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雲把“不要臉”寫進家訓,驚到你沒有?

最近貴圈很熱鬧,崔永元和馮小剛他們槓上了,先是曝光了范冰冰的天價片酬,引發大眾對明星天價片酬的又一次討伐;隨後爆出小崔發難的動機,緣於十多年前的宿怨,所謂拔出蘿蔔帶出泥,把十幾年前的老賬也抖了出來,還牽扯出另外兩個大佬:馮小剛和劉震雲。亂糟糟的看點頗多,貴圈向來很亂,倒也不足為奇。但小崔還爆出了劉震雲的家訓:不要臉,不著急。

劉震雲把“不要臉”寫進家訓,驚到你沒有?

網上還有一篇對劉震雲女兒的訪談,這位叫劉雨霖的“作二代”——這是仿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說法而來,你可以理解為作家的作,當然,說成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作,也講得通——先是跟採訪她的記者說:“我們家裡家訓就是這樣,不著急、不要臉,一次性把事情做對。”後面又說:“李安導演說不能著急,做任何事不能拔苗助長。”看來“不著急”還不是劉震雲傳下來的家訓,就算是,也是拾李安的牙慧,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家訓的另一條“不要臉”當是劉氏父女的發明,準確地說,把“不要臉”作為家訓是劉氏父女的發明。

劉震雲把“不要臉”寫進家訓,驚到你沒有?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被這條家訓鎮住。

劉震雲是當代第一流的作家,當年以河南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後來專業從事創作,他的很多作品《一地雞毛》《溫故1942》《一句頂一萬句》等,都是很棒的小說,他也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隨著電影《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的上映,好多不讀小說,不知道作家為何物的普通老百姓也對他有一定的印象,肯定是不錯的印象,很正面。但不管怎麼說,如果他傳給女兒的家訓有“不要臉”這一條,肯定會顛覆大眾對他的認知。

劉雨霖在訪談中對這條家訓有解釋:不要臉定義的就是,你會發現身邊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老師,一日三省吾身。原來這條家訓的意思有兩個:三人行必有我師;一日三省吾身。是古訓,聖人的話,一點也不新鮮。但是,如果劉雨霖不這麼解釋,恐怕很少有人會把“不要臉”跟“三人行必有我師”和“一日三省吾身”聯繫到一起。換句話說,劉雨霖的解釋非常之牽強。假如劉震雲想在家訓中體現“三人行必有我師”和“一日三省吾身”這兩層意思,以劉震雲之才,絕對有更妥帖的說法,那他為什麼要說成“不要臉”就讓人費解了。考慮到他是傳給女兒,這不僅讓人往另一條俗語“笑貧不笑娼”上聯想。如果他的家訓是這樣,那可就真的是有辱斯文了。

劉震雲把“不要臉”寫進家訓,驚到你沒有?

中國人有傳家訓的傳統,歷史上有名的家訓還不少,如《孔子家語》,是孔子和孔門弟子共同的家訓;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是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家訓,也是作用最明顯的家訓,顏氏在唐代出了顏真卿、顏杲卿、顏季明等忠臣烈士。當然,顏氏一族,往前推也不簡單,可追溯到復聖顏回。朱熹的《朱子治家格言》,從南宋開始,一直都有很大的影響。清朝康熙年間的崑山大儒朱柏廬所著《朱子家訓》也很有名,很多人常常誤以為這裡的朱子是朱熹,其實是另有其人。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錢氏家訓》很值得注意,全文不長,但分為個人篇、家庭篇、社會篇、國家篇幾個部分。而且套話少,真可以作為立身處世的準則。錢氏一門,千年以來,人才輩出,這部家訓功莫大焉。

歷史上這些有名的家訓,儘管個別的不乏迂腐之論,但總的說來,都是滿滿的正能量,語言不用說也是很典雅的。有訓誡宗室子弟謙虛的話,但沒有不要臉的話。

劉震雲把“不要臉”寫進家訓,驚到你沒有?

劉震雲堂而皇之把“不要臉”作為家訓傳給女兒,這是玩兒的那一出?禮義廉恥也是傳統道德的重要內容,臉還是應該要的。“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這樣的話,別信。樹沒有皮,一定會死,人沒了臉,不會天下無敵,最可能的結果是,處處碰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