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1.93萬億元

□本報記者代玲玲

本報通訊員陳星華張麗媛

1.93萬億元!2018年山東外貿成績鼓舞人心。1月16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青島海關、濟南海關介紹,2018年山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1.9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7.7%,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民營企業的貢獻度超過60%,拉動作用更加突出。

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海關數據顯示,在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之際,山東外貿增長逆勢而上,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6萬億元,進口超過8700億元,均為歷史最高值。

青島海關巡視員邵白介紹,山東外貿出口在2011年站上8000億元臺階,2016年躍上9000億元臺階,2018年首次跨越1萬億元大關,實現歷史性突破。進口在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躍上8000億元高位,2015年增幅下滑後逐漸回升,2018年再次突破8000億元大關,並創歷史新高。

綜合海關數據,去年我省外貿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貿易伙伴“廣”。美國、歐盟、東盟、韓國和日本繼續保持前5大貿易市場地位,合計佔進出口總值的52%。新興市場多元化開拓進一步深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7.3%,其中,對俄羅斯和印度進出口分別增長24%和15.8%。

——質量效益“優”。主要體現在貿易方式、產品結構更加優化等方面。以貿易方式為例,2018年山東一般貿易進出口1.3萬億元,增長11.8%,佔進出口總值的67.4%,較2017年提高2.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佔比9.6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4339.3億元,下降8.4%,佔進出口總值的22.5%,比2017年降低4個百分點。

——增長動力“強”。去年,山東新興貿易業態進出口快速增長。其中,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增長39.2%,市場採購出口增長17%。

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超六成

外貿穩定增長,民營企業的貢獻不容忽視。2018年,山東民營企業進出口1.19萬億元,增長12.3%。民營企業進出口額佔進出口總值的61.7%,比2017年提高2.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佔比22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的外貿主導作用更加凸顯。

邵白介紹,從2013年開始,山東民營企業進出口的外貿佔比首次超過50%並保持穩步提升,在外貿進出口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2018年,山東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4.19萬家,比2017年增加10.9%。

從產品來看,民營企業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部分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1667.2億元,增長15.6%,佔民營企業出口總值的26%,勞動密集型產品、農產品出口則分別佔比23.3%、12.7%。大宗商品為民營企業進口主力商品。

良好的政策環境和便利化措施,吸引了更多民營企業參與到進出口貿易當中。去年,我省出臺了支持實體經濟45條、支持民營經濟35條等政策措施,海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服務民營企業“走出去”,積極打造“經認證的經營者”(AEO)示範點,目前,全省民營企業中已有89家高級認證企業,通過中國海關與國外海關之間的互認,可以享受當地海關提供的便利措施。

營商環境改善助力外貿增長

外貿發展,離不開政策環境的支持。

“改善山東口岸營商環境,是海關去年的重點工作。”邵白介紹,去年以來,山東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努力打造“審批事項少、通關成本低、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企業群眾獲得感強”的一流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根據《山東省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結合機構改革進程,梳理提出優化流程、壓縮時間、降低成本、通關服務保障、放管服改革等5個方面35項具體工作任務。

比如,在優化通關流程、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方面,推進智慧監管改革,打造智慧口岸,應用智能查驗設備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口岸物流數據鏈實時獲取、作業環節精簡壓縮,智能無人卡口100%自動放行,貨物提離時間縮短35%。目前,青島海關、濟南海關已順利完成“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三分之一”的工作目標。

2018年,山東外貿進出口有效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展望今年,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顧春太表示,我省外貿發展最大的隱憂還是來自外部環境。總體來看,“穩中提質”仍將是2019年外貿發展的題中之義。

“中央和山東圍繞穩外貿、穩外資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效果正在逐步顯現,為今年外貿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政策基礎。”顧春太認為,2019年,山東應把穩外貿政策做實做細,同時實施更加積極的市場多元化戰略,更加註重民營企業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