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

淄川當地傳統習俗,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喝臘八粥也極具民間臘八日過節氛圍。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小米、玉米、蓮子、紅豆、黑豆、大棗、蓮子、桂圓、花生、綠豆等多種食材。經過篩選、清洗乾淨、燒水下鍋等一系列步驟精心熬製成粥。現在市面上銷售的臘八粥原料大多是搭配好的,買回家直接熬粥就可以,省時省力。寒冬臘月喝一碗香氣四溢,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美味又暖身。熬製臘八粥輔料根據個人口感喜好隨意添加。大棗,益氣養血安神,有早生貴子之意;蓮子,清熱降火、降血壓、促進睡眠,有多生貴子之意;桂圓,安心寧神、補血養氣、益智補腦,有富貴團圓之意;枸杞,護眼明目、補血、降三高、抗衰老,有一家人和和氣氣之意;放點百合,代表百事和睦;栗子象徵大吉大利。加上這些食材,因為有了美好的寓意,也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民間習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

為了讓臘八粥更加粘稠,米最好提前就泡好。如果喜歡吃甜的市民,可以在粥里加一些冰糖,這樣熬出來的粥會更粘稠。記得小時候過臘八節,清晨天還不亮,大人挑著水桶,要到和莊村莊南河涯頭一眼清澈的泉水裡挑水。因為這裡的泉水,熬製做臘八粥的食材格外香,格外甜,做出來的粥很好喝。

民間習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

寺廟裡用鐵鍋煮臘八粥是最講究和傳統方式,有專人負責,熬製需要耗費很長時間,要想粥又稠又好喝,非得煮上三四個小時不可,還得時時攪拌。臘八粥又稱“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家裡用高壓鍋十幾分鍾就可做熟。按照民間風俗,煮好了臘八粥,第一碗要先祭祀神靈或祖先,以示感恩。

民間習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之為“佛粥”,宋代著名詩人陸游有一首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就是說的臘八節寺院舍粥的事。

寺院裡舍煮臘八粥最晚也形成於宋代,宋人所著《東京夢華錄》中記載說: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說:“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同時也說,十二月八日,民間作臘八粥,以米果雜成,多者為勝。

元代人對此也有記載,孫國敕《燕都遊覽志》記載說:“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

《武林舊事》則記載了宋代杭州臘八粥的配方: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等烹製臘八粥。

《酌中志》提到,明朝宮中的臘八粥烹製方法如下:在臘八前數日,將紅棗捶破泡湯,到臘八早上,加入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

清人李福有一首《臘八粥》詩:“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

民間習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

臘八節這天喝完了臘八粥後,還要泡臘八蒜。用醋醃製臘八蒜,很簡單的一款美食。把大蒜拔去外皮清洗,放入米醋中醃製就可以。待到春節,大蒜一般會變為碧綠色,與水餃是絕佳的搭配!

民間習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

民間臘八粥,既有溫暖的親情,也因為新年將近,讓人有了新的期盼,過了臘八就是年,浸透著濃濃的年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