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原来传说中的千古之谜也不过如此

公元231年2月,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再次举大兵出祁山,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北伐。

截止目前为止,诸葛亮严格意义上的北伐,就是这一次和第一次。

但这一次已经不能够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长安之计,因为守长安的人早已经不是夏侯茂这个声色犬马之辈,而是汇集了郭淮、张郃、费曜等众多名将,并且关中的兵力也非过去可比,双方的边境线已经处于一种非常稳定的状态。

换句话说,蜀汉若要再发动北伐战场,实际上已经不再占据任何优势。如果想要有所突破,势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也正因为此,诸葛亮的这次北伐,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诸葛亮只好开启了统治阶层最常用的舆论工具。

在北伐之前,诸葛亮联手孙权在国内进行了大面积的宣传:总而言之,蜀汉和东吴已经签订了瓜分天下的盟约,两国将联手灭掉曹魏,到时蜀汉占据兖、冀、并、凉四州,东吴占据豫、青、徐、幽;至于司州,我们两家以函谷为界,东吴占据长安为中心的地区,蜀汉占据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最后,蜀汉和东吴二国就高高兴兴的平分天下,和平共处。

复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原来传说中的千古之谜也不过如此

虽然说,这种宣传实际上就是在吹牛,但这种舆论一旦开启,很容易激发起大家心中的那份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这种背景下,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就能够很容易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尤其是广大愤青们的强烈拥护。

这样一来,那些反对诸葛亮北伐的人,自然不敢再多说什么,因为这个时候要是有人敢出来说句反对的话,大家一人一顶汉奸的帽子,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

对于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我前面已经给大家详细解释过,它完全是符合孙权的利益,所以孙权自然也会帮着诸葛亮开启这场舆论。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蜀汉不再没事就挑衅曹魏,曹魏的军事重心自然就会东移了。在这种背景下,孙权自然会为诸葛亮的北伐,高呼壮哉、壮哉,并且会积极响应诸葛亮平分天下的伟大计策。

基于诸葛亮的角度,吹这种牛,可以让自己继续这样玩,有足够的舆论支持。否则,蜀汉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为了给东吴减轻战略上的压力,蜀汉的臣民,还不愁炸了锅。

而且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蜀汉这种行为是必须的,否则三足鼎立的格局,是难以长久维持的。当然,不管诸葛亮怎么玩,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他从来不会进入对自己不利的地方,只是呆在安全的地方对曹魏挑衅。

复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原来传说中的千古之谜也不过如此

有了这场舆论支持后,诸葛亮的北伐自然很容易去实施,但是,当时的他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后勤。

蜀军通过秦岭,向关中祁山运送军粮器械,既没有大河湖泊之水路可走,也无宽阔平坦的道路可行,除了台阶栈道,就是上下爬坡,异常的艰难。

虽然后来蜀汉夺取了魏国的武都郡,北伐的补给线不用再走秦岭峡谷中那些恐怖的栈道,但路程却延长了许多,而武都本身地广人稀,不产粮食,大军补给全都要靠汉中运送。

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祁山去沮县五百余里。”

五六百里的距离,可见运输线有多长,就按一个民夫挑一百斤粮食算,挑这么重的东西,一天顶多也就走个十来里,这样到达前线至少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而武都郡地处那样荒芜的地方,显然也不可能沿途设立兵站、接力运送,也找不到那么多民夫,更不可能让军队去运粮,蜀汉兵力总共就那么几万人,如果全部浪费在运输上面实在太划不算;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运粮人员,每次所能运送的粮食也又不会很多。

这样算来,等后方的粮食全部运到前线,蜀军士兵们估计早都饿死了,还拿什么打仗!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人力不行,那就用车吧。

牛车、马车,不就可以了吗?

但问题是,蜀汉只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小国,哪来那么多牲畜?更何况牲畜吃粮食吃得比人还多,蜀国底子太薄,供应不起。

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行办法了吗?

当然不会。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这样评价诸葛亮:亮性长于巧思。

巧思者,技艺精巧、别出心裁也。

诸葛亮也不负众望,很快就捣腾出来一种新型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这玩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了?您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它只是在诸葛亮集里写着怎么做,不过那年月纸不好用,帛书成本太高,是用木简、竹简写的,光有文字说明,没有示意图。

后人根据那只言半语,也猜不出这东西到底长得什么样,就更不用说该怎么造了。

总而言之,这成了先贤们保留下来的一个千古之谜。

复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原来传说中的千古之谜也不过如此

在史书上是这样记载“木牛流马”的,它可以装载一个人一年吃的粮食,每天可以走二十里路。那么,一个人一年吃的粮食有多少呢?

偶娘说过,原来用粮票的时候,一个成年人一个月三十二斤粮食。

估摸着三国那时候人的饭量也差不多,也就是说,一头木牛可以装三四百斤粮食,而且还可以一天走二十里路,这样算来即便运输路线长达六百里,也只需要走三十来天;而操纵木牛流马的民夫这一个月期间顶多也就吃掉三十多斤粮食,剩下就还有三百多斤粮食被成功地送到了前线,基本上够十名士兵吃上一个月了。

蜀军在前线的士兵总共也就几万人,只需要用几千个木牛流马成群结队往前线运送,不仅运输的周期更短了,运到前线的粮食也更多了,确实是一个了很不起的成就!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

关于后勤的问题,就这样被诸葛亮给轻而易举地解决。

这一年,诸葛亮已满50岁,进入天命之年。

我不知道诸葛亮有没有工夫经常去照铜镜,但他耳边双鬓的白发显然是越来越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共召集了十万大军,兵力远远超过了前三次北伐,以诸葛亮为大将军、魏延为副将军引兵出祁山。

诸葛亮这次拟定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计划,他手下的名将们全部参与了这次行动计划。

运粮都督:李平。

已经改名为李平的骠骑将军李严,去年到了汉中以后,就被诸葛亮任命为中都护,负责丞相府的日常事务,这次诸葛亮亲自带大军北伐,作为汉中二号人物的李平就留在南郑负责后勤运输,丞相长史蒋琬配合他工作。

先锋官:姜维。

镇西将军姜维率领五千虎步营为先头部队,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遇敌而击,为主力部队前进扫除一切障碍。

参谋团:中护军费祎、中监军邓芝、丞相长史杨仪、丞相参军马忠;

指挥官:征西大将军魏延、前部督高翔、后部督吴班、无当监王平。

诸葛亮稳坐中军,蜀军浩浩荡荡出祁山攻陇右,并沿途宣传要直取长安和洛阳、活捉曹睿回西川;当然,这只是一个诡计,诸葛亮的真实目的是引诱魏军主力部队前来决战,从而达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

战略部署完毕,可以正式开打。

复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原来传说中的千古之谜也不过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