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熱情和夢想——《死亡詩社》觀後感

一、壓抑和沉痛

美國電影《死亡詩社》之後,我有一種既壓抑又有痛快的那種感覺。

壓抑的是,想要活出生命的熱情,並不容易,電影中的尼爾這個主人公,這個17歲的孩子,為了自己的熱愛的演藝夢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痛快的事,即便是基廷老師被學校驅逐,因為他為要為尼爾自殺的事情負責,可是還是有那麼多的學生願意站出來力挺基廷老師,他們對基廷老師念出了,費特曼寫給林肯的詩,oh,船長我的船長,看著那些居高臨下的站在高高的,桌子上的孩子們,我的心裡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

並且,因為這種痛快有之前的尼爾的悲劇鋪墊,所以,這種痛快顯得更加的淋漓盡致。可是這種淋漓盡致,未免帶著那種鮮血淋漓的感覺。

並且,我知道,可能大部分人都像盧梭說的,他們活在平靜的絕望中。那才是最為可悲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生活中,缺乏了夢想,缺乏了為實現夢想而具備的熱情,而這種熱情足以讓整個人的生命得到昇華。

、尼爾為什麼自殺?

作為一個外向開朗熱情具有領導力的人,尼爾的自殺頗為讓人感覺意外。

在全劇中,他是一個性格最為鮮明的人,他用自己的外向開朗征服了託德這個最內向同學的心,並且讓託德成為第一個站起來反抗學校的人——他是所有人的當之無愧領導者,可是,他卻不敢對抗自己的父親,壓抑著自己的愛好,最終選擇了放棄生命。

他是這個死亡詩社的發起人,他也最先感受並及時響應基廷老師的那種熱情,他是最具有領導力和熱情的人,可是,在父母的強力壓制之下,他的熱情還是迅速的枯萎了,為什麼呢?我不禁要問。

其實答案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就是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壓在了孩子的身上。而這些期望必須要孩子放棄他自己的夢想,只能活在父母的期望當中。

但這種期望的壓力太大了,即便是充滿活力具備領導者素質的尼爾,也無法承受這種來自父母的巨大壓力。

這個壓力不僅奪去了尼爾的夢想,甚至還扼殺著他的熱情,當我看到尼爾心如死灰的看著窗外的風雪,我感受到了尼爾的心碎。

而這一切,都拜父母所賜。父母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這麼做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你不能辜負我。

活出生命的熱情和夢想——《死亡詩社》觀後感


我們知道,尼爾在這個時候他是沒有抵抗能力的。我看到在父親嚴厲眼神和咄咄逼人的態度之下,開朗外向的尼爾拼命的壓抑住了自己的情感。

我知道這種感覺,我非常的熟悉這個拼命的壓抑自己的感覺。因為。父母對孩子的不合理的期望,我也曾經經歷過,那是一種讓人窒息的壓力。

而這種壓力。是很多孩子無法承受的重量。很多父母不懂得自己說的話,對孩子有多麼大的殺傷力。

所以他們選擇肆無忌憚的發洩自己的憤怒。把自己的壓力壓在孩子的身上,卻根本不去考慮這份壓力,可能會讓孩子會給孩子帶來滅頂之災。

我曾經討論過我的原生家庭,我父親也是一個非常暴躁的、經常否定我的感覺的的一言堂,他甚至讓我長期的感受到自己生命根本沒有價值。他讓我長期壓抑自己的感受,他讓我成了一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不管做什麼,總是感覺有一種聲音是在旁邊指責我,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總覺得有什麼更好的事情自己沒有去做。這一切都是拜父親所賜。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說熱情,那是可望不可求的,我懷疑,尼爾平時和同學們在一起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可能是一種被壓抑後的反彈——因為根本他都活在自己的困惑中。

而對於尼爾來說,當他獨自去承受父母的這種生命不可承受的重量。對於剛強的尼爾來說,這是自己的底線,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不能容忍自己活在平靜的絕望中,所以他選擇了最幹練的方式吞槍自殺。

這樣的例子在現代社會也屢見不鮮,像去年在上海,一個高架橋有一個17歲的男生,也是因為和父母吵架,直接從高架橋上面跳了下來,當場身亡,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母親否定孩子的存在價值。指責孩子的。拼命的指責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沒有一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感受到自己的熱情已經被否定,被剝奪,所以他們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直面父母這樣的壓力。

可是即便是在你有自殺之後,他們的父母也不認為這個事情是跟他們有關係,他們還在找替罪羊。

他們把基廷老師當成了那個替罪羊,他們認為是基廷老師煽動了孩子的背叛和自殺。

他們認為是基廷老師鼓動孩子,擺脫了他們給尼爾也準備的那些所謂的康莊大道,考上醫學院當醫生,這個是在他們眼中是最佳選擇,也是他們找一位你也設定好的道路,可是基廷老師居然敢煽動他,煽動他們的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讓他去演戲。在他們看來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正是因為基廷老師,讓尼爾脫離了他們給孩子規定的那個軌道,最終讓孩子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一個激發孩子生命熱情的導師,變成了為孩子的自殺負責任的替罪羊,這難道不是現實的一個悲劇嗎?

3、人生要為夢想而活嗎?

尼爾是一個勇敢的人,他用生命的代價,宣告了他自己對夢想的熱情嚮往,儘管是以這樣的一種悲壯的方式。在我看來,至少他超越了大部分人,那些活在平靜的絕望中的人。

就好像小米的雷軍說的,一個人,多少還是有夢想的,萬一夢想要是實現了呢?

在我看來,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他一定帶著自己與生俱來的熱情和夢想,悲哀的是,隨著他的成長,這個夢想個熱情卻漸行漸遠。

4、給予父母的啟示。

實際上對於所有的父母來說,我們不一定要當一個事後後悔的可憐蟲。他們完全可以從這出悲劇中得到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其實要做的很簡單,就是像基廷老師那樣,釋放孩子的生命中的熱情,激發他們的夢想,儘管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還是有特例的,比如說像尼克斯,他一見鍾情的愛上了那個有已經有男朋友已經訂婚的女生,但是他依然勇敢的去追求,雖然被這個女生的男朋友打得頭破血流的。

但是,他聽從自己內心的熱情,最終如願以償。假如說。他還是像大部分人那樣活在平靜的絕望中,那麼他可能。就就此放過,自己可能一輩子就這樣子用用露露活在沒有夢想的生活中。

實際上父母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給予孩子一個明確的未來,我們給他設定好的道路。不如讓孩子保有對生命的熱情。對人生意義的獨立思考,願意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

可能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自己就是這樣子渾渾噩噩,庸庸碌碌的過了一輩子。所以他們是活在沒有熱情中,所以要他們給予孩子自由和熱情,那時候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也是《死亡詩社》的意義,他給父母敲響了一個警鐘,他告訴父母們。雖然你為孩子設計的一條似乎很完美的道路,雖然你似乎全心的愛著孩子,但是當你不尊重孩子的願望,不給予孩子生命的自由,不願意給他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甚至扼殺他的自由和熱情,最終讓他的生命之火熄滅的時候。那可能也是父母毀滅這個孩子的時候。

我看到過太多這樣的例子。父母永遠要贏了孩子,結果孩子只能當人生的輸家,走上不歸路。

很大一部分人是活在沒有夢想的絕望裡面,只有極少數人才有勇氣去突破自己。從這個意義上面來講,這也是家庭教育為什麼有它重大意義的地方,因為它可以讓人釋放自己的生命熱情,讓他對生命有了熱情,他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的時候,那麼這種熱情將貫穿他整個的生命。而這些,可能才是生命最大的意義。

尊重孩子的夢想,給予孩子實現夢想的自由和熱情。當孩子成長路上的神助攻,這是每個父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我是南星學生教育中心林老師

每日原創家庭教育文章第二年第372篇

2020.3.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