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探源」秦、漢兩姓之由來

「百家姓探源」秦、漢兩姓之由來


古之姓氏,仍以戰功卓著者而封姓氏,以亡國者封國民姓氏。

秦姓、漢姓是以國為姓氏。

秦:秦氏 贏姓,少皞之後也。以皋,陶然為始祖。十四世,曰:蜚廉。生二子,一曰惡來,其後為秦。二曰季勝,其後為趙。惡來之後,五世曰非子,初封於秦谷,選於咸陽,皆本于于秦谷,故號秦焉。非子好馬及畜,周孝王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番息。孝王曰:昔柏翳佐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邑之秦使續羸氏祀,號曰:秦嬴。或曰:伯益佐舜,賜姓嬴氏秦羸。四世秦仲,為周宣王大夫,始有車馬禮樂,以討西戒死之。莊公立長子,世父曰:戎殺我大父,我非殺戎王。不敢入邑,讓與其弟襄公周幽王,有犬戎之難。襄公救周以兵送下王,都雒邑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至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為大夫,納公子重耳為晉君,不殺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報晉人殽之役禮。亡臣由余以伐戎,益國十二開千里,遂伯西戎。至孝公用衛鞅之術,以富國強兵。自此選六國,不能與之爭衡,凡三十五世,自子嬰降漢。秦之子孫以國為氏焉。魯又有秦氏,居於秦邑,今濮州範縣。業舊秦亭,是其地。又楚有秦商,魯有秦非,秦有秦祖、秦冉者,皆為仲尼弟子。漢有潁川太守秦彭,晉有秦起。

太史公曰:秦之先為贏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呂氏、鍾離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臣謹按贏姓也,秦氏也。何謂以國為姓乎,徐、郯、茗、黃、江國也,以國為氏者,有鍾離,楚邑。莬表魯邑也。以邑為氏者,蜚廉人名也。以名為氏者,何謂以國為姓乎,凡此十三氏,並趙為十四氏。其為氏不同,而姓則同嬴也。由司馬氏作紀,世冢為譜系之,始而昧於此義,至後世之言姓氏者,無別焉言秦者。又有三秦國之後,以國為氏。其有出於魯者,以邑為氏。蓋魯有泰邑故也。出於楚者未知以邑,以字與然。此三秦者,所出既殊皆非同姓。彼十四氏,雖有不同秦,而同羸。是為同姓,此三秦者,雖同秦而不同嬴,是不為同姓。古者婚姻之制,別姓不別氏,三秦可以通婚姻。十四氏不可以通婚姻。此道湮蕪已久,譜諜之家,初無識別。

漢:漢氏 姓苑雲。東莞有此姓。雲:漢高帝之後。初項羽封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今興元府漢中郡也。自高帝至光武,終於獻帝。通王莽,十八年,劉聖公二年,計四百二十五年,傳漢祚。漢亡,子孫或以國為氏。

臣謹按三代之時,天子諸侯傳國,支庶傳氏,其傳國者。國亡,則以國為氏,三代之後,雖有國號,無問適庶,皆以氏傳而謂之姓。如漢家雖亡,亦稱劉氏,或有稱漢者。雖存古道,而存為希姓。

周同姓國。

臣謹按以國為氏者,有二諸侯之子在,其國稱公子在,他國則稱國。國亡,無爵者亦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