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奇葩说》里要不要合群的辩题,顺便介绍下李白一首诗

《奇葩说》第五季已经收官,趁着心里热乎劲还未全褪,也为了延迟下今年里跟这个节目say goodbye,再回顾下最后一场团队对决的辩题:

我不合群,需要改吗?

回顾《奇葩说》里要不要合群的辩题,顺便介绍下李白一首诗

当然,作为两个对立的持方团队,每个人都奉献了自己的精彩辩说。

比如:

杨奇函说,在不合群的时候,有自由,有自我,但那是一个狭隘的个体,当真正合群了之后,把自我完整地展现了出来,反而得到了更广阔的温暖。

奶茶说,三个人就可以拉一个微信群,但去除了一个人,两个人,哪怕最后只剩一个人,它还是个群。是的,只要坚持自我,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

熊浩说,合群是一种能力,在哈利波特里,校长跟哈利说过一句话,人世当中,我们面对的大部分的选择,并不是the righr way and the wrong way(正确的和错误的),而是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正确的或者便捷的,讨喜的,懒惰的,怯懦的)。

回顾《奇葩说》里要不要合群的辩题,顺便介绍下李白一首诗

上图为熊浩在《奇葩说》节目里的风采,欣赏过后,继续复读机模式,嘿嘿。

赵帅说,合群和合作是两码事,充分合作的背后,是为了换取不合群的空间。这个社会发展至今,就是为了让每个成熟的人现在学着能合作,又允许他们不合群。

陈铭说,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历练的过程中,都有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找到存在感,我们要告诉这个世界,我来过,我活过,第二个阶段就要寻找归属感,你总要在自我之外寻找一些共鸣,让你知道你来这个世上一趟,不是孤独的。

颜如晶说,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了,就是真的内心孤独。见下图。

回顾《奇葩说》里要不要合群的辩题,顺便介绍下李白一首诗

以上文字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略有删减。其实,还有很多精彩观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如果不是文字记下来了,就连这些,过个一天两天就又忘了。

不过,就算忘了也没什么,毕竟,这些都是别人的观点,还是为了辩论而充实起来的观点。

那么,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我,该怎么看这个辩题呢?

还用说嘛,当然是,他们说的都好有道理!

有时,我都觉得正方和反方讲的是一回事,不过是为了辩题服务,站在自己队的立场,寻找了适合的某一方面情况作为话题延伸的背景。

回顾《奇葩说》里要不要合群的辩题,顺便介绍下李白一首诗

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来世上走一遭,自然,是要刷出一波存在感的,但是,人又不是孤立的,每个人出生之后,无不是在茫茫人海里寻找着认同。

说到底,还是一个坚持,还是妥协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共存,又不是简单对立。更多的,还是看某一时,某一事,自身选择何者占主导地位了。

正好读到一首诗,跟这个这个事儿也算沾点儿边,作者是李白,对,就是那个说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唐代大诗人。

《结(ji四声)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

简单解释下这首诗的标题。“结”同“系”,“结袜子”就是把松了的袜子系紧了,这里,表面看跟袜子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也就是用了惯例,用汉乐府题目当标题,写了相似的主题。

回顾《奇葩说》里要不要合群的辩题,顺便介绍下李白一首诗

诗里,“燕南壮士”对应“筑中置铅”,“吴门豪”对应“鱼隐刀”,分别讲了先秦两则传奇,前者主角是高渐离,后者是专诸。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以命相搏牺牲了自己。

若说这首诗是写豪侠,倒也真未必。话说,唐朝以科举取士,貌似提供了一个很公平的竞争平台。但其绝不是考验单纯的应试技巧,考生们还必须提前来到京城,打通各种达官显贵和文化名流的门路,求得欣赏和引荐。

也就是说只要关系能打通,几乎就算成功了一半。其中最有诗人风格的一种叫作行卷,就是把自己的诗文作品精心挑选出来,用最好的纸张、最好的笔墨认真誊写下来,投献给权贵和名流,期望得到后者的赏识。

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以期挤进一个叫做仕途的群里了。这个过程里,有无心酸,有无委屈,有无辛苦,至今,已无法求证了,只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个消磨棱角的过程。

而他,是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