寒,譫語,心下痞滿,大便乾燥,或不大便,腹部痛而拒按,腹部堅硬,這些症狀都是胃腑實邪積熱,上中下三焦俱盛,陰液受傷,大便秘結不通所致,所以說,凡是具有消化系之大便結實,腹部脹滿疼痛,熱型具有發熱而不惡寒的自汗潮熱,煩躁譫語等證,脈搏沉實有力,舌苔黃而幹,甚則有芒刺等證,都可用本方治療。若在急性熱病的發展過程中,有上述證狀者,肥胖人的便秘者,痢疾腹痛下利頻繁並且屬實證的,消化不良之胃腸炎者,精神癲狂之大便秘結者,都可用本方治療。

《傷寒論》中大承氣湯適用於哪些病症?看張仲景怎麼說

大承氣湯是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朴四味藥組成。大黃是植物性苦味瀉下藥,服後刺激腸壁,則使腸的蠕動性亢進,從而逐出腸道內的物質,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盪滌腸胃,推陳致新”。芒硝是鹽類瀉下藥,服後腸壁難以吸收,並且可奪取大量水分,以保持腸道內容物的液狀形態,從而排除水樣之大便。這就是所說的“潤燥,軟堅”。枳實為芳香性苦味健胃瀉下藥,治療胃部脹滿,壓重,胃腸無力性消化不良,便秘等。《本草》謂“通腸胃,破積氣,消脹滿”。厚朴也是芳香性苦味健胃藥,適用於消化不良,腸充氣,肚腹脹滿等。四藥合用則攻下之力更為猛烈。張仲景之所以給此方命名為“大”就是此原因。另外,大承氣湯能瀉三焦的實熱,但是它的主要目的是急下救陰,這是此方的主要作用。這也是張仲景在治療疾病方面的一個原則。

《傷寒論》中大承氣湯適用於哪些病症?看張仲景怎麼說

以上所說的就是大承氣湯的適用證,以及它的組成。總之,縱觀仲景的方劑,有個特點,那就是藥味較少,但是在運用的時候,力量相當大,這是張仲景的用藥技巧。後世醫家,在這些方劑的基礎上,通過加減,組成了很多的方劑。故稱仲景為“眾方之祖”。

歡迎大家點評,有興趣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