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企業突破經濟困局十大策略之建立精益管理制度

未來企業若想獲得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有強大的制度體系,有一句話說得好:“你可以不相信任何人,你唯獨可以相信的就制度。”

企業要想成為一流的偉大公司,若是沒有精益化的制度體系,是不可能現實的,只有強大的制度才是企業成長的保障。

就像飛機之所以飛得快,它靠的就是強大的儀表體系,整個儀表盤體系高效的銜接,強大的精密製造,把各個流程環節銜接在一起,才能使飛機飛上天。


未來三年,企業突破經濟困局十大策略之建立精益管理制度

關於精益化的管理機制,我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講解給大家。

一、要學會給員工賦能

我們都知道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如今我們很多的員工,特別是2000後的孩子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他們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自我實現,這個時候傳統的命令控制以及所謂的激勵方式都已經行不通了。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做“賦能”,如何賦能就顯得非常重要。賦能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而是要變成制度和體系。因為我們一再強調員工的培養培訓是賦能的一個重要手段。

要想很好的賦能我們就要把整個的培養培訓上升到戰略的層面,上升到競爭力的層面。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我們在競爭中贏得好的人才,培養出優秀的員工,才能提高員工的應對能力。當員工面對崗位,面對每一個流程與環節,他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需要什麼樣的價值觀去匹配,我們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培養這樣的高效銜接的流程,降低成本才能贏得未來。

二、要強化組織的效率

改革開放40年,許多的民營企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們真正贏得組織紅利的時代才剛剛開始。大家都知道,我們傳統的企業不太重視組織結構的設計,很多企業的組織結構是既當球員又當裁判又當教練,自己跟自己打,自己跟自己踢球,自己裁判自己,沒有輸贏。

未來組織結構建立的重要前提就是很好的組織結構流程體系的對應。組織設計是我們下一個管理紅利的核心命題,當一個企業在開始創立的時候,我們說組織是職權型的,老闆應該說了算。慢慢經過發展我們的組織結構變成職能型的,職能型的就需要有生產部、人力資源部和財務部等等,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所謂的職能結構。

這樣的結構有一個特點就是專業化的體現,同時它也有自身的缺陷,因為會造成各個部門各自為政互相推諉,互相埋怨這樣的氛圍出現,這個時候企業的老闆就要在中間起到協調的作用。

組織結構隨著企業的發展,慢慢的企業會出現事業部這樣的結構。之後公司的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去商量,也就是所謂的事業部經理。這個時候,企業家可能就不是在中間進行協調了,他要往後退。

再發展,企業要上市或者上市以後,企業的整個組織結構變成了董事會的結構。這個時候企業家說話,就不像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你說了算,董事會的結構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表決同意才能進行決策。這個時,候企業家更多的是遠遠的站在組織外面,做好教練做好方向的引導就可以了。

所以組織的紅利伴隨著企業發展不同階段,企業家的角色也會不停的轉換。

三、用文化助力企業的成長

有人做過一個統計,把世界上前100強的企業 ,最好的世界級品牌做了個很好的跟蹤,同時也把那些過了百年的老牌企業做了跟蹤。最後發現這些長久不衰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有強大的企業文化。

今天的員工已經不是為了吃飽穿暖來工作,他們很在意氛圍,在意是不是公平公正和公開,是不是得到了應有的尊重,這些都是文化的範圍。所以中小企業若想在未來三年獲得持續增長,企業文化的構建就會越來越重要。

四、建立高效的績效管理制度

馬上又到2018年年底,很多企業都頭疼績效管理如何做,首先我們的很多企業在績效管理的理解上就出現了偏差。績效管理或者績效考核絕對不是為了考核員工而設定的,績效管理是為了戰略的實現而設定的。所以很企業在他設計的出發點上,已經偏離了他的方向,關於如何做好績效管理我在公眾號中也多次講到過。

我們說績效管理,它包含兩個方面一個叫考核,一個叫過程管理。然而很多的企業只有績效考核而沒有過程管理,導致最後績效管理做得一塌糊塗,所以打造科學高效的績效管理制度也十分的重要。

所以以上四個方面就是我們講到的精益管理體制,這也對我們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