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无人车新动作:怼了Uber 嘲讽了特斯拉

谷歌无人车新动作:怼了Uber 嘲讽了特斯拉

3月28消息,美国东部时间3月27日,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部门Waymo宣布与印度塔塔汽车旗下的英国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Jaguar Rand Rover)合作,要用8年时间打造最理想的无人驾驶服务车队,最快将于今年年底进行路测。2020年捷豹的I-PACE纯电动SUV也将投入到Waymo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运营。

谷歌为什么选择捷豹的I-PACE纯电动SUV

捷豹路虎全球CEO施韦德曾说过:“I-PACE纯电动SUV,它不仅是PACE家族的一员,更是捷豹路虎新能源战略的里程碑。”这就意味着I-PACE作为一款纯电动汽车,其各方面性能是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从三个方面来说这对于自动驾驶非常重要:

第一,I-PACE纯电动SUV所搭载的液冷式锂离子电池组具有良好的热能管理特点,这就意味着电池不容易起热。3月22日,特斯拉的Mode X发生交通事故后爆燃,导致司机不治身亡。特斯拉碰撞起火问题,已经不是个例。最近五年,世界各地已经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事故暴露了特斯拉无人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动力电池安全保障存在缺陷。I-PACE纯电动SUV的液冷式锂离子电池组的良好热能管理有助于冷却动力电池在工作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这将减少汽车碰撞后爆炸的概率。

第二,纯电动汽车对自动驾驶技术更友好。电动汽车的系统执行指令的速度快,可控制在两百毫秒以内,这比燃油车的处理速度快了300毫秒。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利用电动汽车的快速反应提高安全性。

第三,捷豹I-PACE的充电速度快。在使用100千瓦直流高速充电桩的情况下,只用40分钟时间就可将汽车电量补充80%,这将大大提高了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服务频次,节约成本。

对于拥有无人驾驶领域最领先技术的Waymo来说,与纯电动汽车行业领先的捷豹I-PACE合作简直是天作之和。

别再质疑无人驾驶可不可行了 谷歌要将无人驾驶进行到底

2016年,Waymo从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项目拆分为独立的公司。不久Waymo就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签订协议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目前Waymo的自动驾驶车队都是FCA的。在中国国内还在借助安全员进行无人驾驶测试的时候,Waymo就已将自动驾驶汽车上的安全员去掉进行大胆的公开路测,此举也让Waymo成为全球首家真正拥有“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

目前为止,Waymo 仍是无人车测试记录的保持者。2017年Waymo 测试的里程数为352545 英里,是第二名通用公司131676 英里的近两倍之多,且安全性还更好。谷歌是研发无人车技术最早的公司之一,也是业内认可的技术领先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谷歌致力于研发无人车的背后,必定是对无人车技术终将取代人工驾驶技术的确信。Waymo公司曾表示无人驾驶有以下三点优势:

1.无人驾驶技术能改善生活。在美国有94%的交通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2.节约时间。美国每年每人有42小时浪费在交通上。

3.不能自驾的人享受到驾驶的权利。美国有300万年龄40岁以上且视力不好的人被剥夺了享受便捷交通的权利。

在人们越来越愿意为出行买单而非为出行工具买单的今天,谷歌的无人车市场布局很明确。Waymo的负责人 Krafcik 就曾说过:谷歌致力于改进的是驾驶系统。谷歌不仅要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打车领域,还要将它应用到更广泛的范围,包括货运和公共交通。看样子,谷歌势必要将无人驾驶技术进行到底了。当人们都在猜测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将受到Uber撞死人事件的影响而搁置时,谷歌已经迈出了新的一步!

被特斯拉Uber神助攻的Waymo将帮谷歌拿下无人驾驶领域么?

2017年11月20日,Uber宣布将采购24000辆与沃尔沃合作打造的自动驾驶汽车,该交易将在2019年-2021年分批完成。特斯拉CEO Elon Musk曾在3月11日表示特斯拉将于2019年底支持全自动驾驶。

周二时,Uber的无人车测试项目已经暂停了,英伟达的股价也大幅度走低。特斯拉也正因为汽车事故接受调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谷歌在无人驾驶领域发出新的动作,怼了Uber不说,还嘲讽了特斯拉。对于谷歌表示2020年自动驾驶车队投入运营来说,确实比Uber和特斯拉的计划迟了一步,从最近两家的汽车事故造成的对自身影响来看,真算是谷歌的神助攻了!

Waymo真的要成为无人车领域的最大获益者了么?拿下了搜索领域的谷歌也要拿下无人驾驶领域么?且慢,除了摊上事的Uber和特斯拉,还有人比谷歌着急。

通用汽车总裁Dan Ammann表示通用计划于2019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

2015 年,Apple 同样被曝出正在全力研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后来就没消息了,不知道现在究竟研发的怎么样了。

总之,2019年会成为无人车的关键节点,谁会成为无人驾驶领域的获益者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