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減多少降什麼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王仁貴

◇據測算,2019年減稅降費規模可達1.5萬億~2萬億元,超過2018年

瞭望: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减多少降什么

吉利汽車寶雞製造基地的車身總拼線攝影/本刊

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一批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三年暫定實施期限內,預計每年可再為小微企業減負約2000億元。在此之前,新年第一天,個人所得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民生“禮包”正式落地。

所有這些為加快落實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拉開了帷幕。在2018年減稅力度已不小情況下,多大的規模才稱得上“更大”?中央提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深層用意何在?減稅降費又將減什麼、降什麼?接受採訪的多位專家為《瞭望》新聞週刊記者進行了深入解讀。

更大規模有多大

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課題組最新測算,2019年減稅降費規模可達1.5萬億~2萬億元。而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

從結構性減稅轉向普惠性減稅,是2019年體現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政策核心方向。

回望2018年,下調製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增值稅稅率,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退還部分企業期末留抵稅額,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減稅降費力度不可謂不大。

減稅效果體現在稅收收入增速的變化上。2018年前10個月,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增長10.7%,5月1日實施增值稅降率等系列減稅舉措成為分水嶺。前4個月稅收收入增幅為16.8%,後6個月稅收收入增幅則回落到6.4%。全年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增幅預計與現價GDP增幅大體相當。

業內專家進一步分析指出,2018年的減稅降費,除營改增帶有一定普惠性外,更多的措施是針對特定行業、領域出臺的優惠政策,不具有普惠性。企業所得稅的各種稅前扣除、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都是從稅基上做文章,減稅感受遠不如降低名義稅率強烈。

2019年減稅路徑上,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將共同發力,製造業和小微企業減輕稅負是重點,小微企業、科技初創企業將迎來普惠性稅收減免。記者採訪瞭解到,相關部門同時還將清理規範地方收費項目,加大對亂收費查處和整治力度。加強收費項目清單“一張網”建設,健全亂收費投訴舉報查處機制。

受訪專家對本刊記者指出,最終減稅規模,既取決於根據經濟運行情況採取的逆週期調節力度,也取決於財政的可持續性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認為,“此次減稅具有綜合性、普惠性的特徵,能使製造業企業、小微企業、科技型創新企業等切實感受到‘有溫度、可感知’的減稅降費。”

減什麼降什麼

如期發放了2019年1月份工資的中國商飛集團下屬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2000多名員工發現個人工資條上的個稅扣稅額髮生了明顯變化。該企業財務部負責人介紹,2568名員工中有2026人享受了專項附加扣除優惠政策,優惠最多的享受到5000元專項附加扣除額。

從全國來看,有研究機構測算,疊加個稅起徵點調整,本輪個稅改革將為居民個人釋放紅利4000多億元。

針對居民的個稅減免外,2019年,預計企業的減稅降費主要鎖定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兩大主體稅種,以及行政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上。

對企業來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認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框架下,增值稅改革是2019年重頭戲。自2017年7月份增值稅並檔及2018年5月1日下調部分增值稅稅率以來,進一步簡併及下調稅率已在路上。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分析認為,對應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等實體經濟的16%、10%兩檔稅率下調可能性較大。下調稅率的同時能否推進稅率精簡還需觀察。

而企業所得稅方面,徐洪才認為,目前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存在下降空間。在全球降稅浪潮中,進一步減稅有助於企業“輕裝上陣”,增強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

降費方面,一些行政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的進一步清理將成為重點。比如社保費率直接關係企業實際負擔。除繼續延續實施“對用人單位和職工失業保險繳費比例總和從3%階段性降至1%”的政策,決策層已明確將研究繼續降低社保費率的實施辦法。

降成本方面,《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從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2019年將實施更大力度降成本舉措。包括加快清理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圍繞輸配電價改革、公用事業收費改革和貨運車輛“三檢合一”改革等,切實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

重在“穩就業”

業界普遍認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的推出,將有效刺激企業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專家表示,這是應對經濟“穩中有變”的重要舉措,通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能夠實現穩投資、穩消費、穩增長,尤其能減輕小微企業壓力,從而夯實穩就業的基礎。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2019年經濟工作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政策”,近日多部門工作部署傳遞的權威信息也表明,2019年“穩就業”正在成為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之一。

穩就業主要靠千千萬萬小微企業。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指出,當務之急是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日前出臺的針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充分體現了“穩就業”的目標導向。1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明確部署,決定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稅起徵點、允許地方政府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稅降費。

對於“大幅放寬”有多大,專家分析指出,從決定中“對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使稅負降至5%和10%”的標準來看,這一優惠將覆蓋95%以上的納稅企業,其中98%為民營企業。

楊志勇從消費的視角對《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分析指出,從剛剛公佈的2018年1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來看,1.9%的漲幅低於預期,創六個月低點。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落地,能有效減輕居民稅負,起到對消費的提振作用。但促消費、穩就業等,關鍵在推動企業發展。企業不出現大規模經營困難,居民收入才能得到增長,才能有消費能力。

“如果把一個個企業比喻成一棵棵樹,整個市場經濟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只有企業興,市場才會旺,經濟才會強。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激發企業活力,能帶動消費市場做大。”張連起對本刊記者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