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潮為何提前了?

農民工返鄉潮提前,具體表現在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增速下降及收入增速下滑兩方面。

農民工返鄉潮為何提前了?

11月生產、消費均創新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趣的是,儘管經濟下行,但城鎮調查失業率卻表現堅挺,與之並存是媒體報導農民工返鄉潮提前。數據感知與現實感知再次背離,對此本文就這一現象進行分析。

農民工返鄉潮為何提前?

2018年4月,國家統計局首次正式公佈調查失業率數據,這一數據成為判定我國就業形勢的重要指標。自7月以來,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由5.1%下降至4.8%;即使剔除季節性因素,城鎮調查失業率同比平穩下降,表明就業形勢有所好轉。但需要關注的是,從PMI從業人員指標觀察,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從業人員自8月以來均出現明顯回落,表明當前就業環境有所收緊。由此,失業指標和PMI從業人員指數向市場傳遞相左的信息,這些信息背離說明了什麼?

我們認為,城鎮調查失業率與PMI從業人員指數背離或折射當前就業困難主要集中在農村就業問題方面。具體而言,根據寧吉喆,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通過樣本推算總體,調查抽樣方案設計科學,採用了分層兩階段概率抽樣方法(PPS),並綜合考慮各地區人口規模和居民城鄉結構。全國每月調查約12萬戶,涵蓋家庭戶和集體戶,調查樣本代表性強,樣本覆蓋我國所有市(地、州、盟)和約1800個縣(市、區、旗)。由此可知,城鎮調查失業率主要統計的城鎮就業,並未統計農村就業。製造業PMI從業人員指目前主要生產經營人員的數量,非製造業從業人員則是指在企業工作並取得工資或其他形式勞動報酬的人員。由此PMI從業人員則主要以企業為調查對象,其涵蓋的就業人員即可能是城鎮人口亦可能是外來務工者,而在低端製造業中又以農民工為主。這就可能導致一種現象,即當城鎮就業機會趨緊,農民工返鄉增加時,即會出現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及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從業人員下降並存。那麼,農民工就業狀況如何?

第一,從農民工就業狀況看,當城鎮就業機會較多時,通常吸引農民工進城務工;而當城鎮就業就會減少時,農名工進城務工意願也將下降。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以來,我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人數同比增速不斷下降。

其次,農民工就業下降的另一個表現則為收入增速下降。具體而言,第三季度農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速較第二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至7.5%,這一收入的下滑或伴隨製造業、建築業吸納就業規模下降而下降。具體而言,從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就業行業結構觀察,2017年分別有25%和33%的農民工流入製造業和建築業,參見圖表4。這意味著,農民工的就業與收入將直接掛鉤於製造業和建築業的發展。

農民工返鄉潮為何提前了?

一方面,從製造業觀察,短期來看,貿易戰催生搶生產、搶出口行為,企業生產活動因訂單真空期而提前放緩,由此導致部分企業春假提前。長期來看,產業轉型升級使低端製造業流出,其吸納低端製造業的能力降低或使農民工就業下降。具體表現在全部就業人員平均人數下降最為明顯的行業中,主要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受供給側改革及環保影響較為明顯的行業,如黑色採選、有色採選、油氣開採等;第二類則為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如紡織服裝、皮革、木材、印刷及農副加工等行業。從就業分層看,這兩類行業就業下降,擠出的就業多以低技術勞動力為主。

另一方面,從建築業觀察,伴隨房地產投資及基建投資冷卻,建築業吸納農民工就業能力下降。具體而言,建築業從業人員與剔除土地購置費後的房地產投資走勢較為一致,1-11月剔除土地購置費後,房地產投資同比下滑3.7%,連續9個月負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走弱直接影響建築業從業人員,參見圖表6。需要注意的是,基建投資回暖或部分承接房地產投資下滑擠出的農民工就業。

農民工返鄉潮提前後?

根據以上分析,建築業及製造業對低技術勞動力用工需求下降,農民工返鄉潮提前出現。那麼,農民工返鄉潮後,對我國經濟又有哪些影響?

第一,從消費看, 2018年1-11月,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比為14.4%,較2017年上升0.2個百分點。顯而易見,自2011年以來,鄉村消費佔比不斷提升,參見圖表7。這意味著,伴隨鄉村消費佔比提升,農民工下消費群體對消費的貢獻在上升。但農民工返鄉潮或意味著收入下降,進而施壓我國消費。

第二,從物價看,農民工返鄉或推升低端勞動力成本的家庭服務及加工維修服務價格,繼而進一步推升物價。短期來看,農民工提前返鄉或使城市家庭服務及加工維修服務價格上漲。數據顯示,伴隨大量農民工湧入家政服務市場,其勞動力供給逐漸與家庭服務價格匹配,即當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下降時,家庭服務價格上漲,參見圖表8。

綜上,農民工返鄉潮可視為經濟增長的晴雨表,其提前或折射當前城鎮吸納農民工就業空間正在下降,而這種下降主要受國內經濟下行及產業結構升級共同影響。在農民工返鄉潮出現後,農民工可支配收入下降或影響鄉村消費,進而拖累全國消費。同時,農民工供給減少或使低端勞動力成本密集型行業價格推升,進而推升物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