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京東唯品會Q2業績不達預期,1+1+1

8月16日,京東集團發佈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京東第二季度淨營收為12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2%,低於此前分析師預估的1229.1億元人民幣;以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京東Q2淨利潤為人民幣4.78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9.765億元人民幣下滑51.04%。京東預計,第三季度營收1045億-10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為25%-30%。這意味著,京東Q3營收增速將進一步收窄。

基於此,在8月16日美股中概股普遍反彈的情況下,京東股價盤前大跌超過7%,收盤價為31.97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21%。在最近5個交易日內,京東股價連續多次創下今年新低,市值蒸發近50億美元。

這已經是京東連續三個季度發佈財報後,因業績不達預期而使股價遭受重壓。不巧的是,京東重要的戰略伙伴騰訊和唯品會,也面臨著業績和用戶增長的壓力。三者之間的緊密合作,也未能破除純互聯網及純電商流量紅利見頂、用戶增速放緩的困境。

種種跡象表明,純電商走下坡路或已成為難以扭轉的趨勢。

京東多項業績指標不給力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京東便遭受來自GMV、營收、活躍用戶增速等多方面的壓力。其股價表現更是從年初的50.68美元,一路下跌至31.18美元,市值蒸發近四成。期間,僅在618前因谷歌入股迎來一波反彈。

這背後除了市場因素外,擺在投資者面前的是表面繁榮下京東的多項業績指標不力。

騰訊京東唯品會Q2業績不達預期,1+1+1

京東Q2財報顯示,京東二季度GMV為4374億元,同比增長30.45%,與一季度增速30.4%基本持平。看似業績穩健背後,京東Q2營收創下了上市以來最慢單季增長,第二季度京東營收1223億元人民幣,市場預估為1229.1億元,同比增長僅31.2%,較一季度33.1%的增速顯著下滑。

同時,京東第二季度淨商品銷售收入和淨服務收入增速雙雙放緩。2018年第一季度淨商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1.0%,淨服務收入同比增長60.0%;2018年第二季度淨商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9.4%,淨服務收入同比增長51.0%。

在盈利能力上,第二季度京東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為22.125億元,去年同期為2.870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4.781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9.76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達51.04%。調整後每ADS收益0.33元人民幣,低於市場預估0.7元人民幣。

在用戶方面,京東第二季度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長21%, 低於第一季度的27.6%。這是京東連續9個季度活躍用戶增速下降。

企業的投資價值取決於對未來的預期。京東GMV、營收、盈利能力、活躍用戶等核心指標,要麼增速停滯要麼增速放緩,對投資者而言一定不是一個樂觀的信號。

純線上借流量此路不通

面對純電商流量紅利不再的事實,京東此前大規模的開啟了"京x計劃",與今日頭條、網易、搜狐、360、百度、騰訊等一線互聯網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緩解流量增長之困。而實際上的效果,依然是京東活躍用戶增速的放緩。

騰訊京東唯品會Q2業績不達預期,1+1+1

京東面臨的問題,同樣在騰訊、唯品會這樣的深度戰略合作伙伴身上發生。就在本週,騰訊、唯品會相繼發佈第二季度財報。8月14日,唯品會發布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其第二季度總淨營收為人民幣207億元,同比增長18.4%。受每股收益未達市場預期,股價在週一的盤後交易中一度下滑逾10%。

唯品會也同樣面臨活躍用戶增速放緩的境況。數據顯示,唯品會第一季度總活躍用戶達到2660萬人,同比增長2%,低於去年同期的31.1%;第二季度總活躍用戶達到2980萬人,同比增長6%,低於去年同期的22%。

騰訊方面,其第二季度營收736.75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776.6億元;淨利潤179億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低於市場預期的193億元。這也是騰訊13年來首個季度利潤下滑。

此外,騰訊QQ月活躍用戶數為8.03億,同比下降5.5%,環比下降0.3%;QQ空間月活躍用戶數為5.48億,同比下降9.5%,環比下降2.5%;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為10.58億,同比增長9.9%,環比增長1.7%。與往年相比,微信的用戶增長已經明顯放緩。

目前,騰訊是京東第一大股東,持股18%。去年12月,騰訊、京東8.63億美元入股唯品會,分別持有後者7%和5.5%的股份。騰訊作為擁有超過10億用戶生態的流量帝國,將購物、錢包等重要入口分別開放給了京東、唯品會。儘管如此,活躍用戶增速下滑依然是京東、唯品會共同面臨的境況。

這也說明,在中國網民增速緩慢的背景下,純互聯網和純電商之間的互相導流效應依然難以逃出整體流量紅利見頂的大限。活躍用戶數的增長以及新客的獲取越來越難,已經不只是個別企業的困難,而是整個行業的共同的處境,已成為擺在純電商企業面前的一道生死難題。

進軍線下或是唯一出路

那麼,純互聯網電商企業未來該何去何從?

近年來,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已經意識到線上流量增量枯竭的問題,紛紛涉足新零售探索,將業務觸角伸至線下。也是基於此,京東將基於智能供應鏈、數據服務和門店科技等驅動的零售基礎設施建設,當成了推動京東未來業績增長的動力之一。

顯然,進軍線下將給純互聯網電商企業帶來極大不確定性。一方面,可以確定的是將不斷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往線下轉型的風險和成效有待市場檢驗。拿京東來講,2018第二季度京東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增加到了27.8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79.8%。研發上的持續高投入,必然也將進一步給盈利帶來較大壓力。

同時,京東並不具備線下零售業務的深厚積澱,要在線下找到一條經營可持續、用戶不斷增長的新通道,沒那麼簡單。而對騰訊和唯品會而言,它們幾乎沒有任何線下零售的根基。比如騰訊,也幾乎不太可能真正去做線下零售。

這對純電商企業來說,不亞於此前傳統企業廣泛面臨的互聯網轉型問題,現在是輪到傳統電商該轉型了。一定程度上,在互聯網流量紅利殆盡、國內零售環境並不樂觀的背景下,純電商已死並非危言聳聽。

有觀點認為,以線上線下融合為核心的場景互聯網,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的互聯網主流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