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創新成果紀實:用創新打破技術壁壘|高校科技40年

——南京大學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創新成果紀實

背景介紹: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是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支撐源材料,是半導體照明(LED)產業鏈的源頭材料;由於其准入壁壘較高,在全球範國內,能達到量產出貨水平的公司屈指可數;南大光電是國內第一家實現MO源全系列產業化生產的企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改革開放從農村向城市不斷推進,中國的第一代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家紛紛上路,自此以後,許多當今赫赫有名的IT公司依次誕生。1984年柳傳志下海經商,創辦了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這便是民族品牌“聯想”的前身;1986年北京大學創辦方正集團,以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起家起家;1987年華為創立於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1993年在北京電子管廠的基礎上,2600多名員工自籌基金,創立了京東方等等。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逐步發展,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大國。

南京大學創新成果紀實:用創新打破技術壁壘|高校科技40年

儘管國內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如此迅速,但是許多核心技術仍未能掌握。電子信息技術的核心是半導體材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產生與發展更是一場革命,由於其優異的電學、光學和磁學等性能,將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向更高的頻率、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噪音和更大的功率發展。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是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支撐源材料,是半導體照明(LED)產業鏈的源頭材料,更是現在火熱的第三代半導體的主要源材料。從全球市場來看,MO源主要的應用領域是移動設備的背光源、液晶顯示器背光源、液晶大屏幕背光源、半導體激光器及航天高效太陽能電池等高端軍品技術領域、信號燈、汽車照明和半導體照明等光電子技術領域,隨著第三代半導體的崛起,MO源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在5G通信芯片、功率器件和人臉識別(Vcsel技術)等方面將會大展宏圖。20世紀80年代,美國、日本、英國等先後開發出了60多種MO源,並實現了產業化;由於MO源在化合物半導體和航天領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發達國家出於政治考慮併為了保持技術優勢,對MO源產品的出口嚴厲限制。為了打破國外在MO源領域的壟斷,保障我國半導體產業的順利發展,我國自“七五”開始便將MO源的研製列入了863計劃及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並逐漸進入產業化。

南京大學創新成果紀實:用創新打破技術壁壘|高校科技40年

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南京大學研製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材料,並在高純金屬有機材料的合成、純化、分析、灌裝等關鍵核心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1997年原國家科委批准在南京大學成立“國家863計劃新材料MO源研究開發中心”,成為我國MO源研製唯一國家級研發基地。2000年該技術開始進行成果轉化,以技術無形資產入股成立江蘇南大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大光電”),MO源主流產品開始規模化生產。經過十二年的艱苦創業,南大光電於2012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目前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40%以上,此外,南大光電的產品還進入了德國、日本、美國、韓國等世界主流市場,成為世界四大主要供應商之一,創造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由於陶氏化學的退出和我國LED製造大國的確立,南大光電將抓住機遇,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望成為這一領域世界性的主導供應商。

南京大學MO源的成功產業化,徹底打破西方在這一重要光電子原料領域的壟斷地位,解決了國內化合物半導體重要原材料-MO源長期依賴進口,並以高價購買的局面,我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再仰人鼻息,特別是航天、國防等領域將不再受制於人,它支撐了我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尤其半導體照明LED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我國的國防、航天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帶來深遠的社會效益並給整個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本文作者: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袁玉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