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之張勳:為天下之大不為的人,居然可以安享晚年

在高中學近代史的時候,如果學的不是那麼差的話,相信聽過一個人,張勳。這個人很有意思,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居然玩起了復辟,重新擁戴溥儀稱帝。荒唐的“張勳復辟”僅僅維持了12天就草草收場了,但教科書並沒有寫張勳的結局,不少朋友就想當然的認為,他會被革命軍批鬥,要麼首級懸於城牆之上,要麼終生困於囹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的後半生不僅滋潤,門前還車水馬龍,張勳70大壽時,楊小樓、梅蘭芳等京劇名角為他唱戲祝生。死後稱得上“舉國哀悼”,就差降半旗了。

中國近代史之張勳:為天下之大不為的人,居然可以安享晚年

圖源見水印


張勳是怎麼做到的?一個在民國搞復辟,不僅能活下來,還活的有聲有色的人。究竟擁有怎樣的人生?

張勳,字少軒,江西省奉新縣羅塘鄉赤田村人,1854年10月25日出生。張勳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爺爺也在他6歲的時候被太平軍殺死,從此孤苦無依。後來被一個退休官員收留,20歲被推薦進入清軍。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張勳雖然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是陣前不慌不亂,聽從智慧,被湖南巡撫潘鼎新賞識,巡撫認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遂升他為六品管帶。

1895年甲午戰爭中,張勳再一次“勇”了起來。在東北率1000騎兵與日軍死戰,激戰3天后終於成功擊退日軍,聲名鵲起。後來受袁世凱賞識,進入當時中國最大的軍事集團:北洋軍任營長。


有勇氣就夠了麼?就算張勳再拼命三郎,畢竟炮彈不長眼,一個人往前衝,不知道得死多少回:張勳還是個講“義氣”的人,這讓跟隨他的人很多。中法戰爭的時候,張勳立了戰功,廣西提督蘇元春賞了他兩罈好酒。第二天,手底下士兵在小溪裡洗澡,發現溪水酒香四溢,原來張勳讓人將兩罈好酒倒入溪水中,讓手下都在酒香中洗個舒服澡。

甲午戰爭的時候,一名士兵受了傷,張勳立馬掏出皇上御賜的鼻菸壺,將裡面的名貴藥材敷在士兵傷口上,周圍人急忙制止:“這鼻菸壺可是皇上御賜啊!”張勳怒罵:“人命關天,救人要緊!管他什麼御賜!”那名士兵大為感動,掙扎著又要返回前線。所以張勳對手底下士兵非常好,甚至出現父子同兵的情況。(當然,由於太過縱容,致使張勳部門的軍紀太差,時常發生燒殺搶掠老百姓的情況)

不僅對軍隊,張勳對老家也非常好,赤田村的老鄉,張勳每家送一座大瓦房;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學子,張勳都會給予獎學金: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共產黨的方誌敏、張國燾、許德衍等都受到張勳的資助。而當年收留他的許家,張勳也妥善安排。

當然,還有哥們義氣。張勳進入袁世凱的北洋系時,並不是北洋武備學堂出身,所以相對段祺瑞那批核心圈子來說,不是嫡系,但為人講義氣、豪爽,對北洋系的兄弟揮金如土,又年長几歲,所以那批北洋將領都稱張勳為“大老哥”。


有勇有義,還缺什麼?當然是“忠”。一個忠字,影響了張勳一生。這裡有人會疑惑,張勳不是北洋系麼?怎麼還會搞復辟,擁立溥儀呢?這哪裡是忠了,分明是反啊!

中國近代史之張勳:為天下之大不為的人,居然可以安享晚年

這鍋還是得甩給袁世凱。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時候,慈禧帶著光緒出逃,後來發現洋大人們不打算治他們的罪,就開開心心的班師回朝了。那迎接他們回京的是誰?沒錯,就是袁世凱指派的張勳。當時張勳還只是個團長,能有機會服侍當今聖上和太后,那是何等榮光?!回京的這一路上,張勳鞍前馬後,晚上親自為慈禧站崗。國難當頭,慈禧明白這樣的忠勇的人,非常稀缺,於是慈禧對張勳各種獎賞,御賜不斷。1908年,光緒慈禧相繼歸西,據說張勳哭的眼睛都流出了血。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張勳被任命為江南提督,雖然這個時候的提督無法與幾十年前的提督同日而言,但對於孤兒出生的張勳來說,那是無上的榮耀。1911年武昌起義後,在各路北洋軍閥都順水推舟的宣佈放棄抵抗,支持革命的時候,張勳率眾死守南京,維護給他一生榮耀的恩主:清王朝。面對氣勢如虹的革命軍,死扛一個月,“南京戰役”成為辛亥革命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南京失守後,張勳率隊退入徐州,從此割據一方,作為為數不多的能效忠行為,他命令自己的不對一律不許剪辮子,因此張勳的部隊又被稱為辮子軍,而張勳自己,被稱為辮帥。

中國近代史之張勳:為天下之大不為的人,居然可以安享晚年


有勇、有義有忠的人(雖然是愚忠),運氣一般不會太差。那麼這個運氣是什麼呢?就是他娶了一個好老婆。張勳這個人吶,納過10個妾,但始終對正房妻子曹琴畢恭畢敬,因為這是他最窮困時,陪他渡過困難的髮妻,也給過他很多建議,張勳對他言聽計從。但在復辟這件事上,張勳和他妻子吵了起來,張勳整天跟部下密謀復辟,而曹琴則反覆勸說,讓他放棄復辟。

一般的妻子勸說無果後,只能作罷,安心的持家。但曹琴這個人不一樣,她看的更遠,思考的更多。於是當張勳還在謀劃復辟的時候,她讓自己的侄子帶著30萬銀票,悄悄的前往廣州拜見孫中山,表示這錢是張勳送給他的,說張勳實際是支持革命的。這給張勳後來失敗留了一條很大的後路。


復辟失敗後,北洋軍閥並沒有把張勳怎麼樣,或許北洋的印象裡,張勳就是個大老粗,是個為人豪爽,有點愚忠的妄人,只是對他監視居住。而後代總統馮國璋還宣佈特赦張勳。自此張勳不再過問政事。

從權力中心下來,這往後的日子咋辦?權沒了,錢從哪裡來?

這時,又是他的老婆曹琴。曹琴精明能幹,在張勳還很富有的時候,就開始將張勳的積蓄運營起來。晚年的張勳,名下的企業有70多家,資產超過5000萬元。

1922年,張勳70大壽,孫菊仙帶著京劇界名角:楊小樓、梅蘭芳、餘叔巖等人到天津給張勳祝壽,張勳光出場費就甩了600大洋,把孫菊仙感動的痛哭流涕:“懂戲者,張大帥也!知音者,張大帥也!”

中國近代史之張勳:為天下之大不為的人,居然可以安享晚年

1923年,張勳病逝,雖然復辟鬧劇鬧得灰頭土臉,但當張勳去世時,政商名流紛紛致電哀輓,黎元洪、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都對他大加讚美,溥儀更是賜諡“忠武”。張勳靈柩最後被運回老家江西奉新下葬,無數江西百姓自發相送,成為當年江西地方上最為轟動的大事之一。

張勳這一輩子,其實也不算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