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率领武卒屡败秦军,却没有乘势灭秦,为秦国崛起留下转圜余地

著名军事家吴起在鲁国“杀妻求将”,带领弱小的鲁国军队,一举战胜前来挑衅的实力超强的齐国军队,使之声名鹊起。鲁国是一个固守礼教的国家,喜欢对名人在道德上评头品足的鲁国人,自然不会放过杀妻求荣的吴起。为了放大吴起的道德污点,人们又把吴起的历史旧账翻了个底朝天,发现吴起不仅杀妻求荣,还曾耗尽家产却不仕,性格暴戾杀过三十个乡人,连老师曾申也跟他绝交。于是人们开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历数鲁国之非:这样的不德之人留在鲁国且受到重用,鲁国实在是自毁形象、自取其辱。无可辩驳的吴起只得从鲁国狼狈逃走。

吴起率领武卒屡败秦军,却没有乘势灭秦,为秦国崛起留下转圜余地

吴起到魏国后,受到魏文侯的重用,使这位军事天才得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吴起在魏国从扩大兵源和提高战士军事素养抓起,推行征兵制,并通过强化高强度高难度的军事训练,打造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武卒。这些武卒能够“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戟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成为当时最强的武装力量。吴起还根据不同敌国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战术。对于秦国,他认为,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针对这一特点,吴起提出,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

那时魏国同秦国相比有较大的军事优势。从公元前413年(秦简公二年)起,秦国就受到魏国攻击。这一年,魏大举进攻秦国,一直打到郑(陕西华县)。次年,魏国军队又占领秦的繁庞(陕西韩城东南)。公元前409年,(秦简公六年)到前408年(秦简公七年),魏将吴起率兵攻取秦国的临晋(陕西澄城南)、洛阴(陕西大荔西)、郃阳(陕西郃阳东南)等城。魏国取得河西数城后,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原来,秦和魏本以黄河为界,在河西,魏国只有黄河边.的少梁(陕西韩城西少梁村)一城。但魏国取得上述一系列胜利后,河西之地全部归魏占有。魏设河西郡并筑城,派吴起守河西,成为插入秦国领土内的一把利剑。据记载,吴起“守河西,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均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在这种情况下,秦只能退守洛水,沿河修筑防御工事,建重泉城(今陕西蒲城)固守,与魏军对峙。

秦国对于魏国占据河西,始终视为心腹之患,但由于魏国军事力量强大,秦亦无可奈何。吴起曾使用各种办法激励魏国民众为国杀敌立功。他告诉魏武侯:要达到“发号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必须“举有功而尽飨之,无功而励之”。魏武侯按照吴起的办法,就在庙廷上举行隆重的宴会,有大功的士大夫坐在前席,享用头等的美味和餐具;次一等的居中间,食具和馔肴稍次;无功者坐后行,待遇又次。同时又使这些士大夫的父母、妻子立于门外,以其功劳大小给予赏赐。这样一来,使人人以杀敌立功为荣。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十一年),秦国出兵进攻魏国的阴晋,魏国战士主动进行抵抗:“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于是,吴起专门挑选原来未曾立国战功的战士五万人前去迎击秦军。这些战士受到刺激和鼓舞,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结果仅以五万之众“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秦国的进攻以失败而告终。可惜,魏军攻取了河西之地,使原来强大的秦国一度岌岌可危,然而却没能乘胜追击,夺取秦国的粮食基地渭河平原,为秦国的再度崛起留下了转圜余地。魏国实力强大,如果能趁秦国还相对较弱之时,削秦灭韩,使其国土东西连成一体,霸业可期。

吴起率领武卒屡败秦军,却没有乘势灭秦,为秦国崛起留下转圜余地

魏胜秦败是一种必然。公元前455年魏文侯即位以后,重用人才,治国治军,成效显著。著名改革家李悝创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制度,实行尽地力之教,使魏国迅速富强起来;李悝还著有《法经》,内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是第一部封建法典,强化了国家法制建设。著名军事家吴起深入研究各国军事情况和战略战术,加强军队建设,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高。

反观秦国,从秦穆公以后,在其他诸侯国进行封建改革的时候,秦国依然维持旧的奴隶制,使得秦国的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诸侯国。自秦厉公以后,即躁公(公元前442年至前429年)、怀公(公元前428年至前425年)、灵公(公元前424年至前415年)、简公(公元前414年至前400年)、惠公(公元前399年至前387年)、出子(公元前386年至前385年)几代国君统治时期,秦国日趋削弱,不断遭到外部打击,军事上屡屡失败。即秦孝公所说的“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

这期间,秦国四面受敌,屡有败绩,国势日颓。公元前441年(躁公二年)南郑叛乱;曾经与秦修好的西戎义渠也于公元前430年(躁公十三年)向秦进攻,一直打到渭水。公元前413年(秦简公二年)起,魏国开始进攻秦国。是年魏军大举攻伐秦国,一直打到郑(陕西华县)。次年,魏国军队又占领秦国繁庞(陕西韩城东南)。公元前409年(秦简公六年)到前408年(秦简公七年),魏军占领全部河西之地,秦国几次反攻均以失败而告终。魏据河西,遏制秦的扩张,成为秦心腹之患。

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为易于控制,秦国守旧势力把年仅两三岁的惠公之子出子推上君位。出子当上国君后,其母小主夫人当政。守旧势力属既得利益集团,而小主夫人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不遗余力地维护旧的奴隶制,反对任何改革,她的做法引起国内新兴势力的反对。史书记载: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几乎举国上下都对朝廷严重不满,国家动荡不安。

正当国内骚动之际,一部分反对小主夫人的新兴势力,拥戴者流亡在魏国的公子连,准备奔回秦国夺权。他们开始从郑所之塞(陕西华县东)进入秦国,但被守塞官吏阻住,不能入境。这时,国内的一部分新兴势力作了一系列准备之后,从翟地进入焉氏塞(宁夏固原东南),将公子连接入秦国。小主夫人得到公子连入境消息后,慌忙发兵并宣布要在国境上讨“寇”。但是,由于秦国的新兴封建势力已经强大,并有很强的影响力,连讨“寇”的部队也不满当时的统治,在进军途中,秦军的部队竟然与”寇“联合,于是讨寇的队伍变成了拥护寇的力量,浩浩荡荡的部队将公子连迎回秦国的首都雍。小主夫人见众叛亲离,旧势力已不堪一击,遂绝望而自杀,公子连就这样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开始在秦国实行分封建改革的秦献公。真是得人心者兴,失人心者崩。

吴起率领武卒屡败秦军,却没有乘势灭秦,为秦国崛起留下转圜余地

守旧势力长期把持权柄,抱残守缺,极大地阻碍了封建制的发展,使秦国与致力于改革的其他诸侯国相比明显落伍了,这是秦国连续六代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