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一部励志电影,扼杀诗意的教育!

《死亡诗社》,又译为春风化雨;暴雨骄阳,是由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罗伯特·肖恩·莱纳德主演的一部励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

回顾我的整个学生时代,还真没有遇到过一位基丁般的老师。初中时期的老师常对我们说:等你们顺利进入高中,一切就好了。高中时期的老师常对我们说:等你们熬过高中,上了大学就好了。直到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一切也都没有就"好"了。大一时在英美影视鉴赏课上第一次看《死亡诗社》的电影,当时的感受也不过是,原来美国也有这样在应试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啊。原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啊。

但我从不认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丧失掉追寻诗意生活的能力。整个故事中,我最欣赏的是托德。从最初的怯懦紧张,到后来的勇敢坚强,似乎在忽然间就长大成熟了,成为了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超越原来的自己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他能战胜自己,有基丁老师的启发与感染,更有他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即便没有遇见基丁老师,也会有另外一个人,或者另外一件事来升华他的内心。

身边有很多活得自在的人,活得自在并非是不受束缚,而是活得真实,在大千世界里找准自己的那方天地,不抱怨,不苛求,依凭自己的能力活得自信洒脱。有大学上到一半休学一年去印度和东欧做志愿者,沿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感谢那一路的美好;有一路奔腾可以叱咤风云的金融才女,转头投奔艺术,从心做起;也有舍弃安稳生活、云游大江南北;也有绚烂过后,重归平淡,安然做起教书匠。人生原本就有着各种可能性,好与不好,动荡与安宁,在乎自己个人的感受。无论如何,都值得用这短暂的一辈子去好好体验。生在这天地间,谁能不受束缚,谁能没有那"不得已"与"不如意",谁能有那完完全全的自由?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总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总有不为人知的挣扎。同时,谁也无法预料在这段人生路途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景,而刹那的相遇之后又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充满情节的书本,总是从一半开始。人就是在这般披荆斩棘,这般与世界的周旋,这般对未来的期待中成长的。或许能这样觉悟了,就不会有尼尔的悲剧了。

我们不会忘记生活中的那些美好,就像那些诗句一样熠熠闪光,"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每一年既是一个快要破灭的梦,也是一个将要来临的新生"。而诗意不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存在于生活中,等待着善感的心灵去捕捉。"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即便没有人为我在黄昏的窗边念上那么一首诗,我自己也可以在晨曦的窗边给自己念上一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