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艦巨炮時代,火炮口徑和戰艦噸位的匹配關係是什麼?

自立124


毫無疑問,艦炮口徑與戰艦噸位有密切關係,因為戰艦就是圍著這幾根大管子設計的嘛。但並不是“多大噸位用多大火炮”這種簡單的比例關係。

以戰列艦為例,追求的目標是火力、防護、速度的平衡。在一定噸位下,這三個指標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啥都不想舍,那隻能放大噸位了。

火力配置太高,會影響防護和航速,後坐力太大導致艦體不穩,射擊精度偏低,打不準的炮又有什麼用呢?有時候寧可火力稍小點也不要超標,裝甲要能抵禦自己的主炮一輪齊射,速度越快越好。

火力超標的典型就是日本的“扶桑”號戰列艦。原本想造一艘完美的超無畏戰列艦,標準排水量29326噸,但對火力的盲目追求,使它在205.1米長的艦體上安裝了6座雙聯裝356毫米(14英寸)火炮,佔據了60%的甲板空間!而一般的戰列艦才3~4座主炮塔,8~10門炮。

炮塔過多使主裝甲帶延伸過長,噸位增加,機動性變差,“扶桑”號最大航速只有23節,裝甲12英寸,性能大大降低,彈藥庫佈局也不合理。開火時煙霧影響觀測,衝擊波威脅上層建築。最後“扶桑”號被魚雷擊中,引發彈藥庫爆炸,斷成兩截沉沒。

所以,火力相對噸位過大也不是好事。

當然,小船扛大炮的情況也有,只不過在特定的戰場使用,不像主力艦用途廣泛。

比如二戰時英國首相邱吉爾下令建造的“羅伯茲”級淺水重炮艦↑。它的噸位就不大,標準排水量7900噸,長97.5米,卻扛了2門381毫米(15英寸)“Mark-I”型火炮。口徑比主力戰列艦喬治五世的356毫米(14英寸)還要大,比很多重巡洋艦的203毫米(8英寸)主炮也大。

小船扛重炮,就要犧牲裝甲或速度,淺水重炮艦通常航速很慢,吃水淺,只能近岸航行,不能跟隨艦隊遠洋作戰。“羅伯茲”號的裝甲還不錯,但航速就太低了,只有12節。

它對陸火力支援很好,諾曼底登陸時,“羅伯茲”號發射了692枚381毫米炮彈,打的德軍人仰馬翻,為盟軍登陸做出巨大貢獻。

還有更出格的是早期的“蚊炮船”↑,排水量只有幾百噸,卻有一門380毫米口徑火炮。這樣的船就別要求什麼裝甲、速度了,連海都出不了,只能在海岸附近移動當炮臺使用。

大艦扛小炮的情況不多,因為大艦能力強。但在條約艦時代,因為對主力戰艦的排水量、口徑有約束,所以“喬治五世”戰列艦排水量35000噸,只安裝了10門14英寸火炮。

美國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原本也是14英寸火炮,後來看到日本退出條約換上大炮,才急忙改成16英寸大炮,只是船體來不及改了。

常言道:百年海軍。海軍建設與國家戰略密切相關,戰艦的設計主要看需求。每個國家情況不同,對戰艦的追求也不同。

比如英國,它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走到哪兒都能補給,所以戰艦的油料、食品儲存空間較小,省下來的噸位用在火炮和裝甲上。

美國軍艦要過巴拿馬運河,所以艦體寬度不能超過33米。

德國人覺得與英國海軍實力相差太大,正面對決勝毫無勝算,所以戰艦追求高航速,能打就打,打不過就跑。同時要求打得準、打的狠,“俾斯麥”號艦體寬,射擊穩定性好,8門15英寸艦炮五輪齊射就幹掉“胡德”號。惱羞成怒的英國人調集42艘戰艦,圍追堵截才將它擊沉。

日本海軍的思路就是戰列艦對決,所以建造大和、武藏鉅艦,火力、裝甲、航速一個都不想舍。火炮越大越多,後坐力就越大,為了保持穩定性,船體就越寬,阻力增加又要增加動力,艦體變長,噸位也就相應放大,最後噸位堆到了69000噸。

所以火炮跟噸位之間是有關係的,但不是唯一關係,也不是比例關係,是火力、防護、速度三者之間的平衡,取決於各國的戰略需求。


和風漫談


火力、機動、防禦的平衡是衡量一件武器是否優秀的標準,不過軍艦的設計並不是火力、機動、防禦三大屬性簡單的加法運算,而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終極平衡設計。就比如說胡德號本身的火力、機動、防禦性能都基本符合一衡量的標準,但是在實戰當中不也一樣鬼使神差、陰差陽錯的中了一發炮彈而導致殉爆沉沒嗎?

美國在一戰之後在軍艦設計上提出了重點防禦理論,也就是在軍艦的炮塔、動力系統、指揮系統上佈置厚重的裝甲防護,所以軍艦的噸位並不是只給炮塔而已,動力系統以及指揮體統的防護也得佔據一大部分噸位,而且油箱載油設備。其中的武器裝備包括了火炮魚雷,電力裝置,航空,觀瞄設備等。



所以為了平衡防禦與火力的關係,一般為了安全軍艦火炮的總重量不會超過軍艦總排水量的10%,當然也有的軍艦為了追求火力而盲目增加軍艦火炮,但是這樣火炮佔據軍艦太大的空間也就導致了防禦能力的下降,而這一方面代表就是英國製造的阿金庫爾號戰列艦(7座炮塔)和扶桑、伊勢級戰列艦。


其實美國的主炮炮塔數量有時也不少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一座炮塔至少上千噸,開炮時的後坐力要上萬噸來吸收。才不影響軍艦正常航行。

一輛坦克50噸,100毫米火炮射擊時車身會受到影響。200毫米火炮射擊要想不受影響,按照立方關係,怎麼也要四五百噸。

300毫米火炮需要1000~1500噸的炮塔,10門炮的無畏艦要1.5萬噸排水量。

400毫米火炮需要5000噸,9門16英寸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就需要4.5萬噸的排水量。


天明遙遙山海關


沒啥關係,一萬出頭排水量的斯佩伯爵能扛283的炮,比他大好幾千噸的希爾薇只有203的炮,8千多噸的最上有203的炮,一萬多噸的克利夫蘭、貝爾法斯特只有152的炮,另外還有滿載排水量一萬多噸的驅逐艦隻有一門單管130炮!


我也呵呵1


一般沒有關係,但是,口徑越大的火炮,其炮塔越重,如果戰艦噸位很小,無法容納和搭載炮塔,所以,必須符合比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