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不跟人打招呼就是害羞不懂禮貌?育兒中我們踩過的又一個雷區

柒七從小是個慢熱的人,與陌生人打交道感覺非常的彆扭,特別喜歡一個人待著。長大之後,相比熱鬧的場合,柒七更喜歡一個人在家待著。同時,柒七還有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每次跟半生不熟的人偶遇了,都不知道要怎樣打招呼。特別搞笑的是,如果在小區裡會有碰到同一個人兩次的事情,那麼柒七估計自己就會去繞個圈重新換一條路走。

對於自己的這個“特性”,柒七自己也覺得挺無奈的。雖然現在柒七跟人交往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柒七還是會選擇自己一個人待著。而七寶也完美的承襲了柒七這種慢熱的性格,一度讓柒七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才好。


在外不跟人打招呼就是害羞不懂禮貌?育兒中我們踩過的又一個雷區

當然,柒七今天並不是要對自己的性格進行分析,而是前幾天遇到的一個事情引發了柒七關於這方面的思考。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柒七帶七寶出門放風的時候,碰到了一位經常遇到的奶奶,那位奶奶也帶著自己的孫女。互相問候之後,那位奶奶要求自己的孫女跟我打招呼,叫阿姨。小女孩很明顯抗拒,但奶奶依然堅持,後來就是小女孩不肯妥協,奶奶說小女孩不懂禮貌,太害羞。

柒七其實內心不願意勉強小女孩跟我打招呼,但是又不好打斷那位奶奶教育自己的孩子。畢竟教育是很個人的事情,每個人育兒中看重的點都不一樣。柒七平時不會要求七寶跟人打招呼,但會告訴他,這是誰,他在做什麼。如果七寶在柒七說完後依然不肯打招呼,那麼柒七也不會進一步勉強他,但會在事後進行復盤,同時也會加強這方面繪本的閱讀與情景演練。


在外不跟人打招呼就是害羞不懂禮貌?育兒中我們踩過的又一個雷區

對於要不要讓孩子出門在外主動打招呼,柒七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則需要堅持。

首先,打招呼是一種自主行為。

與柒七之前寫到的分享一樣(戳——不願分享玩具就是自私?那些育兒中我們踩過的雷區),出門在外跟別人打招呼是孩子的一種自主行為。很多孩子在兩歲前可能父母說讓叫人就叫人,但兩歲之後,自我意識全面爆發,那個小小的人兒內心裝著一個大大的自我,當父母再要求孩子主動打招呼時,孩子一定是拒絕的。因此,與其強迫要求孩子主動打招呼,不如喚醒他內心的自我驅動,讓他覺得打招呼是一種正常的人與人交往的行為模式,他可以等他做好準備了再做,即使暫時不做也沒關係。


在外不跟人打招呼就是害羞不懂禮貌?育兒中我們踩過的又一個雷區

當然,對於孩子暫時不主動與人打招呼的這種行為,父母一定要避免給孩子貼上不禮貌害羞等的標籤,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與自信心,並且也會給孩子一個我是一個不禮貌的孩子預期,讓孩子最終真的變成一個不禮貌的孩子。

其次,父母要做好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為人父母很容易就走入雙標模式,自己學習不好讀個普通大學,卻要求子女讀清華北大常青藤,自己出門從不主動與人打招呼,卻要求孩子出門左右逢源,八面玲瓏。這可能嗎?不可能吧。若是父母出門從不主動與人打招呼,那孩子向誰去學習這項技能呢?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學習的榜樣,特別是孩子,而父母又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想讓孩子學習什麼,成為什麼樣,父母首先自己應該掌握該項技能。

最後,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柒七認為,父母對孩子所有的教育,所有的期望,都應該是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的過程。就比如說柒七從不要求七寶出門跟別人主動打招呼,但是柒七自己會一直堅持這樣做,並在事後跟七寶覆盤“我們剛剛在外面碰到了誰,他跟媽媽和七寶打招呼了,媽媽也跟他打招呼了。七寶不認識他,所以不知道該怎樣和那位叔叔打招呼,但是沒關係,等七寶跟他熟悉起來了,做好準備了,七寶再跟他打招呼好了。”後來的有一天,我們在乘電梯時,碰到樓下的一位爺爺,也是帶孩子出門溜達,柒七主動打了招呼,沒想到七寶也跟著說爺爺好。那一刻,柒七真的是有一種世界都在開花的感覺。


在外不跟人打招呼就是害羞不懂禮貌?育兒中我們踩過的又一個雷區

對於我們期待孩子做到的某件事或者某種行為,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孩子提供相應的環境,然後以身作則告知孩子怎樣做是正確的,接下來就是日復一日的堅持,讓孩子看到我們的堅持,假以時日,孩子必會成為你所希望的樣子。當然,首先是你自己成為你所希望的樣子。

最怕的就是父母一邊給孩子定標準,定期望,一邊對自己執行雙標,那麼,孩子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你希望的樣子,或者說你現在的樣子就是孩子將來的樣子。身教大於言傳,嘴上說再多都不如父母的實際行動來的有教育意義。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雖然俗話經常自我矛盾,但這也不妨礙俗話傳遞給我們的一個道理,那就是父母才是孩子的起點,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孩子90%的可能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為了自己的孩子,趁自己還年輕,可勁兒的折騰自己吧,這才是我們所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人生禮物。


在外不跟人打招呼就是害羞不懂禮貌?育兒中我們踩過的又一個雷區



柒七,座標杭州,現全職媽媽。七寶,29周的早產兒寶寶,現能吃能睡的健康男寶。這裡分享柒七自己的育兒經歷,也有柒七的學習心得,更有柒七時不時的叨叨叨,還有自己帶娃的實操經驗和方法。

歡迎轉發評論喲~

點擊紅色關注查看更多走心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