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依賴於智能,你將不再擁有專注的人生

越來越依賴於智能,你將不再擁有專注的人生


1

週末接女兒回家,女兒附在耳邊對我說,媽媽,有件事我想告訴你,你可不要生氣呀!

我看著她神秘的樣子,故意拉長聲音道,那可得看是什麼事,說不定我就會大發雷霆呢!然後衝她做了一個大大的鬼臉。

她面露難色,悠悠地說,我這次語文才考了80多分,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最近考試總是靜不下心來,急躁得狠。

聽完,我認真的回想了最近以來她的表現,確實出現越來越難把心思專注在一件事上的情況。

比如,網校課就要開始了,可學校里布置的作業還沒完成,她就會一邊抄著課本上的生字,一邊把電腦打開,聽著直播課的內容;

比如,她和同學約好,回家要視頻聊天,同學一直無響應,寫作業她都不安生,時不時的會去看一下同學有沒有回覆;

再比如,她正在做上網作業,手機上方出現了一條信息,她就會立馬叫,媽媽,媽媽,有信息,然後還會把微信的內容念出來。

……

諸如此類的情況似乎愈發的頻繁。

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禁感慨互聯網在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會漸漸掌控和瓜分我們的精力和時間,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我們都在不自覺中被一步步引入浮淺的深淵。

今天我並不想說手機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我想要說的只是深度工作和學習的重要性。

無論我們是出於更好的謀生,還是為獲得更多的人生價值,我們都需要刻意去訓練一種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助於我們更好的學習和工作。

2


越來越依賴於智能,你將不再擁有專注的人生

什麼是深度工作?

在《深度工作》一書中,對此做了明確的定義,

即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此類工作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且難以複製。

相對應的就是浮淺工作,即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上的浮淺,更多是源於環境的干擾,比如家庭裡有人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看電視,看短視頻,大聲聊天,這些都會讓孩子在無形中被動的接受一些信息,從而對認真思考造成干擾,很難進入到專注的狀態中去。

處於職場中的人大都會有這樣的感觸,好像每天大大小小的會議逐漸覆蓋了工作的日常,頻繁的會議除了傳達一些及時的信息和安排一些事務,已經完全無法讓人做到專注,因為當我們想要進入一個深入工作的狀態時,接下來的會議會一下子打亂我們的節奏。

那麼,我們該如何創造一個深度工作的環境?

在《深度工作》中有這樣幾個哲學的概念:

1、禁慾主義哲學,如果你能做到像禪師一樣,完全摒棄一些生活中的干擾,並對浮淺的東西一概不看,那麼,你就可以採取禁慾主義的方式讓自己進入深入的狀態;

2、雙峰哲學,心理學家榮格,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塔樓,叫“榮格的塔樓”,當時他隱居山林,就為他的創作創造了一個深度思考的空間。但他並不是完全與外界隔離,而是將一部分時間用在無干擾的寫作上,另外的時間則用於在診所看病或者在大學講課;

3、節奏哲學,就是我們將時間進行分割,在固定的時間段裡做固定的事,就像那個在一個小鎮裡生活多年的康德,他的習慣已經固定到別人可以通過他的行動來斷定當時是幾點鐘。

4、記者哲學,就是無論是在安靜的環境裡,還是在比較聒噪的環境裡,哪怕是戰亂或者在面對災害時的第一現場,都能夠立馬進入工作狀態。

分析一下,自己符合哪種類型的哲學,對號入座,然後採用正確的方式,把對應的哲學習慣化。

在適應新習慣的過程中,我們業已形成的舊習慣會對我們形成阻力,企圖維持現狀,這個在上一篇文章《堅持習慣為什麼那麼難?這裡有你想要的方法和答案》裡,已經描述的很清楚,這裡就不再加以贅述。

3


越來越依賴於智能,你將不再擁有專注的人生

我們該如何應對那些無聊的時光?

有科學家證明: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你在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再擺脫這種積習。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潛在的每一個無聊時刻,都是用瀏覽智能手機來打發掉的話,我們的大腦就會被重新編排,這時我們的大腦就已經不能夠再勝任深度的工作。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心智殘疾”。

聽起來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是縱觀我們身邊的人,那些沉迷於智能手機和網絡遊戲中的人,真的很難再將精力專注到一件事情上,他們的生活已經完全被手機和網絡所控制。

所以,學會與自己獨處,擁抱那些無聊時光。

適當的減少一些網絡社交,過度的關注一些流量式的熱點和信息,只會讓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碎片化。也許它會很有趣,但對於我們實現人生目標無足輕重,甚至還會成為我們完成深度工作的巨大障礙。

可以刻意的給自己留出一些安逸的時光,比如散步、慢跑,比如靜靜地在陽光下喝一杯茶,讓疲勞的大腦得到暫時的休整。

休閒和安逸有助於提高你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我們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比如想要進行一個創作,無論怎麼樣腦洞大開,都不知道該如何入手,而我們出去散個步,遇到某個場景,看到某些風景,可能突然就會靈感乍現。

也可以用高質量的社交活動來代替無聊的刷屏,比如讀書、運動或者與益友相見。

手機裡一些不常用的APP,如果超過30天你都沒有用過,並且也並沒有太重要的信息反饋,那麼嘗試著去刪除它。

我們通常會把生命中的16個小時看作是贈品,把白天的8個小時視為工作時間。當一天的工作結束,我們似乎得到了解放,追劇、打遊戲、聊天、娛樂,這些不重要的人生項目會讓我們揮霍掉除去睡眠以外剩下的時光。

而工作之外的8小時,才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拉開平庸與優秀的差距。

如果你是體力工作者,把工作以外的時間用來進行腦力勞動,如果你是腦力工作者,就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如果我們在這一天裡獲得了新知,我們第二天就會生活的更加愉快和充實。

不要覺得深度工作是對於研究者或者高級工作者來說的,作為一個普通人,無論我們的工作有多麼平凡,我們都需要有專注的態度和精神。

一個普通的配貨員,沒有專注認真的態度,就會給整條銷售鏈條造成困擾;

一個思想總是分神的公交司機,沒有專注認真的態度,就會把整車人的安危置於危險的邊緣;

一個心不在焉的老師,沒有專注認真的態度,就只能誤人子弟,還誤了自己的前程。

我們可以平凡,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有匠心,用專注的態度活出自己最好的人生。

以上為關於《深度工作》的思考與筆記,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