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5份供暖账本,折射行业痛点和难点

文章摘要:供暖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大多是旧体制机制与百姓新需要交织形成的。选择政府、供暖企业和用户共同出力、合理分担的改革路径,建立起一套相对公平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是目前各地供暖改革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供暖账本①】沈阳供暖企业各有一本经济账

【供暖账本②】山东供暖有些账难算清

【供暖账本③】呼和浩特供暖分户计量收费卡壳10年

【供暖账本④】武汉推冬暖工程12年仍冷多热少

【供暖账本⑤】供暖改革有一个北京样本


自11月21日起,《工人日报》推出“供暖账本”系列报道,选取辽宁沈阳、山东济南、内蒙古呼和浩特、湖北武汉、北京5个地方,报道了这些地方实施供暖改革的现状、成效和百姓感受。从北京通过煤改电实行峰谷电价,加大补贴和管线改造让供暖季蓝天多起来,呼和浩特通过分户计量让供暖企业和用户明白消费,沈阳通过煤改气以补贴为抓手提升清洁供暖比例,到济南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蹭暖”痼疾,以及武汉尝试推进集中供暖让南方的冬天不再冷,都反映出供暖这一民生工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从各地的改革范本中探索出一条更加清晰的供暖改革路线图,让供暖真正成为百姓的“暖工程”,显得紧迫和必要。

不同地方的供暖改革不乏地域特色和政策的针对性,但其中也有一些规律性因素。比如,推动供暖改革需要政府解决好新旧机制的衔接,供暖改革要保证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的包容发展,供暖企业成本核算不能“自说自话”,市场化改革应回应公众对供暖品质提升的要求和价格关切,供暖设施的提档升级应充分体现公益性,等等。

不难发现,凡是推动供暖改革比较顺利的地方,大多是政府从源头上布局改革,通过补贴解决管线老化导致的“跑冒滴漏”,运用补贴杠杆平衡供暖企业的成本,用市场化改革让公众体验“费用需自付”。而供暖改革推动迟缓的地方,上述问题大都解决得不够到位,新旧机制衔接得不够平稳,各方主体没有形成合力,导致政府、百姓、供暖企业都有一堆“牢骚话”。

供暖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大多是旧体制机制与百姓新需要交织形成的。

就供暖机制而言,过去供暖由政府、单位和社会包办,现在实行市场化改革,一些历史遗留包袱的化解、供暖质量的标准和费用定价等,就需要关照不同主体的利益;就供暖责任和服务水准而言,供暖企业从事的是公用事业,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也需要政府明确规定其责任和经营方向,重视用户的关切;就供暖所消耗的能源看,各地选取的能源品种多是政府指定的,也需要政府的推动和监管。

供暖改革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要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单纯的市场化路径还不成熟,完全由政府包办没有可持续性,因此,选择政府、供暖企业和用户共同出力、合理分担的改革路径,建立起一套相对公平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是目前各地供暖改革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比如,北方的供暖管线老化和布局不合理是个老问题,南方的供暖如何布局怎样实施是个新问题,所需费用需要社会多个方面来解决和消化,如果完全由用户承担也不现实,而且可能形成阻力;取暖费的定价机制关乎公平,需要政府调控,不能任由供暖企业自我设定;通过市场化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可以遏制供暖中的浪费问题;通过行政手段督促供暖企业提升服务水准,有利于解决一些企业服务意识欠缺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策引导、协调推进、渐进化解。

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供暖改革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在这个原则下,通过地方试点总结经验,梳理难点,在发展中找到各方共赢的改革突破口,才能确保百姓在冬天过上暖融融的日子。

【供暖账本①】沈阳供暖企业各有一本经济账

供暖是入冬以后的民生大事,也是关注多年的话题。供暖质量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起居,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每到供暖季,总有一些难题困扰着管理者、供暖企业和居民。比如,环保形势趋严,企业如何在环保指标和经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供暖费如何收才合理?分户计量供暖何时实现?

剖析这些难题会发现其背后都有一本难算的细账。厘清这些小账单,才能管好民生大账本。近日,《工人日报》多路记者深入多地,通过实地走访管理者、供暖企业、居民等相关人员,将这些账本呈现给大家,以期找出供暖难题的解决办法。

本月供暖开始后,沈阳执行“最严”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每立方米烟尘不超过30毫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不超过200毫克,并下了“凡是环保不达标的供热企业将被清理出供热市场”的严令。截至11月15日,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247天,同比增加27天,环境空气中6项污染浓度同比均有下降。

不过,沈阳市环保局对全市188家供暖企业474台燃煤锅炉24小时监控的数据却显示,每日仍有最低50余家、最高100余家供暖企业排放超标。《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多家供暖企业,一探究竟。

2220万元投入换来日日达标

11月14日14时,在沈阳市沈河区文萃路64号沈阳祝家供热有限公司南塔热源厂的锅炉房内,两座80吨和40吨的锅炉轰鸣运转。“此时此刻,烟尘折算后是1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是169毫克/立方米、氮化物是172毫克/立方米,完全达标。”沈阳祝家供热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明强指着监控房内的显示屏介绍说,祝家公司集中供热面积500多万平方米,服务用户6万余户,能达标的奥秘就是“舍得花钱,严格管理”。

提起企业的环保改造之路,白明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13年脱硫设备前期投入1630万元,2015年布袋除尘设备投入800万元,2017年脱硝反应罐投入900余万元。按规定,政府补贴三分之一,实际支出2220万元。这还没算上后期运行增加3元/平方米的管理维护成本。

“前期安装时多次讨论选出了最优方案,锅炉运行时也保证要有最佳状态,脱硝设备加催化剂也是加的最好的。只要企业肯花钱,严格管理是能达标的。”白明强说。

这只是环保改造取得成效的供暖企业之一。

2015年,沈阳市开始实施“蓝天行动”。截至2017年底,“拆小并大”淘汰燃煤锅炉1115台,每年减少燃煤量约70万吨、烟尘排放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8500吨。电能供暖、天然气供暖和热电联产等清洁供暖比重从12%增至45%,燃煤总量同比削减100万吨。

一些供暖企业连连叫苦

记者走访发现,在“最严” 限值之下,一些供暖企业却连连叫苦。

燃煤供暖环保改造成本高是主因。一位不愿具名的供暖企业负责人透露,沈阳188家供暖企业,仅有30余家盈利。要么面对动辄上百万元的环保投入捉襟见肘,要么为了盈利不愿投。“沈阳供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约各占一半,国有企业全部亏损,想投入没有钱。民营企业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收支持平、三分之一盈利,大部分企业重视‘经济账’大过‘环保账’。因此,面对‘最严’限值叫苦,甚至联合呼吁放开标准,这样企业就能节省不少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的费用。”

尽管沈阳市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改造补贴,但补贴仅为前期投入建设费用的33%。目前,仅是首批投入的企业获得了补贴。更大的支出在日常运营维护,经专业人士测算,改造后,一年至少增加维护成本3元/平方米,一个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的供暖企业每年就增加1500万元的支出。

同时,“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改造成本高、补贴不足也让许多供暖企业望而却步。

2015年,沈阳绿色环保产业集团试点7个居民供暖清洁能源改造项目,总投入7000余万元,第一个采暖季就亏损2000余万元。“煤改气”改造成本为50~100元/平方米,“煤改电”改造成本为200~300元/平方米,而燃煤供热系统的建设成本仅为30元/平方米。清洁能源改造的前期投入高,包括购置设备、翻建锅炉房,新增水泵系统等配套设施、重新敷设管网等。而在电气价格补贴方面,仅有“采暖用电期间,夜间22点至次日凌晨5点的低谷用电时间所用的电费在居民生活目录电价的基础上下调50%”的政策。一些供暖企业认为,补贴并不够。

不重视环保的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企业要发展,必须先算好环保账,才能算准经济账。”上述不愿具名的供暖企业负责人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无论企业预计的经济效益有多好、发展有多快,一旦排放不达标甚至出现偷排行为,对外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就将面临无法正常生产甚至被清理出供暖行业的局面。许多企业担心加大环保力度会增加企业成本,淘汰落后产能、更新生产工艺等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实,从长远看,随着环保形势的趋严,不重视环保的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先行上马先进设备的企业竞争力更强,发展空间也更为广阔。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能只盼着企业自主承担社会责任,政府还要给出合理的补贴政策。”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建议,政府应该尽快出台优惠政策,以保证清洁能源改造项目的可持续和良性发展。如果政府不能给出优惠电气价格,也可以走采暖费收费差异化的路线。除了优惠电气价格,清洁能源改造中还需要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补贴,让有投资能力的小锅炉依靠补贴自己改造,没有投资能力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的方式进行改造。

8月31日,沈阳市出台加快推进清洁供暖的实施方案,预计到2020年,沈阳中心城区及县城清洁供暖比例提高到60%。沈阳市供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义表示,沈阳清洁能源推进总的来说是循序渐进。

【供暖账本②】山东供暖有些账难算清

每到供暖季,热力部门、供暖企业都很努力,试图让每个居民小区都暖和起来。但是,《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在山东济南、日照、临沂等地走访发现,居民取暖仍有一些“拦路虎”。

没有完全享受供暖季,业主拒交全额费用

家住济南市奥龙观邸的朱女士就因供暖费犯了愁。她想要今冬供暖,则需要交7000余元费用,包括2000多元的滞纳金和两个采暖季的费用。

朱女士今年1月初从枣庄搬到济南,去济南东泰热力办理过户并申请开通暖气。当时,大厅工作人员告诉她,要交整个冬季的全部取暖费。她觉得收费不合理,没交钱。

对此,济南东泰热力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小区是按面积收费,不能进行分阶段供热费收取,暖气一旦开通需要交全额费用。

“当时客户自愿办理了开通,但是一直没有交去年的采暖费用,因个人原因未及时交费导致收费系统内产生了欠费。没交费,我们工作人员也没法去她家里打开阀门供热。”该负责人解释说,滞纳金收取是依据当时的《济南市供热管理条例》,按日缴纳千分之三。

目前,虽经过多方协调,济南东泰热力同意给朱女士滞纳金进行相应的减免,朱女士提交申请就可以。不过,朱女士对此并不满意,她认为去年没享受供暖,采暖费和滞纳金都不应该交。

记者在日照等地走访,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入住率不足60%不予供暖

一些新建小区的烦恼则是供不上暖。目前,济南市财富花园三区、恒大奥东新都、金汇瀚玉城、天齐奥东花园小区二期、绿地香榭丽小区,章丘易安眀郡小区、龙泉一号二期,济阳大明胜景等小区,新房入住第一年,被告知因入住率不足60%不予供暖。

“家里拆迁了,好不容易今年买的房子住进来了,却没有暖气。”易安眀郡小区业主李先生表示,今年上半年交房领了钥匙,随后便装修搬了进来,原本打算今冬交供暖费,却被告知因小区入住率低不能供暖。“家里有老人,孩子还小,如果冬天不供暖,根本没法住。物业说可以吹空调,但是一个冬天靠空调取暖,费用高不说,也不舒服。买电暖气,以后供暖了,这些设备就用不上了。”

业主有苦恼,供暖企业也有苦衷。“供热是一种特殊商品,如果用热率达不到一定数量,户间传热非常大。此外,新建小区有很多业主装修后冬天开窗散味。即使正常供热,也不能保证用户的室内温度达标,且用热率较低也不符合现在节能减排的要求。”一家供暖企业工作人员表示,用热申请达到一定比例再进行供热也符合相关供热条例规定。

而临沂市沂水县玉龙园小区至今没有收取暖费。业主朱先生说:“其他的小区都已经开始交供暖费了,但是我们这没有收,我家外面这个供暖管道没有接。”

据了解,整个小区二期工程2016年10月交房,共有8栋高层、700多户业主。现在,物业已经向小区一期工程的业主收了取暖费,但是却迟迟没有通知二期工程的业主交费,他们担心今年家里还是没法供暖。

沂水热电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我也不好说,既要供暖验收,还得管网验收,得看那边的管网合不合要求,再一个还要看入住率。”

对“蹭暖”者进行“经济制裁”

“蹭暖”现象则是业主争议较大的话题。记者了解到,山东莱芜小故事小区就对“蹭暖”者进行“经济制裁”。该小区规定:对不参加供热,且上下两层都已交供暖费的住户,收取借暖费,将按照90平方米以下每户交600元、90~100平方米每户交800元、100平方米以上每户交1000元的标准进行收费,并且对不交借暖费的住户停水、停电。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小故事小区收取借暖费的事,广大业主议论颇多。有的认为该交;有的认为不合理,但可以酌情交;有的直接认为违法,坚决拒绝交。

住在该小区的杨先生认为,借暖费因“蹭”而收费,这本身就是一种“恶意推定”。不否认,热力传导有其特殊性,即便未用暖气住户因邻居采暖而自己室内温度有所升高,“享受”乃至恶意占便宜,且不说动机上无法确定,被传导的热量能够将非采暖用户的室温提高多少都值得怀疑。供暖企业与住户本质上是一种供需关系,供暖企业所供的热能是一种商品。现在供热方式有很多,诸如电、油、气等可供选择,业主有权决定自己是否需要供暖企业的供暖。

此事也惊动了当地的主管部门。据介绍,莱芜市物价局目前并没有要求不参加供暖的住户交这些费用。如果遇到收取借暖费的情况,居民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价局工作人员进一步强调说,只有物价局审核通过的项目,才能对其进行收费,不可私自乱收费。

【供暖账本③】呼和浩特供暖分户计量收费卡壳10年

“有的人家非常热,我们家温度却只有13摄氏度。交的费用一样,为什么享受不到同样的热量?”

进入供暖季以来,呼和浩特市民中类似的议论不少。“暖气也是一种商品,啥时候也能像水、电一样分户计量,让我们用户明明白白地花钱?”市民李莉说。

《工人日报》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分户计量供暖,是众望所归。但现实却是,一直难以推广。

分户供暖小区仍按面积收费

2008年,呼和浩特被列入全国首批供暖分户计量试点城市。为推动供暖分户计量改革,该市规定,新建房屋供热设施的设计应实行分户控制,并预留计量仪表的接口。2008年10月1日以后,新建建筑必须安装热计量表,否则不予以验收竣工。

10年过去了,呼和浩特很多新建的小区已经实行分户供暖,但按计量收费仍未推行。

“我们是2014年买的房子,在检查管道的时候发现了热计量表,有点纳闷,为啥装了多年的热计量表成了摆设。”巨华世纪城明祥园小区的部分居民对记者说。

据悉,该小区设计属于分户供热——一家住户不用暖,不会影响到其他住户;不用暖的住户,要交30%的基础热源费。但对于计量收费,许多居民却表示并不知情,目前小区仍是按照面积收费。

呼和浩特公用事业管理局工程科工作人员介绍说,供热计量改革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安装热计量表,另一部分就是实施热计量收费。

经初步统计,呼和浩特约有3万户装了热计量表。按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的《关于实施供热计量价格的指导意见》,2015年、2016年曾试验过热计量收费,但计费方式却让供暖企业很抵制。比如说15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按面积供暖可能是3000元的采暖费,如果按热计量收费,热计量表显示的热费高于3000元时,只能按供暖面积的上限也就是3000元收取,热计量表显示的热费低于3000元,供热企业还要退费。再就是如果真正实现热计量收费,还有一个系数修正问题,一个小区边户、中户用热量肯定不同,这就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修正。

如果大多数人停暖,企业就无法生存

现今的供热体制下,很多用户对供暖企业的服务不满意,而供暖企业也是一肚子“苦水”。“收费难啊!好些单位和个人恶意欠费。”采访中,一些供暖企业的工作人员说。

据记者了解,在呼和浩特,供暖企业收费率能达80%的不多,有些地方甚至连50%也达不到,已经形成“费难收、热难供、管子烂、管理难”的恶性循环。

呼和浩特城发供热公司是该市承担供热面积最大、拥有热用户最多的供热企业。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对供暖企业来说,煤、电分别占供热总成本的60%和13%。据初步估算,企业每供热1平方米,就亏损1元多,庞大的经济负担让企业举步维艰。

对于市民渴盼已久的分户计量,因为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原因,一些供暖企业有些作难。

他们这样解释:如果少数人停暖,会减少供暖费收入、增加供热成本;如果大多数人停暖,企业就无法生存。同时,热能是一种传导性很强的特殊能量,要在集中供暖系统下维持某种温度,就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暖气相互加温。

“虽然单个住户报停供暖对整体效果影响不大,可如果一栋建筑有1/5的住户暖气停掉,怕是全楼就要凉了。”一位供暖企业工作人员说,这样一来,很可能一户的供暖费省下来了,但供暖方为了维持其他住户的取暖温度,反而要提高耗能,企业无法负担。

市民期盼的分户计量收费,一直难以推广

呼和浩特人大常委会曾专门就供暖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认为:呼和浩特之所以没有实现按计量收费,有6个方面的原因。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报告还列了以下几条原因:在推行分户计量工作时,供热单位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认识不足,存在排斥情绪;有的私营企业看不到供热计量改造的长远效益,特别是涉及支付改造资金费用时,表示资金紧张拒绝改造,有的营业性企业担心改造过程中影响到正常营业,造成损失,不愿意进行改造。

“分户计量供暖节约、省钱、科学。”市民张凤认为,提出分户计量供暖已经好几年了,老百姓很是期盼,但现实却是一直难以推广。到底难在哪儿?说穿了,就是态度和利益问题。

比起市民期盼分户计量供暖尽快实现、政府和舆论对分户计量供暖的热情高涨,供暖企业在态度上虽然非常诚恳,行动上却似乎要迟缓得多。

据了解,北京等地的试点经验表明,只要操作得当,按量计费后,可节约20%至30%的能源,费用也可降至原来的70%左右,供暖企业是有利可图的。

按照呼和浩特的规划,2011年计量收费面积力争达1500万平方米,占到全市集中供热面积的25%以上,可7年过去了分户计量供暖仍是举步维艰。

有业内人士指出,分户计量供暖是大势所趋,热企必须拿出改革的勇气,与政府一同克服短期障碍,寻求“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以更为科学和利民的实施管理办法来一一应对。

【供暖账本④】武汉推冬暖工程12年仍冷多热少

什么是武汉的冷?这里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在没有室内采暖设备的情况下,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在室内,想要给苹果手机或是ipad充电,要给这些电子“宝贝”预备好热水袋。

关于武汉供暖的话题已经热炒了多年。可是,在每个寒冬来临之时,采暖仍然是横亘在武汉市民心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推广10多年,仅有30多个小区实现集中供暖

11月23日,武汉虽然艳阳高照,但气温却丝毫不给力。尤其在室内,一旦没有供暖设备,湿寒的寒气直接可以浸透到人的骨子里。

在武昌中北路一小区,年逾七旬的齐奶奶坐在有集中供暖的家里,感受着冬日的温暖。老家东北的齐奶奶随着子女移居武汉已经20多年了,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时候,家里曾经使用过的采暖设备应有尽有:从早期的炭炉,到后来的电褥子、电油酊,即便是现在住在集中供暖的房子里,热水袋也要常备。因为武汉天气湿冷,膝盖、颈椎等处的老毛病,常常需要热水袋的辅助才能缓解疼痛。

不过,在武汉,能够像齐奶奶这样享受到集中供暖的家庭并不多。2006年,武汉市开始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其中,集中供暖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一项目在启动之初曾经一波三折。最初的5年仅两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供暖。而10多年过去了,截至2017年底,武汉市仅有30多个小区实现集中供暖,主要集中在江南片的武昌地区。江北的汉口地区以及汉阳地区,则只有部分有条件的小区开通了集中供暖。

集中供暖推行12年难以惠及更多居民,首先受制于热源。由于热源资源和产能影响,导致全城实现集中供暖的进展缓慢。在最早的5年里,就是因为热源问题,导致真正正常供暖只实现了两年。同时,集中供暖的推广,常常需要重新铺设从热源地到小区再到住户的各项设备,成本高昂。而且,业主们还需要为集中供暖负担一笔采暖费。

现在,武汉地区供暖热源有电力、天然气以及热源厂供应。按现在的计费方式,大体有这样几种,按房屋建筑面积算,8.5 元 / 平方米 / 月;或者是按流量算,0.33 元 / 千瓦时。一间 100 平方米的房子,4 个月全部采暖,要3400元。这些额外的费用,往往让一些小区业主们望而却步。即便是在新建小区,因涉及房屋建设成本等方面因素,并非所有的开发商都愿意加入到集中供暖的大家庭。

自采暖,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百步亭社区,今年50岁的许女士享受着自己的暖气。赶在冬天来临前,她为自己家完成了天然气采暖系统改造。150平方米的房子,整体改造花了3万余元费用。这个月,她赶在降温之前,就去买好了天然气。她为此支付的采暖费用,每个月超过1000元。

“因为天然气不仅要用在采暖上,还要用在家庭生活上。冬天4个月下来,这笔采暖费还是比较高的。”许女士这样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不过,考虑到温暖舒适,她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其实,许女士的选择,是目前武汉地区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的普遍选择。因为只是在自己家中安装采暖设备,大家可以省掉小区公共部分集中采暖设备的安装和运营维护费用。当然,也省下了从热源地到各个小区乃至住户之间的建设安装公摊费用。

随着这样选择的武汉居民越来越多,天然气的供应就出现紧张。去年,为了缓解冬季气荒,武汉市就曾做出对居民用气限购的决定。

许女士的邻居选择的是电热供暖。一个冬季下来,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武汉传统上不属于集中供暖区,因此在设施建设以及采暖费用等方面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导致现有的集中供暖建设,在经历了10余年后依然不理想。而其他采暖方式则受到经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很多家庭无法实现冬季采暖。因此,唯有统筹布局,优化政策,方能更好地推进集中供暖,让武汉的冬天不再冷。

【供暖账本⑤】供暖改革有一个北京样本

每逢供暖就遇雾霾,是困扰供暖季多年的一大环保问题,“蓝天数”也渐渐成为供暖季的舆论焦点。

为了让北京的蓝天更多,北京市先后出台《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2018计划》等,从清煤降氮、管网改造、清洁取暖等多方面入手,力求让北京供暖季的蓝天多起来。

这些措施进行的进度如何?市民对此有何切身感受?《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走访。

“晚上出门呛人的味道少了”

每年冬季,京津冀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烧煤取暖,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环保部下发《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通过“禁煤区”建设、“煤改气”“煤改电”替代等措施,实现散煤替代和清洁利用,大力倡导广大农村实行清洁能源取暖。

“轻松、简单,还少了煤烟味儿。”家住在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的居民刘文明告诉记者,“之前我晚上6点就要开始忙活烧煤炉子、捅炉子、换烟煤、运送炉灰,每天如此。现在打开热泵就能取暖,室内温度比之前还高五六度。”

“之前取暖需要烧煤,院子里堆的都是煤。不仅会把院子熏黑,空气里都是烟味。”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地区的陈潢告诉记者,之前村民为了节省取暖成本,供暖都会买烟煤。这种燃煤不仅气味呛人,价格也一路攀升。他说村里完成改造之后,“最大的改变还是空气质量,晚上出门呛人的味道少了”。

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具体要求,2013年,北京市启动了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同时,北京市针对“煤改电”的居民,还提供了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和烧煤相比,刘文明觉得不仅省钱,还省了时间。

据介绍,2017~2018年采暖季,北京地区“煤改电”用户达到百万户。改造前,城区户均使用燃煤3吨,农村户均使用燃煤4吨。改造后,每个采暖季可减少散煤燃烧38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04.12万吨、二氧化硫9.27万吨、氮氧化合物2.7万吨。

“煤改电”工程实施后,电采暖“清洁、安全、舒适、便捷”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接受。百姓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煤改电”悄然改变。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完成67.4万户的“煤改电”改造工作,涉及朝阳、海淀、丰台及10个郊区。到2020年,“煤改电”工程实施后,预计北京全市每年可多压减燃煤202.2万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累计改造1950个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

“改造之后温度明显比去年高很多。”11月16日,家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东里的刘艳春告诉记者,去年家里暖气管道是温的,深冬还需“叠加”空调取暖。“今年外部管道改造之后,试暖当天暖气片就烫手。”

11月15日零时,北京正式供暖。按照要求,正式供暖后室内温度要达到18摄氏度。但是由于一些老旧小区供热管网老化,一直以来,都是供暖问题举报大户。

为此,自2008年开始,北京开始对老旧供热管网分期、分批实施改造。至2015年,全市共改造老旧供热管网4400公里,1990年以前建设的约1900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2016年,北京启动新一轮老旧热网改造计划。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改造任务的实施,北京市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16~2018年,北京市已完成市热力集团及各区共18项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批复工作,累计拨付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资金5.4亿元,惠及居民约79万户,改造供热面积约7682万平方米。

“管线老化是老旧小区供热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北京市城管委供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更换小区内老旧腐蚀的供热管线,有效解决了暖气跑冒滴漏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在提升供热质量的同时,节能率达到10%左右,解决了老旧小区常年温度不达标的问题。自2008年以来,北京市已累计改造1950个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管线长达4200公里,190余万户受益。

重点监督供热企业的服务质量

今年,北京市已有11个区供热服务热线并入96069,除了去年并入热线的东城、海淀、石景山、西城等7个区,昌平、平谷、密云和门头沟4个区今年也并入96069。

记者从北京热力集团了解到,截至目前,96069供热服务热线非热力服务面积突破2.6亿平方米。此外,北京热力集团设立了城市副中心供热运行服务保障中心。除集中供暖用户,北京还将加强“煤改气”和“煤改电”居民取暖保障。

北京市城管委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市供热办将重点监督供热企业的服务质量。“我们会约谈被投诉的企业,并要求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力、投诉集中、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严重的供热企业,将曝光,并加强考核,适当扣减他们相应的供热补贴。”

为落实《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10月底,北京市完成了平谷、延庆、密云三区内的6座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共涉及1660蒸吨、居民供热面积约900万平方米。改造完成后,今冬供暖季,全市城镇集中供热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北京市“清煤降氮”工程推进,重污染天减少超一半。

“清煤降氮”也是近年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投入资金力度最大的领域。据介绍,北京热力集团城市热网按投运计划完成投入1.57亿平方米供热面积,试运行期间,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接听反映问题电话7396个,已通过市级供热服务管理平台派发至供热单位办理解决。

行业活动推荐


「社评」5份供暖账本,折射行业痛点和难点

《供热计量》基于多年积累的行业影响力和认知度,内容逐步延伸至供热计量、智慧热网和清洁供热三大主题,并在产业链上下游不断细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