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陆良籍博士荣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陆良籍博士陈乔见以其著作《公私辨:历史衍化与现代诠释》荣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哲学学科类提名奖

陆良籍博士获奖作品

骄傲!陆良籍博士荣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男,1979年生,云南陆良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2008)。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先秦诸子与儒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全青年项目“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与儒家公共哲学的建构研究”,现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义观念的研究”,出版著作2部,在《中国社科科学》、《哲学动态》、《学术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参与编著《中国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大学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多部教材。曾到牛津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2014.6——2015.6),著作《公私辨:历史衍化与现代诠释》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个人荣获上海市2013-2014“社科新人”称号。

骄傲!陆良籍博士荣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该书首先从历史衍化的角度。系统梳理和解析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公私”之辨,论证指出,先秦诸子的“公私”之辨主要是在为政主体一己之内展开,强调为政者应当至公无私,具有政治哲学的意涵;宋明理学的“公私”之辨主要是在道德主体一己之内展开,“公私”之辨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诚伪”“正邪”之辨,具有道德哲学与道德境界的意涵;明末至清末的“公私”之辨主要是在主体间性(君一民、群一已、天下一个体)展开,关注权利和民生,主张“合私成公”,表现出权利哲学的转向。其次,从理论建构的视域,在现代问题意识下,从分配正义、政治与道德三大视域分别重构了儒家的公私利益观、公私领域论、公私道德观,阐发了儒家公共哲学的意涵,澄清了诸多误解,明了儒学在现代社会公私生活中的意义。

胡绳青年学术奖

“胡绳青年学术奖”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高层次的青年学术成就奖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胡绳家乡苏州市协办。1997年,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胡绳倡议并带头捐款设立“青年学术奖励基金”,旨在鼓励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出好成果,早日成才。

“胡绳青年学术奖项”设立的奖项氛围6类:文学语言学类、历史科学学类、哲学学科类、经济学科类、国际问题研究类、综合学科类(含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等学科)。3年评选一次。为便于评选操作,每届评选3类学科,交替进行。本届评选的是文学语言学类、哲学学科类、历史学科类、获奖作品均为全国40岁(含40岁,以发表成果的时间计)以下青年学者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研究专著。本届设“苏州研究特别奖”。

“胡绳青年学术奖”设立以来,在学术界尤其是青年学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积极作用。评选出的获奖作品是在相关科学领域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今天,“胡绳青年学术奖”已成为象征性的标志,寄予了老一辈学者对青年学者的厚望,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共评出6项获奖成果、6项提名成果,以及“苏州特别研究奖”正式奖1项、提名奖1项。获奖作品颁发奖章、奖金、证书,提名奖颁发奖金、证书。

骄傲!陆良籍博士荣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获奖作品名录

获奖作品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研究》 李子君 吉林大学教授

《东汉社会变迁与文学演进》 陈 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孙靖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信仰与生活:16世纪德国纽伦堡的改革》 周施廷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析经求真:陆修静与灵宝经系关系新探》 王皓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编审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与比较研究》 杨洪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员

提名奖作品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 李小龙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殷墟花国庄东地甲骨文例研究》 孙亚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 彭春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美德伦理学与道德多样性》 李义天 清华大学教授

《公私辨:历史衍化与现代释》 陈乔见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苏州研究特别奖获奖作品

《枕带林泉:苏州园林之宅国关系研究》 张建宇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提名奖作品

《苏州郊区方言研究》 林齐倩 苏州大学讲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