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将自己对过去和未来的感受说出来是一种勇气,我们都应该用自我的执著行为来证明自己,在繁复、尘埃笼罩的俗世里坚守一份对世事沧桑的淡然和对自我理想的热切期望。

有一个人,他妻子死了,他笑而不哭;他衣服破旧,却敢于在王公贵族面前坦然处之;他将自己沉醉于一个虚空而浩渺的世界里思考,而这种思考带来的陶然乐趣,又使他没有像老子那样过于沉重而选择最终避世,这一点使他能够在清贫的一生中安然度过。千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和品格模式还存在于今天的人群中。

他就是庄子。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庄子

庄子:一个飘逸的男人

他经常穿着破衣服,在王公贵族们面前出现,跟他们说一通大道理。《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重庆的棒棒军,尤其是梅老坎那笑容,真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版庄子啊!

读这个庄子,我们自然想起简·爱面对爱人罗切斯特说的一番话:“我很穷、也不漂亮,像尘埃一样微不足道,但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庄周梦蝶

鲁迅说,老年的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见《起死》)。看来,鲁迅很是欣赏庄子在道教里的经典造型,这是不是鲁迅笔下心中的潇洒呢,可惜他老人家留给世人的形象着实不够温柔,不够潇洒。虽然很多学者、专家和他的朋友撰文说鲁迅其实是非常和蔼可亲的(如萧红的《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但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严峻和沉默(被鲁迅骂过的名人也很多,如胡适、梁适秋等)。

其实,鲁迅和庄子的思想也有近似之处。庄子看起来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对现实世界给与了无情而尖锐的批判:“今处昏上乱相之间”(《山木》);“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于羽,莫知之载;祸重于地,莫知之避”(《人间世》);“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在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胠箧》);这些话,或抨击统治者的昏聩残忍,或描写人民的深重苦难,或揭露社会的无比荒谬性,为后人勾画出无限悲惨的乱世景象。在《逍遥游》里,庄子流露出了对现实主义者思想行径的鄙视(那种有一般的飞行能力却又飞不高,飞不上远则回到地面上自慰的人,是不懂得天阔而地远、逍遥之神韵的人)。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鲁迅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庄子由愤世嫉俗导向了悲观厌世,乃至对整个人生和社会发展都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主张“无为”,用逃避现实来“苟全性命”,提出倒退回生产力低下的上古时代的社会理想。其思想的消极性也是很明显的。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当然,鲁迅要好得多,他吃着国民党的俸禄,骂着国民党的过错,但是却一直没有辞官,在热闹的上海谋生,在积极地关心着青年的成长,他呼吁“救救孩子”,他关心涓生和子君(《伤逝》)等青年人的生存问题。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鲁迅和青年在一起

庄子是清高、睿智与真切的。在其作品中作为艺术形象的庄子,虽然表现出旷达超远、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范,但实际上更为真实的内心世界则是那洁身自好的道德操守;他是一个把高洁视为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智者、哲人,他的纵横潇洒、愤世嫉俗,甚至于落拓不羁,都与他的清高互为表里,并且还完整地体现为卓然独立的个性人格。庄子的艺术形象,以其高洁的道德品质作为最基本的特性风格,成为智慧与飘逸的一种象征。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至人”“神人”和“真人”,但表述得最为完整的还是“真人”。

他所塑造的“真人”形象,这些理想人格不但具有超越物欲、超越是非、超越生死以及超越物我的特点,有逍遥于太空的无限自由和审美特性,还有直觉式的悟道思维;另外,庄子理想人格那强烈的批判精神、充满美感的艺术精神、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理想的憧憬在今天依然是社会前进、丰富生命的灯塔。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庄子剧照

当然,也有人把庄子描绘成一个极其无奈和无助的小市民。刘征在《庄周买水》里戏说庄周弃文从商,想养鱼致富,却接连遭受打击。真实生活中的庄子肯定也遇到很多生存的困难,不一定都像他在文章说的那样潇洒。

庄子:一个闲逸的布衣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其实也就在说一种闲逸的心境和生存状态。庄子和老子比较而言,老子后来的出关,颇有点要隐于野的感觉,也只是小隐,所以庄子一辈子在市野做个小官。从现代的角度来说,庄子的闲意更适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在忙碌的生活中,心灵是可以存点闲逸的。

朋友们可能会质疑,在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中,如何闲逸?

庄子用一个很经典的故事解说了这些。在庄子心中,杀牛的血腥行为也可以闲适的:“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避实就虚,不滞于物,在“解牛”过程中“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其踌躇满志,悠然自得,于此可见。不说牛,我们能悠闲地杀鸡么?但我想很多朋友在期待着自己的所有行为都比较幽闲。当然这里也谈到一个熟练的问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技能熟悉了,是不是就可以闲逸了呢。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高山流水图

郝雨说,假如说一定要让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当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话,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一个“忙”字。但是,如果只有忙的话,当代人必然缺失精神修为,那只能成为为社会劳动的机器。

唐时李涉写道:“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是啊,终日忙碌,难得清闲,偶尔得闲,是多么不容易的一大快事啊!

有人说,四川人要是紧张起来,一定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因为四川人太闲适,太会休闲了。四川成都是“农家乐”的发源地,是最早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城市,2006年4月12日,国家旅游局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牌匾授予了成都。这是成都的骄傲!有人说,这不是荣誉,这是耻辱,到底怎样,值得深思啊,但是,闲适消磨了人们的无聊,农家乐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又是不是四川人对庄子“闲学”的创新理解和创新实践呢?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四川农家乐

林语堂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倡过中国式的悠闲理论,他说:“美国劳碌者之钦佩中国悠闲者,是跟中国悠闲者之钦佩美国劳碌者一样的。”时至今日,倒是中国劳碌者之钦佩美国悠闲者了。今天,政府实施“长假政策”,除了主要是“假日经济”因素外,跟“悠闲理论”是否也有一定的联系呢?

悠闲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慢。当今,“慢食运动”“慢城”成为了国际化概念,中国许多地方也在争创“慢城”。2010年11月于苏格兰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以桠溪“生态之旅”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这样,高淳县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际慢城”。

易中天先生在《读城记》里对成都茶馆文化的描述真切生动,“三教九流,会聚一堂,不讲等级,勿须礼仪,大家便都很自在:或喝茶聊天,乱摆一气;或读书看报,闭目养神,互不干扰,各得其所。话可以随便说,水可以尽管添,瓜子皮不妨满地乱吐,想骂娘就大骂其‘龟儿子’,岂不快哉……本来嘛,喝茶,又不是上朝,何必要那么一本正经,行礼如仪?”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林语堂

庄子是个在日常忙碌生活中发现自我的哲学家,而人们往往在生活的追求中忘记了真正的自我,犹如庄子寓言中的“螳螂”“异鹊”一般,“见得”而“忘其身”“忘其形”“忘其真”。

庄子活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我们都有庄子所特别提倡的自由思想,尤其是四川人,无处不闲,无处不显示自己对庄子哲学领域的行为实践。

庄子曾濮水闲钓,四川河流多,凡有人居处,多有人垂钓。2006年11月11日流沙河在成都讲庄子时说:今天说不上演讲,只能是闲吹。是什么意思呢?我有空,诸位有空就叫闲。因此我讲的时候大家可以插话。吹不同于讲,讲是讲课,是讲道理,吹就是大家很好玩。今天我们闲吹庄子。你看,连大家流沙河讲课都叫闲吹。是不是闲得妙哦。从《庄子现代版》到庄子闲吹,看来流沙河先生是“闲”进去了啊。

有一次玩纸牌,一个朋友说,这张闲牌不要了,你看,不要的,该出的牌就叫闲牌,这个家伙是不是更得庄子闲趣呢!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流沙河

庄子:一个真实的谎言

在金庸的小说中,有一本书——《九阴真经》,无数武林中人苦苦寻觅,也有很多人为它送命。因为有了它,可以让自我的能力超群,让自我的理想实现,让自我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的提高。

生活中也需要这样的书,我们的教科书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我们身边的朋友因为有了自己的一本专著,要么评了职称,要么当上了作家,要么成了专家。一本书,的确可以让我们飞黄腾达。

庄子在世时,名气并不大,先秦诸子的书中很少有人提及他。孟子一生以好辩著称,但《孟子》一书只字未提过庄子。荀子综合评判各派学说的专论,也只字未提庄子。韩非子综论先秦名家的《显学》篇也只字未提庄子。我想,多半是因为庄子的书印刷量(传抄量)太小,知道的人不多。直到汉朝,庄子的地位仍然不太高。到汉末时开始连称老庄。魏晋时庄子的地位才发生变化,道教迅猛发展,老子被称为教主,庄子也被日益神化。隋朝时,庄子已被称为南华真人。唐朝尊道教,庄子的影响日益巨大。庄子的影响是随道家、道教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道家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真诰》卷十四谓师桑公子,授以微言,隐于抱犊山中,服兆育火丹,白日升天,补太极闱编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他的著作《庄子》,道教奉为《南华真经》。庄子早已过世,他逐渐被神化,也是因为这本书。

于是,在人们的喜爱中,庄子也真的成了神仙,成了道教的祖师爷,天天端坐在三清殿,优哉游哉。看道观里外那些虔诚而执著的信众,对《南华真经》执意曲解,香烟弥漫里的庄子啊,你是不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道士

庄子的理想人格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平等的自由观和崇尚自然的情怀,在后世的影响延续不断。

庄子不大记录历史,历史却记录着庄子。庄子自己的故事和庄子在文章里所说的故事,大量地存在于国人的历史记录里。

传说某朝唐秀才和陈秀才同在武昌县(今鄂城)城外游玩。唐秀才说:“陈仁兄,你我二人清游少趣,何不互相题联为戏,以助兴味!”陈秀才欣然应允。于是唐秀才即出上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陈秀才暗喜:这样简单的对联还想难住我。可一经琢磨,原来并不那么简单:联中把历史名人庄子藏在里面。苦思冥想了一阵仍对不上来,只好按预先约定,掏钱到酒店请客。当酒菜上齐时,陈秀才猛见壁上写着:“杜康传技,太白遗风”两行字,立即对道:“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下联把著名的历史著作《汉书》藏了进去,堪称妙对。

庄子是一个深受世人喜欢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

图注:老庒意境

庄子的风采迷人,一个让当代姑娘也喜欢的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于丹说:“我上学时就喜欢庄子,我也相信现在喜欢庄子的人更多一些。”于丹还说如果和孔子相比较,她自己打内心里其实更喜欢庄子。如果说孔子是个儒雅长者,那庄子就是一位插了翅膀的仙人。

庄子更存在于国人思想中,我们追求闲适的生活,我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我们坦然面对自我与别人的差异,与长者的不足,我们何尝不是庄子形象的化身。

庄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闲逸的男人,一个在世人的喜欢和误解中还是那样闲意的男人。虽然很多世人忘记了你作为一个布衣而存在的往事,虽然很多人只是记得你那瘦削而翩然的风骨,你醉意蹒跚的凌波微步,你笑看俗世的淡然眼神,但是我记得你是一个真实的男人,一个潇洒地活在战国烟火里的智者。(邹红军/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