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乱象,专家没有专家样,藏友满脑子捡漏!造假已经升级!

很多人的思维很奇怪,和小孩似的,非黑即白!往往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一个人不好,就非得说那个群体整个都是坏的。社会上这种带有偏见的歧视充斥着各个行业,让很多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像我们玩收藏,为什么要学那些枯燥乏味,令人抓破头皮的知识呢?还不是被假货给闹的。不管是为了投资也好或者是收藏传世也罢,存真去伪才是古玩收藏的精华所在。但偏偏在古玩行业出现了两个走极端的群体:“全假帮”与“全真教”!就像一对活冤家,徒增烦恼与愤怒,最后恐怕得落下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收藏乱象,专家没有专家样,藏友满脑子捡漏!造假已经升级!

我们首先来说说“全假帮”,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收藏玩家。因为自身眼力水平不行,导致自己收藏的基本全是假货,在伤透了心之后怒而斥责整个古玩市场全是假货。这是一种自己得不到而产生的“酸葡萄”心理。但这类玩家也就停留在口头上的发泄而已,无伤大雅。真正对古玩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乱象之源的一大群体,就是我们曾经追捧现在愤怒的:鉴定专家!你不能说他们都没水平,事实上很多专家的水平很高,经验也足,说起历史渊源起来也头头是道。但他们就是不承认民间收藏,说民间的古董全都是假货。曾有一位知名专家在鉴宝现场,数千藏友注目之下,高傲的说道:“我不用看就知道,你们的藏品基本上99%都是假的。”不用看就能推断基本全是假货,傲慢的偏见之下,隐藏着怎样的猫腻?

收藏乱象,专家没有专家样,藏友满脑子捡漏!造假已经升级!

确实,如今假货泛滥得不到有效管理,让鉴定难度提高了不少。但这应该不是理由,因为专家的作用就是鉴别真假,不然要专家干什么呢?然而可能是受到“金缕玉衣”案、“汉代玉凳”案等恶劣事件的影响,如今的某些专家谨小慎微,说白了就是不敢!举几个案例,首先是自己没见过的全是假,当初“张献忠宝藏”被盗流入市场,然而有藏家找某些专家鉴定,因为从来没见过此类文物,结果被说成假货,没得到重视,导致了“江口沉银”中的文物被大量盗窃,一件“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更是卖出了800万元人民币的赃款!最后抢救性发掘了大量宝藏,抓获了50多名盗宝人,当初的鉴定专家却集体失声了。其次是以“定量”来判断古董的存世量,比如说那句著名的“汝窑全世界只有67件半”,历史上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存世量,只说了一共造了好几十年,那么多年只造出来67件半?恐怕宋徽宗都要气活过来了吧!还有诸如外表很新就是假,你可以去博物馆看看,精品的官窑哪个不新?这根本不是判断真假的理由啊!专家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不敢承认怕担责任,与其冒着把假说成真的风险,不如一刀切,说白了就是自身水平问题!

收藏乱象,专家没有专家样,藏友满脑子捡漏!造假已经升级!

马未都曾说过:“不少博物馆的专家研究学问还行,但真一到了市场上,就心虚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购买古董的经验,全都是理论。然而就算拥有实战眼力的专家,却可能会因为利益,故意颠倒黑白,让真正的好古董得不到重视,从而让文物流失。中国每年要流失成千上万件文物,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可谓是触目惊心。原因就是在专家那里得不到公正的对待!民间假货多吗?确实很多。那民间有好古董吗?肯定也不会少。像《嵩阳汉柏图》事件一样,这副乾隆真迹为民间藏友所藏。但鉴宝专家刘岩故意以17万的低价购入,最后自己却拿去拍出了8736万元的天价。诸如此类“打脸”的事情屡屡发生,还叫人们怎么敢信任专家?真正的好藏品在公众场合说成假,私底下却以低价骗过来。难怪“古董专家”这个名号越来越臭。加上如今各种以诈骗为目的,挂羊头卖狗肉的艺术品公司伪专家的搅局。比假古董更难鉴定的,是假专家啊!

收藏乱象,专家没有专家样,藏友满脑子捡漏!造假已经升级!

好了,说完了“全假帮”,我们就要说说“全真教”。可谓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此类群体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号叫做:“国宝帮”。顾名思义,所有经过他们手里的藏品全都是“国宝”,不接受任何反驳。当年“冀宝斋博物馆事件”被曝光,人们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收藏群体。而且正有越来越庞大的迹象。此类人玩收藏就一个目的:花最少的钱买最贵的东西!市场价100万的清代官窑,他们只用花1000块就能搞定。刘益谦花2.3亿拍下了一只鸡缸杯,他们家里却几百上千只,而且宣称个个都是真品。毫不夸张的说,上至恐龙时代的化石,下至康熙皇帝三岁尿的夜壶,不论是什么样的稀罕东西,“全真教”全都能搞到!他们拉帮结派,互相吹捧,搞出各种“黑科技”,连“量子科学鉴定技术”都发明出来了,不颁发一个诺贝尔奖给他们,简直对不起这么神奇的脑洞!

收藏乱象,专家没有专家样,藏友满脑子捡漏!造假已经升级!

为了抢占话语权,他们组成各种各样的“收藏协会”。他们也痛斥伪专家,但不仅仅是不靠谱的专家群体,甚至还声称所有的博物馆都是假货,连故宫里面的都是假货,只有自己的藏品是真的。还打着“慈善”的名义到处搞捐赠,将小学生都能看出来的假货堂而皇之的想要摆上台面。哪个地方出现“国宝帮”,哪个地方就会出现很多看乐子的人。本是文人雅事的收藏变成了一场笑话,他们编故事、串改历史,将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假古董出书造册。也正是因为声势浩大的“国宝帮”,吸引了越来越多不明真相又急功近利的新玩家,导致这个群体日渐庞大。从爱好收藏,喜欢传统文化,演变成一场“谁最后接盘谁倒霉”的传销式闹剧。他们和专家团体势同水火,互相嘲笑互相攻击,却让真正的收藏玩家在默默哭泣,也让造假贩子赚的满嘴流油......

收藏乱象,专家没有专家样,藏友满脑子捡漏!造假已经升级!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也发现了。不论是“全假帮”还是“全真教”,他们吸引眼球的地方并不是学问有多高,经验有多足。相反完全是一些负面的影响。鉴定古董难道不应该是从历史、工艺、材质、沁色、纹理等全方位的知识来入手吗?怎么全都是靠主观的臆想猜测来鉴定古董呢?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做法谁会服气?很少有人会愿意真正的团结起来,一起致力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反而都像是一个个精明的奸商,专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最终落得个人人都不信任的两败俱伤的局面!玩收藏难道不应该是在赏玩当中获得乐趣吗?而真正靠收藏赚钱是不经意间的,是在水平增长之后凸显出来的实力。但似乎大家都在本末倒置,本事没学到家,坑蒙拐骗倒是样样精通。没有乐趣的收藏毫无魅力可言,都想靠炒作获得利益,这样的古玩市场正在走向衰败,真到了诚信彻底崩塌的时候,别说卖古董了,那时候我们都将是历史的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