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是屬於孩子們的年,那些時光真是歡樂又滿足


兒時的年是屬於孩子們的年,那些時光真是歡樂又滿足


兒時的年是屬於孩子們的年,那些時光真是歡樂又滿足。

兒時的我,還不知鄉愁是何滋味?也不懂過年的意義,只覺得過年是最好玩,最開心的時候。有新衣服穿,有紅對聯貼,有鞭炮可以放,有春晚可以看,有壓歲錢可以拿,還有瓜子花生糖果可以吃,真是開心又滿足。

進入到臘月,村莊上就熱鬧了起來。有的人家殺年豬,我們幾個孩子喜歡跟著看熱鬧,等到真正要殺豬的那一瞬間又都用小手遮了眼睛不敢瞧;有的人家大掃除,孩子們才不管那個,那是大人們的事,我們不僅幫不上忙,有時還幫倒忙。母親剛擦乾淨的玻璃,我一個手掌印就貼上去了,一溜煙又跑去玩了;有的人家蒸饅頭,廚房不許人進去,我們幾個孩子就趴在窗戶上看,看了半天也沒啥,就是好奇大人們為啥不讓我們進去。

兒時的年是屬於孩子們的年,那些時光真是歡樂又滿足

兒時的年味比現在濃,也比現在快樂。大年三十這天早上,父親早早地就帶我上街了,人真多啊!賣年貨的,賣貼畫的,賣對聯的,賣鞭炮的,賣菜的,應有盡有。一條街上人擠人,父親緊緊拽著我的手,我左顧右盼,這邊看看,那邊瞧瞧,還沒看夠就被父親拽著向前走去。

從街上回來後就是貼對聯,那時沒有膠水和膠帶,母親就用麵粉和水調成糊狀,也挺粘的。父親個高,站在凳子上貼,我們只管告訴他是正著,還是歪了。有時,我們也調皮,我看著是正的,哥哥卻偏說是歪的,父親一時間不知該聽誰的。父母也不會訓斥我們,過年不興打罵孩子,我們便放肆地玩開了。

貼好了對聯,我們便換上新衣服、新鞋子,兜裡再裝上瓜子糖果,開心得跑去找小朋友玩兒。有時玩瘋了,新衣服弄髒了,新鞋子踩了水,垂頭喪氣地回來等待捱罵,父母的臉上卻掛著笑,說一兩句便不再追究。

兒時的年是屬於孩子們的年,那些時光真是歡樂又滿足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開始吃年夜飯,北方人的年夜飯定然少不了餃子。母親會包肉餡和韭菜雞蛋陷兩種,在包餃子時也會放幾枚硬幣進去,誰要是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新的一年都會有好運,尤其是財運。

大人不那麼看重,倒是我們幾個孩子在意得很。每夾一個餃子都吃得很起勁,有時明明已經吃飽了卻還不肯罷休,非要吃到有硬幣的餃子不可。父母們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管我們有沒有吃到帶硬幣的餃子,壓歲錢都是少不了的。吃過年夜飯,我們就乖乖地坐等父母給壓歲錢。

兒時我還不會看錢的大小,只會用錢的張數來界定。父親給一張五塊的我還賭氣不肯要,偏偏要五張一塊的才行。也被哥哥忽悠過,他拿四張一塊的換走了我一張十塊的,我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佔了大便宜,跑去和母親說,等聽明白了我就跟在哥哥屁股後面哭,非要換回來不可。

兒時的年是屬於孩子們的年,那些時光真是歡樂又滿足

最開心的是吃過年夜飯後,一家人坐在炕上看春晚,那時的電視機還是黑白的,也不大。我們最喜歡看小品節目,常常笑得一家人前仰後合。村莊夜空的靜被笑聲劃破,那小小的黑白電視機給無數的家庭和孩子帶來了歡樂。

孩子們不需要守夜,困了倒頭就睡,大人們卻要在十二點的鐘聲過後放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我們總會從睡夢中驚醒,村子上家家戶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延綿不斷,想不被驚醒都難。

那時的壓歲錢不多,卻足以令我們開心好多天。壓歲錢最後要上交給父母,他們總說先替我保管著,然後就再沒回到我手裡過,但依舊會很快樂。

兒時的年是屬於孩子們的,那樣快樂的時光一去不返,都在回憶的相冊裡珍藏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