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一部勵志電影,扼殺詩意的教育!

《死亡詩社》,又譯為春風化雨;暴雨驕陽,是由羅賓·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羅伯特·肖恩·萊納德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

回顧我的整個學生時代,還真沒有遇到過一位基丁般的老師。初中時期的老師常對我們說:等你們順利進入高中,一切就好了。高中時期的老師常對我們說:等你們熬過高中,上了大學就好了。直到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一切也都沒有就"好"了。大一時在英美影視鑑賞課上第一次看《死亡詩社》的電影,當時的感受也不過是,原來美國也有這樣在應試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啊。原來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啊。

但我從不認為,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喪失掉追尋詩意生活的能力。整個故事中,我最欣賞的是託德。從最初的怯懦緊張,到後來的勇敢堅強,似乎在忽然間就長大成熟了,成為了一個內心強大的人。超越原來的自己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他能戰勝自己,有基丁老師的啟發與感染,更有他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即便沒有遇見基丁老師,也會有另外一個人,或者另外一件事來昇華他的內心。

身邊有很多活得自在的人,活得自在並非是不受束縛,而是活得真實,在大千世界裡找準自己的那方天地,不抱怨,不苛求,依憑自己的能力活得自信灑脫。有大學上到一半休學一年去印度和東歐做志願者,沿途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感謝那一路的美好;有一路奔騰可以叱吒風雲的金融才女,轉頭投奔藝術,從心做起;也有捨棄安穩生活、雲遊大江南北;也有絢爛過後,重歸平淡,安然做起教書匠。人生原本就有著各種可能性,好與不好,動盪與安寧,在乎自己個人的感受。無論如何,都值得用這短暫的一輩子去好好體驗。生在這天地間,誰能不受束縛,誰能沒有那"不得已"與"不如意",誰能有那完完全全的自由?不管選擇什麼樣的道路,總會付出相應的代價,也總有不為人知的掙扎。同時,誰也無法預料在這段人生路途上,會遇到什麼樣的風景,而剎那的相遇之後又會給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充滿情節的書本,總是從一半開始。人就是在這般披荊斬棘,這般與世界的周旋,這般對未來的期待中成長的。或許能這樣覺悟了,就不會有尼爾的悲劇了。

我們不會忘記生活中的那些美好,就像那些詩句一樣熠熠閃光,"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華","每一年既是一個快要破滅的夢,也是一個將要來臨的新生"。而詩意不僅存在於書本中,更存在於生活中,等待著善感的心靈去捕捉。"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即便沒有人為我在黃昏的窗邊念上那麼一首詩,我自己也可以在晨曦的窗邊給自己念上一首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