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徐悲鸿先生的抗日书画

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1928至1930年,日寇入侵,蒋介石妥协不抵抗,许多人媚敌求荣之时。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他歌颂了宁死不屈的精神,歌颂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多难兴邦——徐悲鸿先生的抗日书画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徐悲鸿先生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在祖国陷入危难之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在1939年携带着千余幅作品到达新加坡举办展览,并为抗日战争筹集善款振臂高呼,这次书画义卖轰动一时,在当时的南阳传为佳话。拍卖会中义卖作品多达150幅,为战争筹集到了一万五千多元善款。

1940年徐悲鸿创作了《愚公移山》。其构思,和“七大”闭幕词中毛主席说的“要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相信全国人民坚忍不拔,坚持抗战,敌人是一定会被打败的……”是一致的,也表现出了人定胜天的精神。

多难兴邦——徐悲鸿先生的抗日书画

徐悲鸿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同样体现在下图《行书四言》中,徐悲鸿先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抗战必胜的信念!请欣赏。

多难兴邦——徐悲鸿先生的抗日书画

多难兴邦——徐悲鸿先生的抗日书画

上联释文:“明耻教战。华度先生惠正。”

下联释文:“多难兴邦。卅二年岁始悲鸿客贵阳。”

钤“徐悲鸿”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