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症,到底值不值得買?

長久以來,大家對重疾險都有一個這樣的迷思:我都這樣子了,重疾都不賠嗎?

答案,是的,單側腎臟切除、血管瘤、單眼失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這些疾病,重疾險合同都有規定,理直氣壯不賠。

究竟該用什麼保險,保障這些"也挺重的疾病"?答案是就是今天的主角「輕症」:

輕症,到底值不值得買?

1.輕症不輕

銀保監會規定的25種高發重疾,全行業統一了疾病的定義、疾病狀態或手術,可以說是童叟無欺。這其中,3種確診即賠,5種必須實施了某種手術才賠,還有17種必須達到某種狀態才陪。

之前的文章也一直強調說,重疾險的作用應該是補充疾病導致的收入損失,防止"人還在,錢沒了"的窘境。銀保監會既然這麼規定,一方面是為了統一行業標準,保護投保人利益,另一方面,是為了集中資源保障極端風險。

但是,重疾的發病率不高,而有些疾病發病率要高很多,對家庭經濟也有一定的壓力。「輕症」就滿足了這部分的需求,是重疾保障的有效補充。

「輕症」並不輕,它只是重疾的早期狀態,或者是沒那麼嚴重的疾病。一般來說,輕症比較容易治療,花費也不會太大。簡單舉個例子就可以明白:最高發的6大重疾中,為了治療嚴重冠心病的冠狀動脈搭橋術,對應輕症就是治療較輕冠心病的手術,包括: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微創冠動脈搭橋術等。

輕症,到底值不值得買?

2.關於10種高發輕症

銀保監會只規定的25種高發重疾的定義,但是對輕症是沒有統一規定,各個公司的標準都不一樣。

輕症可以說是症狀輕一點的重疾,而我們知道高發的25種重疾就包括了95%的發病率,所以挑選輕症保障,除了看保障的病種數量,看是否含有高發輕症也同樣重要的。

高發輕症沒有官方數據,總結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不難發現了其中10種比較高發的輕症:

輕症,到底值不值得買?

特別提醒:極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病變、輕度腦中風、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這四種高發輕症佔輕症賠付的半壁江山,如果輕症保障不包括這四種,含金量就會大打折扣。

3.如何挑選輕症保障?

因為沒有行業統一標準,所以挑選輕症保障的時候,除了注意有沒有高發的輕症,還要注意挺多東西的:

1、輕症的理賠要求

不同公司對的理賠要求不一樣,有些疾病比較嚴格,有些疾病比較寬鬆。但是不能因為某一個病種的理賠寬鬆,就覺得它很好,因為這個病寬鬆了,可能其他病種就嚴格了;或者這個病種寬鬆了,但是保費貴了很多。不過,如果有家族病史或者特別關注某幾項疾病,就要特別注意那幾個病種的理賠要求是否合理。

2、賠付的比例

不同產品輕症賠付的比例不一樣,市面上賠付比例一般是重疾保額的20% - 30%。保費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賠付比例當然是越高越好。

3、輕症保障次數和間隔

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輕症保障的次數也是越多越好,但一個人輕症發生3次以上的概率其實是非常非常低的。多次賠付輕症,要注意是否有分組,是否有賠付間隔要求。沒有分組,沒有間隔要求的多次賠付輕症是最好的,市面上也有很多這樣子的產品。

4、輕症豁免保費

目前很多重疾險都會自帶被保人輕症豁免,如果在繳費期內不幸患了輕症, 後續的保費都可以不用交了,而且重疾保障繼續有效。目前很多重疾險的輕症豁免是自帶的,當然也有一些產品是需要加費才可獲得輕症豁免保費。

4.輕症保障值不值得買?

很多人會問,輕症保障值不得的買?這個問題,小編個人覺得,首先你要知道輕症到底要多少錢,我們拿目前價格做到比較極致的兩款重疾險來看看,輕症要多少錢。

輕症,到底值不值得買?

我們可以看到,30歲男性,50萬保額,繳費30年,如果要保輕症,保到70歲,每年保費增加了1000元;到終身,每年保費增加了1550元,佔重疾保費的1/3左右,費用並不低,那麼值不值得買?

小編認為,如果你的預算有限,買純重疾保障的重疾險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極端風險有充足的保額保障。如果你預算比較充足,買擁有輕症保障的重疾險,保障更全面,用到這份保障的幾率也更高。價格相同差不多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多次輕症多次賠付的產品。

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baopre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