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前几天有位宝妈和超人哥哥聊天,话题还是老生常谈的“孩子调皮该不该打”。原来由于宝宝调皮不听话,这位宝妈第一次动手打了孩子。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前段时间,她带着儿子阳阳回到老家。邻里乡亲家有很多孩子带着阳阳一起玩,起初他还有些害羞,但是没多久,就被其他孩子的热情给感染了,也开始在屋外玩起来。

过了没多久,屋外的笑声突然没有了。她心里一急,立刻跑了出去,阳阳不见了!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这位可怜的母亲瞬间就被吓惨了,大脑飞速想出了无数种可能:孩子们呢?不会被拐了吧?去哪里了?该去哪里找?

她都快要急哭了,发动邻居一起去找孩子们。结果在屋后面不远的小溪边,发现了阳阳一行人的身影。

他们正在捉小鱼。阳阳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却站在最靠近溪水的位置。

怒气不可遏制的袭了上来,在看到冰冷湍急的溪流,与阳阳一身的泥巴之后,之前的紧张全部化为了愤怒。其他的孩子一个个被领回了家,可是阳阳还是要看水里的小鱼。在板着脸说了几遍回家,但是小家伙还是不动声色以后,这位母亲彻底爆发了,抓过阳阳,在他屁股上狠狠地拍了几下。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跑出来玩为什么不知道说一声?而且,妈妈说过多少遍!玩可以,但是要注意安全,马路上、河边不能去,玩水多危险,你知道妈妈刚才多担心吗?”

此刻的儿子哪还顾得了什么人身安全问题,直接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从他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挨过打,就连大声说话都没有过。这一次,这位妈妈是真的怒了。

那天晚上,阳阳依然气鼓鼓的不愿意搭理她,一直嚷嚷着这位宝妈是个坏妈妈。洗澡的时候,看着阳阳白白的皮肤上,红红的手指印格外清晰,眼睛也哭得像只委屈的小白兔,当妈的别提多心疼了。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好在道歉并给了一支棒棒糖、好说歹说了许久以后,阳阳终于原谅了她。

01

孩子没有强烈的是非观念,有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如果大人不对他进行教导,或者只是敷衍说几句,孩子不会记到心里去,下一次依旧会犯错。

无条件爱与适度管教并不矛盾,而是家庭教育赖以平衡发展的双翼。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我不提倡打孩子,甚至人为打孩子是不对的。但是当说教不起效果的时候,为了管教孩子我不反对适当的打孩子。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家长们对孩子爱过了头,管教很欠缺。形成一种“家长舍不得管,学校不敢管,最后等着法院和监狱来管”的畸形局面。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重担的。”

02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适度惩戒呢?

1.正面教育为主,不轻易动手

惩戒不要太频繁,这样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影响亲子关系,而且会失去震慑作用。不要轻易动手,选准时机搞一次,把功课做足,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2.涉及原则底线

像阳阳那样,没有通知妈妈就擅自做主去危险的小溪边玩。这不仅是擅自玩失踪,还是到危险的地方玩,让自己处在危险的地方。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家长就要严惩不贷,使孩子想起这事就犯怵,记住以后不会在犯。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3.惩戒手段多样化

可以打手板,打屁股,减免看动画片次数,不买玩具零食等。

公安部专家李玫瑾的做法是:把孩子放在卧室,让他哭个够。一直陪着但不作反应,既避免孩子出现危险和心理阴影,又要让他为错误买单。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4.就事论事,一码归一码

不算旧账,不进行人格侮辱和情感攻击。告诉孩子,父母对你的爱不会变。但这件事,你做错了,按规定必须受罚。

5.明确规定,不胡打乱锤

相关事情明确做出规定,包括如何做、违反之后如何惩罚。订立规则时,全家一起讨论,孩子认可,并且家长提醒警示不管用后,再行惩戒。

6.惩戒后及时疏导

打完后及时安慰,告诉孩子,父母还是爱你的。让断裂的亲子关系,在经历暴风雨后,重新连接,而不是打完将孩子弃之一边。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7.四种情况下不打孩子

家长内心充满负面情绪一定不打;

弄不清事情原委不轻易打;

孩子由于不懂不会不熟练犯错不能打;

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事情万万不打。

要师出有名,准确恰当,避免应激反应。

8.打孩子并不是为了出气

惩戒重在警示教育,要在清醒理性的氛围中进行。禁止一言不合怒火中烧,让惩戒成为家长泄愤撒气的借口,或者渣家长逞凶施暴的理由。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最后,打孩子只是迫于无奈之下的最后一个办法,能不打孩子最好还是不要打孩子。在打骂孩子之前,先冷静一下,忍住、忍住一定要忍住。让孩子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找到合理的批判、惩罚孩子的方式,正确有耐心的引导孩子。

03

最近,《中国教育报》介绍了四川大竹县二小“戒尺进教室”的做法,在广大师生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

话说打孩子:我有“八项注意”,你有几条高见?

一位家长在致孩子的信中说:“好的教育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愿你遇到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宝妈们要知道,打孩子不是情绪的发泄,更不是征服孩子的手段。对孩子的“打”更确切来说是确立家庭规矩的方式。

各位家长们,你们有没有动手打过孩子呢?打完孩子后你们是怎么处理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的呢?下方评论区告诉超人哥哥你的高招吧!


私信回复超人哥哥“礼包”,我们将会为您送上50元玩具租赁体验卡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