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奇葩說》裡要不要合群的辯題,順便介紹下李白一首詩

《奇葩說》第五季已經收官,趁著心裡熱乎勁還未全褪,也為了延遲下今年裡跟這個節目say goodbye,再回顧下最後一場團隊對決的辯題:

我不合群,需要改嗎?

回顧《奇葩說》裡要不要合群的辯題,順便介紹下李白一首詩

當然,作為兩個對立的持方團隊,每個人都奉獻了自己的精彩辯說。

比如:

楊奇函說,在不合群的時候,有自由,有自我,但那是一個狹隘的個體,當真正合群了之後,把自我完整地展現了出來,反而得到了更廣闊的溫暖。

奶茶說,三個人就可以拉一個微信群,但去除了一個人,兩個人,哪怕最後只剩一個人,它還是個群。是的,只要堅持自我,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群。

熊浩說,合群是一種能力,在哈利波特里,校長跟哈利說過一句話,人世當中,我們面對的大部分的選擇,並不是the righr way and the wrong way(正確的和錯誤的),而是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正確的或者便捷的,討喜的,懶惰的,怯懦的)。

回顧《奇葩說》裡要不要合群的辯題,順便介紹下李白一首詩

上圖為熊浩在《奇葩說》節目裡的風采,欣賞過後,繼續復讀機模式,嘿嘿。

趙帥說,合群和合作是兩碼事,充分合作的背後,是為了換取不合群的空間。這個社會發展至今,就是為了讓每個成熟的人現在學著能合作,又允許他們不合群。

陳銘說,我們每個人在人生歷練的過程中,都有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要找到存在感,我們要告訴這個世界,我來過,我活過,第二個階段就要尋找歸屬感,你總要在自我之外尋找一些共鳴,讓你知道你來這個世上一趟,不是孤獨的。

顏如晶說,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獨,合群了,就是真的內心孤獨。見下圖。

回顧《奇葩說》裡要不要合群的辯題,順便介紹下李白一首詩

以上文字在不違背原意的情況下,略有刪減。其實,還有很多精彩觀點,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如果不是文字記下來了,就連這些,過個一天兩天就又忘了。

不過,就算忘了也沒什麼,畢竟,這些都是別人的觀點,還是為了辯論而充實起來的觀點。

那麼,作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我,該怎麼看這個辯題呢?

還用說嘛,當然是,他們說的都好有道理!

有時,我都覺得正方和反方講的是一回事,不過是為了辯題服務,站在自己隊的立場,尋找了適合的某一方面情況作為話題延伸的背景。

回顧《奇葩說》裡要不要合群的辯題,順便介紹下李白一首詩

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來世上走一遭,自然,是要刷出一波存在感的,但是,人又不是孤立的,每個人出生之後,無不是在茫茫人海里尋找著認同。

說到底,還是一個堅持,還是妥協的問題。兩者之間的關係,不能共存,又不是簡單對立。更多的,還是看某一時,某一事,自身選擇何者占主導地位了。

正好讀到一首詩,跟這個這個事兒也算沾點兒邊,作者是李白,對,就是那個說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唐代大詩人。

《結(ji四聲)襪子》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

感君恩重許君命,泰山一擲輕鴻毛。

簡單解釋下這首詩的標題。“結”同“系”,“結襪子”就是把鬆了的襪子繫緊了,這裡,表面看跟襪子一毛錢關係也沒有,也就是用了慣例,用漢樂府題目當標題,寫了相似的主題。

回顧《奇葩說》裡要不要合群的辯題,順便介紹下李白一首詩

詩裡,“燕南壯士”對應“築中置鉛”,“吳門豪”對應“魚隱刀”,分別講了先秦兩則傳奇,前者主角是高漸離,後者是專諸。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為了報答知遇之恩,而以命相搏犧牲了自己。

若說這首詩是寫豪俠,倒也真未必。話說,唐朝以科舉取士,貌似提供了一個很公平的競爭平臺。但其絕不是考驗單純的應試技巧,考生們還必須提前來到京城,打通各種達官顯貴和文化名流的門路,求得欣賞和引薦。

也就是說只要關係能打通,幾乎就算成功了一半。其中最有詩人風格的一種叫作行卷,就是把自己的詩文作品精心挑選出來,用最好的紙張、最好的筆墨認真謄寫下來,投獻給權貴和名流,期望得到後者的賞識。

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以期擠進一個叫做仕途的群裡了。這個過程裡,有無心酸,有無委屈,有無辛苦,至今,已無法求證了,只是,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一個消磨稜角的過程。

而他,是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