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五华水寨大桥,全部花岗石建造,无一根钢筋,建造难度超过赵州桥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旧名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县治北枕五华山,民国改为五华县。说起五华,人们总会用“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的来形容五华人。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千湖之称的益塘水库

身为五华阿哥里,怎么可能不知道“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的来源:

一、工匠之乡 - “打铁里”“打石头

其实,铁业和石业,向来是五华最负盛名的两大行业,历史悠久。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五华阿哥硬打硬”,千百年来,五华铁匠在炉火通明、铁花飞溅的时光里,锤炼的不仅是一块块坚硬无比的通红铁坯,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无限向往的家国情怀,他们长期忍受着炉火炙烤、铁屑烫身,锤炼着力与巧、勇与毅。正是处于这样艰苦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造就了他们勤劳、俭朴、自强、自立、自信的民性,锻造了他们进取拼搏、刚直勇敢、苦干硬干、务实守信的“硬打硬”秉性,他们向来不畏强权,敢于维护正义,富有革命的斗争传统。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据查,在新中国成立前,五华可说是圩圩都有铁业店,处处可闻打铁声。仅华城开设的打铁店就有永利、正利、真利等13间;水寨圩有金利、合利、茂利等八九间,甚至山村小圩也是铁炉火旺。他们大都是父子店、兄弟店、夫妻店,自产自销,产修相辅。在农村也出现了像河口中心坝的打铁专业村。为了找寻活计,而更多的铁匠,常以三人一伙,五人一帮,走江西、过福建,穿州府,巡回经营。有的农忙在家,农闲外出,有的开春出门,腊月返乡,俗称为“打行炉”。因此,五华铁匠分布甚广,粤东、惠阳、江西、福建、湖南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这些圩镇开设的铁铺店,多有本邑籍铁匠。五华铁匠所锻打的锄头,铁耙、铁桶、铁链、铁锁、斧头、柴刀、镰刀、禾镰、菜刀等铁器品,素来质量上乘、价格低廉而畅销各地,闻名遐迩。

其次还与五华为“石匠之乡”的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在客家话中叫“打石头”,“打石头”有两层含义:一是开采石头,二是在石头上雕刻和把石头制作成实物。打石头就是用坚硬的工具对付坚硬的石头,久而久之这也象征五华人的性格——“硬打硬”。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 打石头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 五华水寨大桥

最能代表五华石工建桥技艺的为位于琴江下游水寨镇的水寨大桥。该桥于1959年11月动工,1961年2月建成,历时仅一年多。全桥四个大拱,长236.2米,宽6.6米。整座大桥没有用一枚钉子和一条钢筋,桥柱、桥面、栏板、台阶、桥头堡,全部用花岗岩砌筑而成。桥的装饰古朴美观,桥东放置两尊威武雄壮的大石狮,桥西设浮雕龙柱两条,桥两面栏板刻龙凤花纹图案,无不活灵活现。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水寨大桥头石狮

如今五华水寨大桥头的石狮(见上图),世传是代表五华石匠高超雕刻技艺的精品,但在“文革”期间险遭红卫兵砸毁,幸有下坝的硬汉周运其勇敢抗争和农民群起维护才保留下来。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五华石匠的代表作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北京天安门广场玉带河的清水桥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珠海渔女雕像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广州解放纪念像石雕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广州越秀五羊雕像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门前石雕群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二、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五华人尚武习俗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从历史来看,因战乱或灾祸,客家人从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不断辗转南迁,先后经过了五次大迁徙,从中原到江西、福建,再辗转到嘉应五属。客家人到了南方后,因肥沃的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已被当地人占领,只得转到贫瘠的山区定居。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客家人不断与大自然搏斗;五华人为了生存,只得披荆斩棘,向山开发,向水谋生,主要从事开山、打石、打铁、撑船、挖矿等工种。而这些工种都得出力流汗,是硬功夫,是实打实的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长期的艰苦劳动,造就了五华人实打实的性格。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习武本为防身、健体之用,但对于客家传统宗族而言,意义更大,功利性更强。在客家地区许多宗族都设有专门的武馆,有的地方称拳馆,或嬲馆 有的宗族还创立了自家的拳术, 现在还相对保存比较好的传统是每年从下元节即农历十月半开始,以姓以族,组织男性青少年进行舞龙、舞狮、武工以及锣鼓手的训练。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天生硬骨头能顶千斤重 , 志气比天高呀创业心更雄

五华人尚武精神为梅州地区之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出了不少武官,状元和将军。如清朝长乐县出了个武状元李威光和榜眼曾琼琲,民国以來出了不少将军。。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李威光状元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曾国华(1910—1978),开国中将,广东省五华县岐岭镇人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世界球王李惠堂

民国初年,五华的人“武运”转到了脚上,出来个亚洲球王--李惠堂,也是同李南馨同一村庄锡坑。李惠堂率领足球队转战海内外,屡战屡胜,神传妙射名燥一时,连上海的“阿拉”们也为之倾倒,当时也流行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李惠堂一出,不单为客家人争回了一个大面子,也给当时被外人谑称为“东亚病夫”、足球屡战屡败的祖国争了光!

坐咩给 “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

“硬打硬”体现体现了五华人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勇于进取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五华人“为人以正、为事以敬、为国以忠”的精神,最终“五华阿哥硬打硬”的名声由此衍生,并被世人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