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0空戰不如殲-11,但有自身優勢,過度貶低並不合適

近日,有關“金頭盔”競賽式考核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從“金頭盔”考核的結果來看,6頂“金頭盔”中的4頂花落裝備殲-11B的部隊,裝備殲-10B的2支部隊亦獲得“金頭盔”,而團隊合作的“金鷹杯”則被裝備殲-11B的部隊摘得。有人據此開始討論殲-11B相對於殲-10系列的優越性。不過事實上這類討論是有失偏頗的。

中國殲-10空戰不如殲-11,但有自身優勢,過度貶低並不合適

殲-11B部隊展現了重型機的空優能力

“金頭盔”競賽式考核的核心內容是空戰,參加比賽的包括殲-11A、殲-11B、殲-10A、殲-10B和蘇-30MKK,另外幾款新型戰鬥機,包括殲-10C、殲-16、蘇-35SK和殲-20由於正在進行改裝訓練並沒有參與競賽。很顯然的是,由於“金頭盔”競賽式考核的對抗性非常強,也是對飛行員技術與團隊協同的考驗,因此“金頭盔”競賽式考核受到了比他實際意義高得多的關注。但是我們應該清楚一點,空戰絕不是一支空軍的全部,空軍體系也並非是完全為了空戰而生的。

中國殲-10空戰不如殲-11,但有自身優勢,過度貶低並不合適

殲-11B與霹靂-12導彈

殲-11B的定位是重型空中優勢戰鬥機,而殲-10系列則是多用途中型戰鬥機,前者側重空中優勢,強調製空權的奪取和掌握,後者則肩負前線戰鬥機類似的使命,具有更顯著的對地打擊能力。重型戰鬥機的大平臺優勢導致其動力、載荷、傳感器等多方面空戰要素優於中型機和輕型機,這在F-15和F-16之間早有明確的檢驗。殲-10系列的定位在殲-10B/C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其改進的核心就是增加多任務能力。在“紅劍”系列體系演習中,殲-10B所扮演的防空壓制、近距支援、戰場遮斷等任務已多有公開。

中國殲-10空戰不如殲-11,但有自身優勢,過度貶低並不合適

殲-10有自己的定位

當然,對於殲-10系列和殲-11B這樣的三代機,想讓其挑戰四代機有點強人所難。不過中國空軍未來的作戰對手並不一定擁有大量四代機,三代機仍然可以應對大部分的作戰環境,而且還不像四代機那樣需要額外的機場設施進行特殊保養。再者,四代機的研製各國已經表現出大量的困難,除了美國擁有四代機的絕對優勢,中國的四代機開始小批量服役外,世界上僅有俄羅斯在真正地研製四代機蘇-57,其他國家更多的僅僅是提出項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四代機從服役到現在已經有12年,全球空軍機隊裝備規模僅有不足500架而三代機在12年時間內裝備數量早已數以千計。四代機裝備速度的放慢毫無疑問會延長三代機的使用壽命,因此三代機自身的價值依然很高。

中國殲-10空戰不如殲-11,但有自身優勢,過度貶低並不合適

高性能飛機很好,但普通戰機同樣有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