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文化中心將呈港、穗、深三足鼎立格局


深圳後來居上需要大手筆,要捨得給土地、捨得大投入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既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應該是國際著名的文化創意中心和先進的國際文化引領中心。香港廣州憑藉雄厚優良文化基礎積極提升文化中心地位,深圳後來居上努力構建大灣區文化中心第三極。

大灣區文化中心將呈港、穗、深三足鼎立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將呈現三大文化中心城市格局。

香港本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國際影響的文化中心和亞洲文化中心城市,近年來,香港又積極推進西九龍文化區建設,努力打造集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娛樂場所。西九文化區面積達40公頃,正在建設一批世界級的劇院、演藝場、藝術中心、博物館、海天劇場等,未來將成為發展為香港一個融地方與傳統特色,並加入國際元素的世界級綜合文化藝術區。

廣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設施完善。近年來廣州又提出要建設“大灣區文化中心”和國際歷史文化名城,並擬通過建設南沙文化演藝小鎮、倡建文創產業、電影聯盟,籌辦粵港澳非遺博覽會,打造“合唱之都”、粵劇文化品牌,持續開展“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等活動,積極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文化服務共享平臺。

大灣區文化中心將呈港、穗、深三足鼎立格局


深圳40年來經濟發展迅猛,但文化建設滯後,近期深圳提出了建設“新十大文化設施”和“十大文化街區”計劃,試圖憑藉雄厚財力大力提升文化發展水平和文化軟實力,後來居上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中心第三極。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呈現文化中心“三足鼎立”格局。

深圳想要躋身灣區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建設要轉變觀念、施展大手筆。

港穗深三大城市中,深圳綜合文化實力最弱,文化基礎設施最差,深圳要建設大灣區文化中心城市,全面提升文化綜合實力,一定要捨得投入,在文化建設上要施展大手筆。否則將很難改變深圳在大灣區內“一流經濟、二流文化”的城市形象。

深圳建市以來曾經進行過兩輪文化設施大建設,都沒有形成標誌性的、富有魅力、代表深圳城市形象和綜合實力的文化設施,更沒有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和世界級的文化設施。

大灣區文化中心將呈港、穗、深三足鼎立格局


深圳文化滯後,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在文化建設上不捨得投入、不捨得給地。深圳在公園建設、科技園區建設、大學城建設捨得投入、捨得給地,成就了深圳的科技產業、森林城市和大學教育的高速發展。而在文化建設上舍不得投入、捨不得給土地,也造成了文化建設滯後。

深圳第一批文化設施由於長期缺乏持續投入、沒有實現更新改造升級,早已淹沒在茫茫城市中,幾乎被人們遺忘。第二批以市民中心為核心建設的文化設施,由於給予的土地少、空間小、投入不大,導致建設格局拘束、規模小、容量小,標誌性不強,早已滿足不了深圳蓬勃發展的市民文化需要和城市發展對文化的需要。

大灣區文化中心將呈港、穗、深三足鼎立格局


深圳新一輪的文化設施建設,一定汲取前40年的教訓,對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要捨得給地,捨得大投入,要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大規模的建設。要捨得給最好的地塊,最優的位置,要大手筆投入,要精雕細刻,打造百年精品,打造城市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