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天财经:加多宝的上位与失手(上)

加多宝一开始有着优秀的产品(营销)定位。

早年,王老吉的定位,更像是「药茶」,并非如可乐一般是「餐桌饮料」或者「即饮饮料」,带着一些「去火功能」的色彩。王老吉的尴尬角色在于,市场不知道它究竟是一个去火的药,还是一款饮料。论去火凉茶,不如去药铺买,或家里自制,若论饮料,不如可口可乐。出了广东,大家都认为「凉茶」就是凉了的茶,甚至有人说:「我们不喝凉茶,喝热茶」。

与此同时,在当年的餐桌市场,高大上的一般都是鲜榨果汁,普通一点的是碳酸饮料和如鲜橙多一般的果汁饮料。因为健康的原因,碳酸饮料逐渐遭到抵制,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基本不喝碳酸饮料。而果汁型饮料基本被国产垄断,基于大家对国产食品行业的忧虑,又很难被高档食客青睐。

加多宝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个slogan,戳中的不是「功能」,而是「健康」。

王老吉第一批出街的广告是四个,应该是四个场景:

a,家人团聚是大餐,大家满头大汗,此时王老吉端上来,大家开颜。

b,情侣约会,好像是吃披萨(烤制,暗示上火),服务员上来王老吉。

c,职场聚会,吃煎菜(暗示上火),服务员上来王老吉。

d,年轻人聚会,吃麻辣火锅(暗示上火),服务员上来王老吉。

最后的配乐广告语是:「不必担心什么,怕上火和王老吉。」请各位注意,这条广告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被广告业内反复称颂的「将去火概念融入人心」,更重要的是,这条广告的四个场景,讲「王老吉凉茶」这一产品饮料化,或者说:「去药茶化」。

在广告铺排方面,王老吉选择了央视这一最具影响力的渠道,也彰显决心。当年王老吉的营销费用应该是1000万左右吧,这个数在央视面前,其实并不算什么。这1000万带来的效果有目共睹,应该说不仅是成功,确实是巅峰了。

遗憾的是,作为快消行业,其产品定位方面,仍停留在「营销」本身,无重大突破。

2,线下渠道的营造。

为什么我说营销是条不归路,因为你线上做的再好,下来之后人家买不到东西,你的广告费就白花了。而线下的事,都是辛苦活。如同现在的it行业脚力app分发渠道一样,在快消行业,谁握住渠道,谁就是王。看看加多宝是怎么做的:

a,市场分级管理,策略不同。

应该是分5级别,具体记不清了,貌似是广东江浙是一级,两湖江西是二级。但匹配不同的市场策略。这是在广告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非常好的循序渐进的办法。

b,「总经销制+邮差商」的营销模式。要求代理有配送能力和压货能力。

同时加多宝的市场人员和代理商共同战斗,加多宝的市场人员每天需要摆放35家终端(包括餐饮、小卖店),每天发展3家终端。

c,地面广告「海陆空」轰炸。

在餐饮终端,「海」指加多宝logo的椅套、餐巾纸、牙签桶等,「陆」门口易拉宝、墙上pop(海报)、厨房围裙,「空」指的是空中有吊旗等,这些只要是免费赠送纸巾牙签开瓶器,这些小店就愿意配合。路边小店,加多宝也不放过。规定业务员每人每天要张贴30张以上pop、冰箱贴,对终端绝对的占领。

d,这一点最重要:善待渠道商。

渠道商最怕压款,加多宝结款非常痛快;在利润上,加多宝采取的不是进出货差价,而是倾向于按量返利的原则,你卖得越多,利润越高;损货是经销中的一大问题,比如说罐子漏了破了,这些加多宝都100%承担,各种促销物料跟进及时,还有专门的情感维护专员。

加多宝说,中国每卖出10罐凉茶,7罐是加多宝。这牛,不是白吹的。经历风雨,渠道为王。

3,加多宝的病毒营销(应该放到最后写的)。

其实本来应该后面再写这个的,但是我觉得上面的文字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枯燥,来点大家喜闻乐见的吧。

这一系列的广告,年初被微博草根转发,事件背后,当然有推手喽。

4,加多宝互动营销。

去年过年,在很多超市里,对着这个机器大喊:「过年来罐加多宝」,达到一定分贝,就免费出一罐。

所以很多人对着这个机器大喊,超市里此起彼伏「过年来罐加多宝」!

据说一天能喊出8000罐,但是这才多少钱呢?整个超市一整天都被他占领了。

不仅如此,这个营销手法,被微博疯转,又占了第二次便宜。

5,加多宝的娱乐营销。

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广告投放,适逢加多宝和王老吉抢品牌的最后时刻,此役基本是毕其功于一役,完胜。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影响力到什么程度呢?在我的概念里,过去十年,只有一档综艺节目能够比拼,就是李宇春、周笔畅那一届的《超级女声》(或者是快乐女生,记不清了)。总之,这俩最多也就是同等影响力吧,再想不出第三家。

《中国好声音》这个娱乐营销的两点有几个:

a,投入冠名费用仅6000万,应该说双方都在赌,加多宝赢了(第二季的冠名费是两亿,但是影响力远不如前);

b,「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这个广告词,一下就把「正宗」二字拿下来了。从此,加多宝是正宗,王老吉反而退居其次。

c,加多宝过程中,不仅仅是出钱冠名,他们没有坐等,而是利用手上的强大渠道,在十多个城市宣传,pop也贴到了各种终端。

6,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战役。

这个,可不是聊聊几句能写下的,我们就从加多宝在期间的一些宣传词来「管中窥豹」吧。

a,全国销量第一的红罐凉茶,现改名加多宝。

极具欺骗性,我没说王老吉改名,我就说销量第一的改名了。但是还是被勒令下片子。

b,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

上句广告遭投诉时改的。重点就是「现在」二字,极具欺骗性,还是告诉你,改名了。

c,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告诉消费者,虽然名字变了,但是配方和内容都没有变,还是买这个吧。

在线下渠道,告知经销商「就是改名了」,反正对接的还是那一群人,大家也都无所谓这种事情了。那时候吃饭的时候,客户叫「来罐王老吉」,上来的就是加多宝,然后商家会告诉你,「改名了」。

ok,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故事,也不是我这几千字能说完的。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总之,如果说中国某家企业,能够说得上当下「站在营销之巅」的话,那就是加多宝。

对的,没有之一。

但是现在,加多宝还有机会吗?

员工出走营收断崖 加紧启动上市计划

曾经缔造了凉茶市场百亿单品销售奇迹的加多宝近日深陷漩涡,员工集体出走、营收断崖式下跌、官司缠身等坏消息陆续传来。9月6日,加多宝总裁李春林突然宣布,借“红罐之争”尘埃落定、加多宝最大危机解除之机,已邀请国际专业审计机构帮助公司做好上市准备工作。“如果进展顺利,公司可能提前完成上市计划”。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多宝已经错过了最佳上市时机。

加速上市

一纸协议书将业绩暴露

9月6日,加多宝新任总裁李春林就加多宝的诸多传闻进行了回应。他透露,2018年第四季度是加多宝上市进程的关键节点。“目前正在进行报表合并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李春林表示,加多宝实现上市的原因来源于市场营销环境发生变化,产品升级成为一大趋势。“企业单纯依靠自身过往积累的一些资金,继续采取传统营销手段,很难再走向新的高度。因此,让加多宝进入资本市场,成为一家公众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但市场关于加多宝营收下滑的猜测从未停止,沸沸扬扬的中弘股份债务重组事件更加坐实了这一猜测。来自中弘股份的一纸协议书将加多宝业绩暴露在公众视野。8月27日晚,中弘股份披露的一份《经营托管及债务重组协议》显示,2015年到2017年,加多宝的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14.8亿元、-5.83亿元。到了2017年,加多宝的净资产为-3.45亿元,处于资不抵债境地。

加多宝随后发布声明称,“中弘股份在公告中所述有关加多宝集团的经营状况及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但中弘股份却表示,加多宝集团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都是由加多宝集团提供的。

人员动荡

与合作伙伴诉讼不断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加多宝员工上演了集体离职的一幕。“2016年整个公关部撤掉,被并到品牌部。2017年下半年,品牌部的人基本也走光了。”一名加多宝前员工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到了今年,人员动荡蔓延至高层。今年3月,加多宝集团总裁王强及集团副总经理徐建新被解职,李春林接任集团总裁。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后者曾是加多宝旗下昆仑山品牌的负责人。

“2017年集团资金链紧张,广告投放减少很多了。”据加多宝前员工李静(化名)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品市场,广告投放少通常意味着销售在减少。“没有持续的投入,市场上很难有相应的产出。”

资金链的紧张还体现在加多宝与合作伙伴的多起诉讼中。今年7月9日,包装巨头奥瑞金包装发布公告称,加多宝未按照4月24日签署的债转股意向书履行前期事项。8月28日,加多宝的“老伙伴”中粮包装在发布的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中提及,目前中粮包装已经中止向加多宝供罐。受此影响,加多宝多名经销商反映,今年6月以来,加多宝曾多次出现断货。

加多宝总裁李春林最近接受采访时承认,与中粮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分歧还未处理好,导致供应不太正常,影响了红罐铺货的节奏。李春林同时表示,8月份以来,中粮已经逐步恢复对加多宝供罐。

为何衰败

创始人至今在外未归

对漩涡中的加多宝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红罐之争”总算尘埃落定了。

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驳回了广药集团所提出的红罐包装装潢案再审请求。据了解,在此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曾判定,加多宝与广药集团一同具有运用红罐王老吉凉茶包装的权益。“装潢案判定之后,意味着加多宝的最大危机现已解除,‘红罐之争’不会再有变数。”加多宝集团总裁李春林表示。

此前由于输了红罐包装装潢官司,加多宝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禁止使用红罐,2015年加多宝不得已顺势推出金罐加多宝凉茶。启用金罐对加多宝意味着成本急剧上升,但市场接受度并不高。“金罐的接受度并不高,消费者还是习惯红罐,很多消费者在喝凉茶时其实并不介意是王老吉还是加多宝,忠诚度没那么高。”一名加多宝前员工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多宝的突然衰败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里面既有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凉茶市场的整体萎缩,还有外部因素,比如与王老吉旷日持久的官司和价格战,更深层次原因则是加多宝集团的管理问题。“陈老板尽管人不在内地,但他其实并不愿意放权”,加多宝前员工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长期在香港的加多宝创始人陈鸿道对市场的变化不够敏感,但对企业的经营又不愿意放手。在涉嫌贿赂广药集团高管后,加多宝创始人陈鸿道至今未归,其间加多宝经历与王老吉的官司纠纷、更换金罐、人事震荡、销量下滑,在这种背景下加速上市的加多宝能否东山再起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