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点将录——武安君白起(1)

小编以前一度沉迷玩三国志系列,在玩三国志11的时候,从游侠论坛找到一个大型MOD剧本——血色衣冠,里面把各个势力重新修改了一下,改成中国历史上所有强大的王朝之间的对抗。

大秦点将录——武安君白起(1)

图1 这个大型MOD剧本可以让你爽翻天

每个王朝势力,都集合了本朝代所有的名将和名相,有这么几个势力,强大的令人发指——秦朝,汉朝,唐朝,以及明朝。

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将星如云,都拥有着中国军事史上数得着姓名的千古名将。

大秦点将录——武安君白起(1)

图2 名将大乱斗

翻开秦朝的势力列表,清晰可见许多超一流名将的名字:白起,王翦,蒙恬,司马错,李信,章邯。

其中王翦家族和蒙恬家族都是出了好几个名将,比如王翦和儿子王贲,孙子王离;蒙家则有蒙敖,蒙武,蒙毅和蒙恬。

于是小编忍不住编写一个大秦点将录,说一说这些风流人物,再现他们或狡诈,或坚韧,或诡奇,或足智多谋的身姿,在历史长河里,让我们再度欣赏他们翻卷的浪花,陪伴着星辰日月,传诵千古。

大秦点将录——武安君白起(1)

图3 白起看上去文质彬彬

第一个要说的,是大名鼎鼎的武安君白起。

这个名字,堪称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在任何军事人物排行榜里,他都能够跻身最顶尖的行列。

公元前332年,白起出生在郿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他其实姓芈,大家都知道,这个姓是楚国的国姓,他的祖上本来是楚国的贵族,有一位叫做芈子胜的祖先,是楚国太子建的儿子,自号白公,从此该家族以白为氏,后来子胜谋反事败被杀,子胜的儿子白乙丙逃到了秦国,成为秦国的将军,这是白起的远祖。

唐朝时候,白居易在讨论白家先祖世系的时候,曾经论断白起的先族是楚国贵族白公胜,白公胜谋反事败被杀,看来这两个说法八九不离十。

大秦点将录——武安君白起(1)

图4 楚国和魏国一样,喜欢把人才全都赶跑

战国时候的职业,往往是传承的,白乙丙混成了将军,他的子孙也就世代为将。到了白起这一代,凭借着祖先的庇荫,他的起点就已经比常人高多了。而且白起精于世故,他和当时秦国掌握实权的魏冉关系很好,魏冉是拥立秦昭襄王最大的功臣之一,还是秦昭襄王的舅舅(秦昭襄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弟,宣太后,你懂的,就是芈八子)。

白起如何和魏冉关系走的如此亲密,不得而知,从后来白起战争中的判断力来看,白起对世事人情洞察力相当犀利准确,或许他早就有意结交魏冉,以图发展,另外白起此人尖头小面,双眼炯炯有神,分析事情透彻,意志力也坚韧,在芸芸众将中显得拔然超群,一直想建立战功的魏冉发现并推荐了白起,也是为自己的事业考虑。

此外,魏冉祖上也是楚国贵族,姓芈……

公元前294年,38岁的白起被秦昭襄王任命为左庶长,开始了人生第一场留名青史的征战历程。

左庶长是秦汉时代二十等爵制度中,第十级的官职,然而它确实有着很大的实权,堪称下马治国,上马治军的首席军政大臣,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的有赫赫有名的商鞅和赢虔,这两位还是一对冤家仇敌。

秦昭襄王启用白起担当重任的目的,就是在新城与韩魏联军决战,在这场著名的伊阙之战中,白起展露锋芒。

说起伊阙之战,源自于秦昭襄王雄心勃勃的东进计划,秦国公元前301开始东进战略,秦军在华阳君芈戎的率领下,连番取胜,攻占了新城,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条交通线。韩军魏军深为秦军东进感到恐惧,于是集结三十多万大军准备在新城附近与秦军生死一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秦昭襄王派遣白起为左庶长,参与作战,后来魏冉建议秦昭襄王把白起再提升一级爵位,并接替向寿担任主帅。于是在公元前293年,韩国,魏国,东周(你说你小小东周凑什么热闹)三国联军,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和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对峙。

大秦点将录——武安君白起(1)

图5 伊阙之战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双方兵力对比,秦军用兵十三万,三国联军用兵三十多万,兵力还不到三国联军的一半。但是白起很快就洞察了三国联军的死穴——韩国和魏国两军心不齐,他们都希望保留实力,不肯先战,魏军几次催促韩军打头阵,韩军都找借口搪塞过去了。

白起抓住这个死穴大做文章,首先号称秦军此次大军有五十万之众,加剧了韩魏军队胆怯自保的念头。然后白起兵分两路,先设置疑兵牵制吸引韩军主力,然后集中主力精兵出其不意的猛攻魏军。

秦军当时的主力兵团由战车方阵、骑兵阵、弩兵阵和车、步、骑混合方阵四种方阵拼合而成,在面对魏军主力时,白起先让弩兵阵的射手轮番射箭,箭上带毒,对魏军主力造成重大杀伤,然后看魏军营中何处出现混乱,立即命骑兵阵出击,以最快速度冲击对方阵营,大加砍杀,白起用兵奇狠无比,对歼灭对方有生力量毫不手软,魏军惨败,主将暴鸢临阵被杀。

大秦点将录——武安君白起(1)

图6 无声的石碑,可曾记得当年的血腥

打败魏军后,秦军主力迅速寻找韩军决战,韩军早已吓破了胆,纷纷溃逃,秦军乘胜追击,如此就完成了兵力少的一方反而屠杀起兵力多的一方的奇观,这绝对是名将才有的风采。

伊阙之战,秦军共斩首24万敌军,三国联军主帅公孙喜被抓住后砍头。白起占领了伊阙等五座城池,并趁韩国魏国举国气衰之际,白起果断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其实就已经把他个人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利用精准的判断,在最合适的时机采用最合适的举措,冷酷,理性,坚决。他有着名将普遍具备的优点——非常善于利用“气势”,敌方气势衰弱的时候,要果断出击,大举占领土地等要塞和物资资源,加强己方实力,而在敌方气势强盛的时候,绝不肯冒着失败的风险去搏命,而是坚决采取守势,静待敌方气势慢慢消耗和变化,转变成气衰的时候,就是我方大举出击之时。

可惜的是,秦昭襄王虽然对白起的大胜感到很满意,并且屡屡加封,然而他并不能明白白起为何获胜,这为将来两人的闹崩,埋下了伏笔。

预知后事如何,我们下次再讲讲白起其他几次非常精彩的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