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激发了全民焦虑 健康险迅猛增长

截至9月24日,四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新华保险(601336)已经悉数披露2018年1-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其中,四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保费分别为4190亿元、3295亿元、1607亿元、84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05%、21%、14.77%、11.57%。除续期保费拉动外,健康险等保障类产品高增速是推动四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保费持续改善的主要原因。

《我不是药神》激发了全民焦虑 健康险迅猛增长


进入今年三季度以来,各家保险公司加大对于主力健康险推广力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今年以来,在人身险总保费负增长的情况下,前7个月,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实现了34%的高增长。“健康险已成为险企发力重点,成为很多险企成长最快的产品类型,预计三季度之后在市场强需求背景下,各公司健康险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健康险新单保费将维持稳步增长。”业内人士表示。

以平安寿险为例,今年8月份,平安寿险新上3款重疾险、3款医疗险、1款终身寿险等,持续丰富保障型产品,加大销售力度;新华保险则在三季度继续主打健康险战略,升级产品服务,加速推进以健康险为核心的保障型业务发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保险保障需求。太保寿险以“金诺人生”为主打产品,自由搭配三款附加险以高性价比的产品特点,吸引“金佑人生”客群升级产品。

2017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4389.46亿元,占中国保险市场总体原保费收入的12%,同寿险、财险业务相比,规模尚小。但2013—2017年,健康险增速为40.6%,同期寿险和财产险原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不足40%和10%,商业健康保险成为商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上映更是激发了人们的焦虑,保险行业销售量因此暴涨,迎来一股热潮。事实上,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医疗健康需求正呈飞速发展。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已从很大程度上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然而遭遇重大疾病时,商业医疗保险正在成为大众寻求帮助与保障的又一途径。

《我不是药神》激发了全民焦虑 健康险迅猛增长


2009年中国的“新医改”是中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分水岭。2009年之前,中国商业健康险总体上市场狭小、产品单一、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随着中国医改的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由此带动了2009—2016年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基本实现了“补充医疗保障”的功能。2016年起,中国商业健康险的“新普惠”功能不断增强,推出个人税优健康保险、大病保险等创新产品,正逐渐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生力军”。天风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预计未来三年健康险的保费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世界银行网站数据显示,中国健康险市场的密度与深度远低于成熟市场的水平。美国(商业保险模式) 2013年健康险密度即达到16800元/人,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2013年健康险密度为3071元/人。由此可见,中国健康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白皮书更是乐观预测,到2020年中国健康险市场原保费收入将达到1.3万亿元。

前不久安永和太保安联共同发布的《中国商业健康险白皮书》显示,健康险将以数据为驱动,打通保险企业数据通路、融合外部数据、支持多样化应用的健康数据平台是健康险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驱动力。未来以微服务架构体系为特色的新一代健康险核心系统逐渐成为健康险企业的必然选择,且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成为健康险行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baopre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