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加油”感受华夏文字的力量,多难兴邦,爱我中华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最近,日本捐赠物资上写的这些诗句火了,从而引发了网友们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热潮。

2020年开头虽然有点难, 但是在患难中, 我们也见证友谊,遇见感动。也这才发现:汉语原来这么美。

其实,先不论那些美丽的诗句,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句简单直白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每次听到有人说出口的时候,我们总会感觉有一股热流,迸发出感动的澎湃的力量,在不知不觉汇聚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无比强大的凝聚力,让人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这就是我想说的,文字的力量。

从“武汉加油”感受华夏文字的力量,多难兴邦,爱我中华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作为娱乐领域写作者,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曾为了写文看过很多的影视剧,每次看影视剧,我总会被片子中的某句台词所打动。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读书时候从书上读到的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简短也最有力。

这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

那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少年周恩来,就有了如此远大的志向。他后来也确实做到了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奋斗!同时,这句话也激励着多少后来人!

从“武汉加油”感受华夏文字的力量,多难兴邦,爱我中华


几乎所有的古文明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以前的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都已经被放到博物馆里去了。而我们的祖先一路削繁就简,使中国汉字延绵至今,不曾中断。汉字,作为华夏自诞生以来,可谓最伟大的原创,它潜移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华夏进步的道路上,建设了一座又一座无言的丰碑!

就像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我觉得学医是救不了中国人的”。在那样纷乱的时代,他深深体会到,治病救人救不了国,也无法让国家变强,只有用文字,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和态度,才能改变国家的运势,只有记录下时代的烙印,才能让后人有所觉醒。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志士同周总理一样,立下了报国之志。在古代,名人岳飞,背上刻上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诉说了少年的情怀。在近代,有伟人周恩来总理和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为救国树立了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这些爱国志士都毅然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这些文字,有一种信仰的力量,所有的字句,都会有一种爱国的回想

从“武汉加油”感受华夏文字的力量,多难兴邦,爱我中华

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的10月1日,一个伟人的声音震荡寰宇,响彻天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时候的文字不仅有一种庄严神圣的仪式感,更有一种无穷的新力量,这个“新”,不仅在于国号之新、山河之新,更在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气象之新,更标志着中华民族迈向了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从“武汉加油”感受华夏文字的力量,多难兴邦,爱我中华

在此之前,无数中华儿女流血牺牲,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着祖国的身躯,护卫左右,不离不弃,最终将引发燎原之火的五颗红星,镶嵌在血与火交织的版图上。从此,五星红旗在中华大地上迎风飘扬。

70年来,新中国不容易:从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政治孤立、外交压迫、经贸摩擦,到地震洪水的严峻考验、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新中国经历了太多的风吹雨打,跨越了太多的艰难险阻,也见证了太多无私奉献的中国人。

一路走来,70年前的中国人,一定无法想象,如今的神州大地,在短短一分钟时间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连那时的毛泽东主席也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历经70年艰苦奋斗,70年峥嵘岁月,今天的中国以近乎飞跃式的速度在前行,早已今非昔比。

铭记历史,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从“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到“迈入新时代”的自信,中华民族凝聚起的澎湃伟力光从文字就可见一斑。

从“武汉加油”感受华夏文字的力量,多难兴邦,爱我中华

3、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路走来,其实当代中国一路跋山涉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雄史、精神史,是几代青年人的青春,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的勇敢创新,勇于作为,共铸中国梦!

而2020年的春天,来得颇不宁静。一场病毒,让每个城市经受着严峻的挑战,而在武汉,这个冬天过得尤其艰难。

因为这次疫情,我不仅仅认识了出生于医学世家、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曾在英国进修的院士钟南山,而且认识了从赤脚医生,一路苦读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的李兰娟和“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

而且我还在看了《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后,认识了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那个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香港和美国进修,成为博士后的医学学霸。

还通过看新闻认识了,那些为了救人把自己包裹成粽子一般的医护人员,怎么用专业知识和牺牲奉献,将疫情拦截在医院里,将我们隔离在安全中。

面对疫情,不管是白衣天使,抑或是一个农民,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疫’一线,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总之,太多太多人,疫情当前,逆行而上,扶危渡厄,侠者担当,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从“武汉加油”感受华夏文字的力量,多难兴邦,爱我中华

经历过这个冬春之交的人,会明白“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这几个简单的词,有多惊心动魄;会体会三餐四季的日常生活,有多美好,会深切感受到“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和分量有多重!这些词的词汇虽直白,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实文字本身并不自带力量,但文字作为意义的载体,承载了可以磕碰出思想火花的燧石,必定会对阅读者产生作用从而显示出其威力,以上这些文字的力量即信仰的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秘密所在,还是希望的火炬,燃烧在中国人心里。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最后,送一句鲁迅先生说的话给大家:“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从“武汉加油”感受华夏文字的力量,多难兴邦,爱我中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