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中心:碧桂园产城2018大事记

12月16日,清华大学与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共建的机器人联合研究院在广东顺德正式揭牌,这是碧桂园转型进军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动作。

建筑业历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工人是公认的最艰苦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如今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越来越少。对于行业痛点,碧桂园早有深刻感受,对于变革的方向实际上也早有谋划。64岁的碧桂园掌舵人杨国强,对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有很高的期待:“我梦想着那天——过去是工人在工地走来走去,未来是机器人在工地走来走去,我们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生产我们的房子。”

杨国强有着中国农民的那种刻苦韧劲。他领军的碧桂园,自我定位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多年来一直在超越自我。杨国强常常这样勉励员工:“一起为中国的城镇化努力,一起为全世界提供又好又便宜的房子。让最优秀的人无限发挥潜力,演绎精彩人生,一家人过上好生活!”

做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

18岁之前,杨国强还是广东顺德北滘镇的一个农民,每天都在田里劳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开始跟着在建筑工程队的哥哥学艺、干活。“做过泥瓦匠也做过木匠,我哥教了我这门手艺,我有机会就给农民建房子,一天忙到晚能赚两三块钱。18岁出来工作,没有房子住,没日没夜地替人家建房子。睡在哥哥家里的阁楼上,没有窗户,钻进去躺成一个‘大’字,想着今天为自己的房子多赚了十块砖,心里就很高兴。”

改革开放春风吹来,也吹响了搞活经济、勤劳致富的号角。这时的杨国强,在十余年施工队的工作磨砺中不断成长。画建筑图纸、成本核算、采购建筑材料、施工管理等,他都一一学习,熟练掌握,并让同行刮目相看。

1992年,杨国强已经是北滘镇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当时与其他两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北滘镇碧江及三桂两个管理区内一块占地1300亩开发项目,即以“碧桂园”命名。由于项目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收支不平衡,开发难以为继。其他合作企业打算退出,杨国强咬咬牙,包下项目自己挑起了大梁。从此他从楼盘承建商,变成了开发商,正式走上地产开发销售的道路。

房子不好卖,怎么破解?杨国强摸准了人们重视子女教育的心理,在社区办起了国际学校,吸引了众多先富起来的珠三角居民前来置业;而顺德碧桂园的卖楼广告也打在香港直通车大巴上,吸引了众多期盼住别墅的香港人前来买楼,顺德碧桂园由此一举成名。

布局城市近郊,以完善的交通、生活、教育配套吸引购房者,碧桂园的完善配套、大盘开发模式,成为粤派房企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碧桂园的开发脚步迈向全国,“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口号也响彻大江南北。

2007年,碧桂园赴港上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年杨国强53岁,他广纳人才,求贤若渴。引入现代企业经理人制度,搭建房地产开发全产业链,推进住宅品质革命……种种变革为其持续发展带来新动力。

对开发周期和资金应用的精确把握能力,也是业界对杨国强极为称道的一点。快速开发快速销售,使得碧桂园实现资金的快速周转回笼,也保证了资金流的充裕和稳健。碧桂园开发选址侧重二三四线城市,或一线城市的近郊区域,也有效控制了其土地成本支出。碧桂园不拿高价地,产品也以价廉物美见长,赢得了众多购房者的青睐。

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碧桂园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并成为城镇化红利的受益者。如今,碧桂园开发步伐遍及中国超1000个城镇,拥有超2000个项目、300万名业主。

聚焦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杨国强一生与扶贫公益有缘。农村长大的他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高一几乎辍学,依靠每月2元的国家助学金完成了中学学业。在碧桂园创业时期,他以兴办碧桂园学校为切入点,使碧桂园品牌一炮打响,企业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1997年为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仲明助学金,2002年为全免费教育援助贫困高中生而创办的国华纪念中学,2007年为退伍士兵实现稳定就业而创立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杨国强投身公益的一举一动都围绕着教育和脱贫这两个关键词。

在成功创业、财富不断增长时,杨国强始终不忘“回报”二字。截至今年9月,碧桂园在公益慈善、扶贫领域累计捐款总额超过42亿元。

2018年,这家年销售超过5000亿元,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宣布将扶贫升格到主业高度,并以现代科技农业作为产业切入带动经济发展,并以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助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以产业引入带动乡村振兴,碧桂园在今年5月成立了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借助农业公司,在对口帮扶的全国9省14县现有规划和发展基础上,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帮扶县资源禀赋,助力定点帮扶县创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碧桂园进军现代农业,并不是杨国强的心血来潮之举,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思考。农民出身的杨国强有着深刻的体会:种田累,种田钱少,农民不愿种田;生活好了,大家却担心农产品的安全;农民都进城打工了,乡村却也越来越“空心化”。

市场的痛点,就是碧桂园做农业应解决的重点,杨国强这样解码碧桂园的现代农业梦:“我们不与农民争利,不与中小企业争利,希望与农民一起进行科学合理的谋划,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提升农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共同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我现在依旧是三五岁小孩子的心态,永远都觉得自己不足,对任何的事情我都很好奇。”今年已经60多岁的杨国强,展望未来,仍然充满了年轻人的冲劲。

对话

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与农民合作 分享发展成果

南方日报:碧桂园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也是这一进程的受益者,怎么看待这个市场的机遇和未来空间?

杨国强:中国的城镇化、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城镇化现在还在进行。无论做人做事,永远将事情用心做好就是了。不做违法的事,按照经济规律做成最有竞争力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所有人都在追求美好生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南方日报:碧桂园要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如何处理好和农民的关系?

杨国强:农民所追求的美好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怎么走到更好的现代农业的路上,我们就努力朝这个方向,我们期望能做全方位的,从种子、农药,到组织管理。我们不是去要农民的田,我们是跟他们成立合作社,请他们入股,就是我们的初衷。

任何时候,所有的人得到了更好的收入,对他们好就不复杂了。不过你伤害了他就很复杂了。你给他带来了好处,就一点不复杂。重要是顾及农民的利益,给他们提供先进的东西,将生产力提升,一起来分享发展成果,我觉得这样最重要,而不是去伤害他。

南方日报:碧桂园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大力投入,如今更将扶贫上升为集团主业,这种不改初心的坚守的动力是什么?

杨国强:说到乡村振兴和农业,我们去到对口帮扶的地方,帮助他们输出劳工、培训,让他们到公司打工,还有让他们在家里种养,我们去收购,我们提供种子、肥料、树苗等。这种形式我们已经有经验了。七八年前我们在广东树山村做得很成功。

四十年前我是一个农民,因为改革开放,我成了第一代农民工,一步步走到今天。我跟我的同事们说,四十年前我是种田的,四十年后我还是种田的,碧桂园现在有能力了,有责任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