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錢包、手機!“刷臉”時代到來,支付寶要幹什麼?


再見,錢包、手機!“刷臉”時代到來,支付寶要幹什麼?

沒錢、沒手機也不能阻止人類買買買了。在即將全面小康的2018年末,支付寶正式宣佈了刷臉支付,從此,人臉更“值錢”,買賣更方便。用“大寶”的話說“真對得起咱這張臉”。

先將時間倒回2014年,10月16日,在北京的798園區,支付寶母公司“小微金融服務(籌)”正式定名“螞蟻金服”,從此那個藍色小螞蟻進入公眾視野,寓意“螞蟻雄兵,蚍蜉撼樹”。

而當天更多人參與了一項體驗,名叫“用身體殺死數字密碼”,體驗後,他們為人臉、指紋、聲紋等支付“黑科技”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認為指紋和人臉支付將更早變為現實。

那時,數字密碼導致忘、洩漏、被盜等問題多發,支付寶期望用生物識別技術替代它,完成“我就是我”的實名認證,保證支付安全。

2015年3月,德國漢諾威展開幕式上,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演示了支付寶的新技術,他“刷臉”從淘寶網購買了1948年漢諾威紀念郵票,向外界第一次展示了刷臉支付的雛形。

後來,指紋支付藉手機觸摸技術迅速普及,但刷臉支付因為網絡、技術、成本等原因,遲遲沒有走進大眾生活。即便這兩年手機攝像頭升級,人臉識別還只是充當輔助認證的“配角”。

原因是手機的攝像頭還太“簡陋”,不能用高級3D技術識別人臉的細微特徵,比如蘋果手機的人臉識別沒法區別雙胞胎,已經被“玩壞了”。

“但現在,硬件、網絡、算法、解決方案、智能模塊等各項條件都更加成熟,成本降低了80%,所以支付寶正式推出了刷臉支付。”支付寶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鍾繇這樣解釋道。

之前,支付寶的人臉識別技術已在“互聯網+政務”領域試水。超過100個城市的用戶,通過支付寶刷臉驗證,在線辦理公積金查詢和提取、個稅查詢、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電子證件等服務。

在此基礎上,支付寶完善了模式、技術、流程,才有了現在USB接口的刷臉支付外設,它可以直接接入商家收銀系統,千元級的成本,極少的應用調試,“黑科技”變成“暖科技”。

再見,錢包、手機!“刷臉”時代到來,支付寶要幹什麼?

無疑,按照這個趨勢,人們終將擺脫手機、錢包、電量的束縛,累贅不見,身輕如燕。同時,支付寶也兌現了當年吹過的牛X,但它為何對刷臉支付如此迷之執著?關鍵有兩點:

其一,守住支付“命脈”,威福自操,宸衷獨斷;其二,攻克技術前沿,定義未來,執掌未來。

守:支付“命脈”絕不丟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

2017年開始,支付寶線下支付第一的位置越來越穩固,但要守住這來之不易的優勢,絕非易事。支付寶必須搶先一步,佔據更多可能的場景,才能“吃得苦中苦,不再心中堵”。

想當年,支付寶花費三年時間鑽研“快捷支付”,不斷與監管層、銀行磨合,終於發展出一套辦法:讓用戶在應用內綁定銀行卡,不必反覆轉賬,令支付寶消費等同於銀行消費,從而大大降低使用複雜度。

可是僅僅幾個月後,這套路數就被競爭對手學去,成為其擴大市場的利器。於是,當時的項目負責人帶著團隊骨幹一起喝了頓大酒,抱頭痛哭。

再之後,二維碼支付也是如此,支付寶創新在前,對手模仿迅速,產品和研發團隊一度很喪。

但也是因為這樣的磨難,反倒澆灌支付寶成長,讓產品和研發習慣超前一步,鍛煉出放眼未來的運營力。畢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以,支付寶沿著“心智的顯著性”和“消費的便利性”尋找支付的“次世代”場景,搶速度、帶節奏,聚集技術力量單點突破,再在場景的試驗中不斷迭代、完善,降低商家成本,之後利用集團動員力,迅速推向大眾,拿下市場。

這就像投資家保羅·格雷厄姆說的:活在未來看現在,再把缺失做出來。

就比如去醫院就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門診患者平均就診時間為177.2分鐘,其中排隊時間達75%。

而在江西省人民醫院,9月上線了40餘臺刷臉支付的自助收銀機,患者可自行在機器上預約掛號、掛號、繳費、預交住院金等。

不到2個月時間,自助繳費人數佔總繳費人數達13%,收銀結算速度提升了50%,門診量增加了8%,極大提升了就診效率。

同時,人臉識別與公安信息對接,患者無需身份證、醫保卡也可以無卡就診,還可以提前預約檢查、打印檢查報告,瞭解檢查排隊狀況,調出就醫病歷、藥方……

這樣,利用高併發場景,解決固有痛點,搶佔用戶心智,博取用戶信任,支付寶自然圈粉無數。正如小說家簡·奧斯汀說的:誰會介意更好?

再見,錢包、手機!“刷臉”時代到來,支付寶要幹什麼?

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喚醒”的啟蒙、刺激下,用戶更高頻地使用支付寶理財、水電煤繳費等,使它以“多功能”對戰微信的“高粘性”,打造出可持續、高延展性的商業模式。

沒錯,順應既有認知,調動關聯認知,創建認知優勢,刷臉支付與用戶納下“投名狀”,成為支付寶支付“命脈”的守衛擔當。與之對應,支付寶的戰略任務,則是發現更多服務、定位的新機會,用品牌去捕捉、發展它們。

兩者相輔相成,自然“不慌不苦,前途能卜”。

攻:技術變革出爆點

可以說,科技公司就必須用這樣的極客精神,開創一個新時代。

其實,2014年螞蟻金服成立,它“顛覆者”的角色就越來越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創新不顛覆,合作不替代”,更多在技術層面攻克前沿,尋求溫和變革的爆點。

因為技術更具中性、普惠的價值。當它落地行業、市場時,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傳統意識、監管制度等多層面的壓力,同時,讓螞蟻金服和支付寶以先驅者的身份,引領行業進化升級。

例如,支付寶刷臉支付與卜蜂蓮花超市合作,按其負責人許佳子介紹,商超依賴薄利多銷,還必須“算小賬”,問管理要效益。

統計下來,大賣場顧客結賬10件商品平均需要56秒,刷臉支付則只需28秒。以廣州7366元的月平均工資計算,每一個顧客可以節省0.47元的時間成本。卜蜂蓮花一年接待6000萬顧客,可以節省46萬小時的時間,折算成社會成本,高達2820萬元。

此外,引入自助結賬,一臺刷臉支付機相當於1.5個收銀櫃臺,可減少3個收銀員成本。以人均成本3200元/月計算,卜蜂蓮花每年便可節省人力成本8064萬元。

數據相當驚人。要知道,用臺灣經營大神王永慶的話說:賺到的每一元收入未必是利潤,但節約的每一元卻全部是利潤。

另據小郝子採訪,超市型刷臉結賬機總成本不過1萬元/臺,這點支出與它帶來的效益相比,簡直九牛一毛。

與之相似,在支付寶“刷臉”方案下,酒店得以辦理自助入住,自助退房。其底層技術,還幫上海高鐵站搞定自助身份驗證:乘客只需面對鏡頭刷身份證,就可以過閘進站,免去人工審核……

可見,用“技術+”方式滲透生活、改變生活,一、真正優化客戶體驗;二、大幅提高行業效率。未來,所有耗費人工、引發排隊的地方都可能被革命,這才是科技巨頭應有的格局。

如此種種,將考驗螞蟻金服和支付寶多年的發展、沉澱,激發技術的大規模凝結與輸出——一邊高科技,一邊接地氣。

再見,錢包、手機!“刷臉”時代到來,支付寶要幹什麼?

特別是當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按照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說法:正是新技術“嵌套”進社會運作的最好機會。

此時,高能者只要結合生活場景,用技術重構商業模式,彌補舊體系的不足,就能展現出生態的生命力和抗週期性,與傳統小夥伴一起跨越“寒冬”的泥沼,飛躍“危機”的滄桑。

的確,無論是堅守支付命脈,還是用技術改變世界,支付寶就是要做新舊之間裂變的引爆點。如《引爆點》描述的:“別看我們身處的世界看上去很堅固,其實只要找到那個點,輕輕一觸,它就會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