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書法家晚年,弘一法師寫字大變而王羲之怎麼沒有大變

弘一法師與王羲之都有很大的文化界別。

王羲之是出世是道家清靜無為思想。弘一法師是空虛的佛教思想。兩人的生活軌跡,都是在事業即將輝煌的時候,卻選擇了“急流勇退”,這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是境界有完全不同的層面。

同樣是書法家晚年,弘一法師寫字大變而王羲之怎麼沒有大變

所以,王羲之愈到晚年愈加清靜自在,愈加瀟灑凝重。

而弘一法師,早年的書法非常入世,是追求當時正在流行的寬博厚重的魏碑書風的。但是晚年的書法大變,彷彿遠離塵囂數百萬裡,只有自在與內心的懺悔。

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入世者,到幾乎絕世山林的弘一法師,他究竟是迴歸初心,還是超越自我?

這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區別,其實與弘一法師的心跡是絲絲相扣的。

關於弘一法師為什麼要遠離塵囂,學者有種種說法,至今也沒有定論。

比如說,政治上不得意,家業破產,佛性迴歸等等。

同樣是書法家晚年,弘一法師寫字大變而王羲之怎麼沒有大變

我覺得,對弘一法師來說,不能說學者的種種猜猜都沒有道理,但是,也不是隻有一種原因,應該說各種原因都有,而且各種原因正好疊加在一起了。

這對面對家業破產,政治上失意和對精神終極的追求矛盾累積一起,給弘一法師一個很大的精神困惑。

據說,弘一法師打算去杭州靈隱寺修行的決定,僅僅半天就做出來了,他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同任何人商量,自己穿上僧袍就走了。

他的妻子一點不知道,追到靈隱寺去見他,但是,他頭都沒有回一次。妻子跪下求他回去,哭天喊地,他也不回頭。

弟子都看不下去,勸弘一法師與師孃道別一些也行,就是這個請求,也被弘一法師拒絕了。

後來,妻子死去,聽到這個消息,本來也想看看,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成行。

弘一法師這種“絕情”,彷彿殘酷無情,而對弘一法師來說,恰恰是對信念的考驗。

其實,弘一法師從小就受到奶媽的影響。奶媽是一個佛教徒,給弘一法師講過很多佛教故事,弘一法師從小就對佛教很有感情。

但是,這個多情的少年公子,在塵

同樣是書法家晚年,弘一法師寫字大變而王羲之怎麼沒有大變

世間也歷練了無數次,無數的歷練並沒有使他對佛教的感情減弱,好像反而與日俱增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皈依佛門,應該也是“迴歸自我”吧?

弘一法師的書法,也是以他皈依佛門為標誌的。

他皈依佛門以後,書法再也沒有像之前那樣有人間的煙火味,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超越自我的。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假如弘一法師沒有穿上袈裟,沒有遁入空門,他的書法,也許就不會是書法弘一法師的“弘一”體了。

最後我們拋開弘一法師的生活原因,說說藝術的超越自我和迴歸自我。

假如一個藝術家初始就有一種追求,那麼最後能夠用藝術實踐實現自己的精神境界,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種“迴歸自我”了。

當然,“迴歸自我”也不是沒有千辛萬苦的修煉,自然歸來的。藝術就是不斷的精神追求,最終才能有所成就。

我們也常常會聽到有“衰年變法”之說,實際,很多人衰年也不一定變法,有人卻會變法。

這些都不是偶然的。也沒有那樣容易變法。

弘一法師的書法從早年到晚年不同風格,我們只能說,這是偶然也是必然。

以上千裡馬的個人看法,歡迎你的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