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对决太平洋之硫磺岛绞肉机(上)

1945年2月16日,美军开始发动硫磺岛战役。硫磺岛是个面积不足21平方公里的小岛,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冷却形成的火山岛,所以岛内溶洞遍布,沟壑纵横。如果与让美军吃尽苦头的塞班岛塔波查山的洞穴比较,塞班岛上的山洞也就只能算作小儿科了。岛上有一个没有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叫做折钵山,见天儿的往外冒热气,整个岛上都是硫磺味,主要出产的也是硫磺,要不然怎么会被称为硫磺岛呢?

美日对决太平洋之硫磺岛绞肉机(上)

就是这么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突然重要起来了。倒不是这个破岛有什么重要的物产,主要是位置太让人“艳羡”了。它距离东京和南方的塞班岛各有1200公里,正好是东京到塞班岛(也就是马里亚纳群岛)的中继站。日本人怕美国人占据这里可以方便的轰炸本土,美国人想要占据这里作为轰炸完日本本土回程轰炸机和其他军机的落脚点、中转站。所以,一场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没有之一)战役不可避免的围绕硫磺岛展开了。

1944年开始,日本人已经意识到硫磺岛的重要性了,开始不间断的往硫磺岛上运枪、运粮、运人,尽管中间经常被美国的飞机、潜艇炸沉、打飞,但是就是不放弃。同时,把岛上的平民全部撤出,所以硫磺岛战役真的是军人与军人的战役,不会像塞班岛和冲绳一样掺杂着好多平民老百姓遭殃。另外还有一个日军修建的机场,其实也没多大用了,见天儿被美国的军机炸来炸去的。这个破地方还缺水,周围全是水,但是淡水没有,只有岛上的几个饮水点有淡水。

美日对决太平洋之硫磺岛绞肉机(上)

基本地理环境就这样。下面介绍一下人。因为硫磺岛归东京都小笠原村管辖,所以守岛部队毫不意外的被称为“小笠原军团”,说是军团,在那种环境下也就是冲大尾巴狼。但军团长官可不是“凡人”,事后证明这个人是个杰出的战术大师,名叫栗林忠道中将。他策划过日军入侵香港的行动,当时他是主任参谋。在陆军大学校时学习优秀,毕业成绩是第二名,属于军刀组成员。后来曾在哈佛学习过,对美国很了解,反对与美国开战,这一点跟山本五十六很像。

从履历上可以看出来栗林忠道这个人很聪明,聪明人再加上用心,这就很可怕了。他于1944年6月8日到硫磺岛上任,出任“小笠原军团”的军团长。到了岛上之后就开始挖战壕了,不应该说是地下通道才对。因为栗林忠道早就对美国人在太平洋的登陆战进行了研究,知道跟他美军硬拼肯定没用的,只不过是早点“玉碎”而已。所以,在硫磺岛上要坚持下来打持久战,就需要坚固的地下掩体,令美国人压倒性的海空优势无法发挥作用。而且栗林忠道这个人是个很细致的人,他几乎将整个岛屿全都布满了永备发射点、地下碉堡、地下坑道网,本来溶洞就多,这么一来硫磺岛就如同有一个地下城市一般。最夸张的是他指挥士兵几乎将折钵山挖空了,山上全是暗堡和射击点,这样一来,硫磺岛几乎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全部都在日军的交叉火力范围之内。而所有运过来的大炮全部被隐藏在地下掩体内,轻易是不会发炮的。栗林忠道还禁止一切无意义的冲锋,不管是正常冲锋、万岁冲锋、玉碎冲锋,全都禁止。要求士兵就算是死也要拉上几个垫背的美军一起死,傻了吧唧的冲锋就是当炮灰去了。

美日对决太平洋之硫磺岛绞肉机(上)

到了1945年2月15日美国大军杀到之时,硫磺岛上日军共计23786人,居然还有23辆坦克,火炮若干门,粮食够吃两个多月的。栗林忠道看看这些家底,心里很坦然,反正都是死,这回可以多拉很多垫背的了;美国人这边呢,斯普鲁恩斯领衔,霍兰·史密斯挂职,110000大军,登陆艇500艘、军舰400艘、飞机2000架,虽然一开始空中侦察显示这个地方不一般,但是斯普鲁恩斯还是认为凭借地球上最强大的火力,3天差不多了。

美军从两年来在太平洋征战的过程中养成的习惯,要打哪里先来一拨狂轰滥炸,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全都用上,这次打硫磺岛也不例外。循例,先来上一拨,因为之前情报就说可能有地下工事,所以斯普鲁恩斯说先炸三天扬我国威(有点咱们中国古代秦国打仗,先射一拨箭)。2月19日,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拉开帷幕。

美日对决太平洋之硫磺岛绞肉机(上)

凌晨2点,100架轰炸机又开始轰炸地面设施;清晨6点,舰炮火力开始覆盖滩头;早晨8点,观察报告显示炸了半天没用,调来120架B-29再炸一波;上午9点,第一波登陆部队30000人开始抢滩登陆。其实不用抢滩,登陆即可,因为没人理他们。登陆的部队到了岸边还有些不适应,日军一枪未鸣,一炮未放。给登陆部队造成困扰的是硫磺岛的地层。硫磺岛岸边的土壤全都是有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冷却形成,极其松软,脚一踩上去就陷进土中,行动非常困难。2009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不知道想起什么来了,组织现役的官兵到硫磺岛去重温陆战队辉煌时刻。这些官兵们没有携带任何装备,只不过在从登陆艇开始走一遍登陆流程,下船、登陆、上岸、匍匐前进、快速移动、到达折钵山脚下,结果还没上山呢都躺地上了。由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硫磺岛地质环境之恶劣,极其不利于作战。

穿越回去吧。美军上岸,带着装备、给养、坦克、可乐,可是到了岸边没人理他们也够他们忙活的了,坦克陷进火山灰里出不来,大批的物资到了岸边前进不了,人走都费劲,这些东西更带不走。可是日军依然静悄悄的。最后,在忙活了一个小时之后,陆战4师25团终于开始向折钵山方向迈进了。上午10点,陆战队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舒缓了,因为日军开始反击了。可是这种反击真的让美军很痛苦。感觉没处躲、没处藏,匍匐吧,不知道为什么对方的炮弹就炸到旁边,将自己炸飞;急眼了就站起来想扔个手雷,刚站起来对方的子弹也到了。总之,到处都是日军的交叉火力,陆战队的小伙子们连头都抬不起来,不知道子弹从哪里就飞过来了。

美日对决太平洋之硫磺岛绞肉机(上)

前边说过,栗林忠道是个职业军人,而且是一个很勤奋、学习很好的职业军人。他把硫磺岛全部都置于守岛部队的交叉火力之下,这一点是经过他周密的计算的,就是要达到让陆战队寸步难行的目的。美军先头部队的24、25陆战团在滩头刚前进了200米呀!在一片混乱中,陷入滩头的56辆坦克被摧毁了一半,而到中午时分,两个陆战团已经伤亡超过四分之一了。

在这危急时刻,邪恶的美帝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那就是呼叫火力支援。海上的舰炮开始发挥自己的威力,天空中的飞机也开始向日军的火力点进行低空投弹。应该说,太平洋战争中硫磺岛战役的舰炮支援是最好的,打得准、打得妙、打得呱呱叫。因为美军笨而不傻,他们用曳光弹往日军的永备火力点发射,舰炮向曳光弹发射炮弹摧毁火力点。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舰炮支援,第一天战况怎么样真不好说。这一天美国军舰就消耗了127毫米以上炮弹38000多发,大家想想这要多强的火力呀。

美日对决太平洋之硫磺岛绞肉机(上)

登陆滩头是一片混乱,因为前进不得,后边的登陆艇还紧着往岸边送可乐、漫画、扑克牌,那叫一个“热闹。”因为岸上烟雾缭绕,硝烟弥漫,在海上的指挥部里是看不到登陆具体情况的,负责登陆的指挥官还向尼米兹汇报说登陆一切正常,正用炮弹炸着呢!到了中午12点,美军23陆战团前进了450米,总算快到了自己的进攻目标一号机场而另一个团27团在海滩上被困了1个小时历尽千辛万苦才爬到一号机场附近于23团会和。最惨的25团,到了傍晚都没有进展,还死伤一大片。

身心俱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终于迎来了黄昏,第一天一共有6个步兵团、6个炮兵营、2个坦克营30000人上了岸,尽管岸边依然混乱不堪,总算是上了岸了。虽然进展不顺利,但是毕竟开战三年大大小小百余战,这些困难还能接受。晚上了,小日本要开始夜袭了,这不是他们的固定戏码么。为了“围观”日本人的固定“戏码”,海上军舰不间断的往岛上发射照明弹,将整个硫磺岛照的跟大白天一样。可万万没想哇,一贯缺心眼的小日本这次居然没动静,除了偶尔响两枪,没别的了。可怜岛上美帝海军陆战队的30000将士呀,等了一夜,除了等来两只“熊猫眼”,啥都没等来。

更让这些勇敢的小伙伴们没想到的还在后面边呢,第一天的战斗只是热身,真正的“绞肉机”现在才刚刚插上电源,正准备启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